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7-09-26王思明吴玉峰张笑妹萨础拉李国祯
王思明,吴玉峰,张笑妹,萨础拉,罗 楠,李国祯
(1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10;2包头市植保植检站,内蒙古包头 014030)
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王思明1,吴玉峰1,张笑妹1,萨础拉1,罗 楠2,李国祯2
(1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10;2包头市植保植检站,内蒙古包头 014030)
文章在介绍包头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包头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低、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包头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包头 蔬菜产业 问题 对策
包头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东戈壁省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包头市耕地面积约42.67万hm2,水浇地面积18.4万hm2。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1.33万hm2。包头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住人口为279.9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0万(牧民2.3万)。
包头市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种植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1]。近年来,包头市全面贯彻落实“南菜北薯”发展战略,将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快蔬菜保护地和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完善产、销、加、储、运产业体系,全力构建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全市蔬菜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
1 包头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重点发展,生产规模持续扩大
2008年,自包头市实施“南菜北薯”战略以来,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46万hm2,比2008年增长52.6 %;蔬菜产量100.33万t,比2008年增长57.68%;蔬菜自给率由35%提高到57%,周年均衡供应能力明显提高。
从图1可以看出,包头市蔬菜产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2年,包头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第二阶段,从2012年开始,面积和产量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该市蔬菜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从不断扩大播种面积和产量向提高蔬菜产品品质转变,从粗放型的露地栽培向精细型的设施种植转变。特别是设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蔬菜保护地由0.2万hm2发展到0.9万hm2,增长了3倍之多。
1.2 加强推广,品种与技术不断更新
包头市不断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从外地引进的番茄、黄瓜、尖椒、草莓等的新品种,通过试验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在推广蔬菜新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穴盘基质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生物反应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单行高垄种植、无土栽培等重大技术,促进蔬菜产业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现代的集约型、简化型、精细型的生产方式转变。
1.3 布局合理,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目前,包头市蔬菜生产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河区、九原区和土右旗。2015年3个旗县区蔬菜种植面积合计1.33万hm2,总产量90万t,分别占全市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0%以上。同时,“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特色种植初具规模。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包头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采摘游玩、休闲农业迎来了新契机。以观光、采摘、体验、农家乐等为特征的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形成300多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带动1万多农户受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的生产、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综合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4 科技创新,质量安全明显改善
包头市坚持科技创新,先后成立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中国工程院设施园艺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内蒙古农科院三大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引进番茄育种分子标记等多个科研团队,全面开展包头市农业技术与成果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全面提升包头市自主创新能力,以强化该市蔬菜产业科研力量。
图1 2008~2015年包头市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产量
加快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坚持以满足吃好吃安全为导向,发展安全健康型农业。目前已建市级检测中心和安全中心各1个,旗县区级检测站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室2个,设立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48个。到2015年底,通过自治区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累计达到24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195万hm2,占常年蔬菜面积的78%。
1.5 定位清晰,产业生产初见成效
围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安全化的“四化”目标,加快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从事蔬菜生产的合作社268个,企业18个。蔬菜加工企业2个,有7家合作社和农户建有蔬菜保鲜库,总库容量近3 000 t。全市现有6个集约化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到1亿株以上,年提供秧苗3 600万株,占全市蔬菜生产面积的10%左右。
2 包头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包头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多年来,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非常低,对发展农业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导致包头市蔬菜产业基础薄弱,蔬菜种植面积只占当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农牧业发展方式亟需进一步转变。近几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保护地蔬菜面积增长迅猛。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规划,包头市新建设施农业照搬外地的温室结构,出现设施角度、高度和跨度等结构参数不合理,不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很多温室已经年久失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温室大棚闲置,利用率低,设施蔬菜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设施蔬菜生产仍然以单家独户、分散型、传统型种植方式为主,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低,农民小农意识强,对一些增产增效的新品种、新技术很难接受,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实现蔬菜产业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2.2 蔬菜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益降低
2.3 产业化水平低,产后储、运、加工能力不强
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低,运行不规范,农牧民参与蔬菜产业化的程度不高,人数不多,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蔬菜储藏保鲜体系建设不健全,冬季蔬菜多以外调为主;蔬菜流通方式传统,仍采用“冰块+被褥”的方法[2],未形成专业的运输队伍;由于蔬菜生产规模小,品种、数量、质量不确定等因素,包头市未形成大型蔬菜加工企业。
2.4 科技支撑不足,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不健全
基层存在专职从事蔬菜农技推广的人才稀缺、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方式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现象[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监管体系还非常薄弱,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等关键环节监管不到位,个别地区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市场信息建设滞后,掌握和了解蔬菜生产供给需求平台还未建立,菜农经常处于盲目生产状态,销售和效益没有保障;蔬菜收购、运输、仓储、加工等配套体系建设不健全,未形成一条龙专业化服务体系。
3 包头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蔬菜标准园建设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出台蔬菜产业补贴政策,对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加工基地、蔬菜生产基地专职技术员给予补贴和奖励。按照“建设使用并重,质量效益同步”的原则,大力推进日光温室的新建与改造工作,加快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4],打造集中连片蔬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露地蔬菜,提高蔬菜基地供给能力。
3.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
加大对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经营效益好、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相互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促进蔬菜产业优化升级。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生产和市场风险,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例如2016年初,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某合作社与上海的分销商签订了7.33万hm2番茄订单生产的合作协议,合作社负责生产,上海分销商负责具体的销售,协议中番茄的保底收购价格为3元/kg。按照保底收购价计算减去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合作社2017年订单番茄的纯收入在126万元。同年夏天,番茄的当地收购价格在0.1~0.2元/kg徘徊,与合作社的订单农业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并出现滞销现象,农户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
3.3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名、特、优品牌产品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加工基地产品自检,加大监督抽检频次。加快制定、完善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5],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规模,保证绿色蔬菜安全生产。
加强包头市蔬菜品牌建设工作,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发挥品牌效益。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
3.4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对口指导服务工作机制,整合种植业系统资源,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特别是集成技术推广,提高单产水平和质量效益。全力打造规模大、标准高的科技示范基地,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加大科研示范推广力度,着力解决制约我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
3.5 探索直销模式,建立蔬菜产供销服务体系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专业物流公司,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成立网上直销店,实现网上接单、网下配送;支持企业与合作社共同建设农产品直销店,探索蔬菜进社区、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销售模式;建立健全蔬菜产品产、供、销网络信息平台,了解市场动态,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1] 吴玉峰,时飚,其日格,等.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05)
[2] 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中国蔬菜.2010,(15)
[3] 张真和.我国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中国蔬菜.2014,(08)
[4] 王怀栋,李明,黄修梅.内蒙古自治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北方园艺.2012,(03)
[5] 王永宏.内蒙古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园艺.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