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7-09-26

中国食品工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乳酸菌营养农产品

要闻

要闻

国务院印发国民营养计划,营养健康产业迎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计划提出,到202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营养工作制度基本健全,省、市、县营养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基层营养工作得到加强;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日益丰富;营养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重点人群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普及,居民营养健康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此次计划的发布是我国实现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战略的重要举措,纲要不仅制定了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同时对食品健康问题更加关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中央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的情况下,更从国家战略的角度予以规划,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农林牧渔等基础产业以及食品加工和安全检测等行业未来有望从政策中受益。

计划提出,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编制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提升指导意见,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营养水平,将“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同类农产品中总体占比提高至80%以上。创立营养型农产品推广体系,促进优质食用农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推动广大贫困地区安全、营养的农产品走出去。研究与建设持续滚动的全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及食物营养供需平衡决策支持系统。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型升级,“大健康”已经由过去单一的医药包括医疗、康复、器械和保健等产品生产和制造行业纵向延展至健康管理、健康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性产业,再横向延展至外围环境保护与治理、体育锻炼、健康保险等行业。

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保健型食品在满足老龄人口温饱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又能提供营养补充。食物营养健康将越来越受到重视,率先布局的企业也将率先受益。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

日前,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今年的活动延续了“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主题,坚持德法并举,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从大数据促进智慧监管到新业态监管制度创新,从线上线下联动科普到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各地食品安全治理成果亮点频出,活动现场食安知识科普氛围浓厚。

食安共治:提高“食商”,从菜鸟到达人

以“动员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口号,2017年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在食品安全宣传周中正式启动。活动现场,一个“食安科普小幸运”的游戏把气氛炒热,一群学生通过掷骰子完成对应的食安科普挑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李海锋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表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负起主体责任,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公众提高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

据了解,食安科普大赛已于6月初面向全国开启“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竞赛”有奖线上答题,题库中包括米面、粮油、冷冻食品、食品安全知识等十多种类别的数百道题目,采取通关模式为参赛者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截至目前,已有约6万人次参与答题。

在场的科普志愿者向记者展示了“食安菜鸟赛”的线上答题活动,参赛者可通过正确回答“儿童是否不宜喝咖啡”“牛奶和可乐一起喝会导致结石”等选择题、判断题,在线上闯关晋级。

线上美食:“互联网+食品”加装“安全锁”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我国网售食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线上美食背后,一些线下“黑作坊”“黑窝点”也随之出现,套证、借证、假证等证照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增加市场监管难度,几成老百姓“舌尖上的焦虑”。

食药监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陈谞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介绍说,目前网售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二是虚假信息多,由于交易的虚拟性,使监管更加困难;三是证照缺失,甚至无证经营,在线上更具有隐蔽性。

针对以上问题,食药监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在为网售食品加装“安全锁”,不断创新网售食品安全监管举措,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据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出台,“神秘买家”抽检制度被业界引入,该制度通过抽样人员以顾客身份买样,记录抽样样品名称、类别、数量、收货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并留存相关票据。陈谞指出,“神秘买家”抽检制度有效挤压了商家造假空间,有助于提高监管抽查震慑作用,倒逼企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是网售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突破。

按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原则,食药监管部门正在与相关第三方平台加强合作,不断将监管端口前移。其中,网络餐饮外卖平台“饿了么”已升级商户认证体系,通过线上资质审核、线下实地考察、委托第三方机构巡检等方式,严把商户准入关口。“仅2016年,因合规问题未批准上线的商户就有24万多家,占申请总数近30%。”“饿了么”CEO张旭豪在会上介绍。

2017食品安全周关注儿童健康饮食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指导,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主办,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食品安全共同守护”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提高社会各界责任意识,汇集社会各界力量,为保障儿童食品安全献计献策。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在讲话中提到:“守护儿童的安全任重而道远。此次论坛,我们将共同研究探讨儿童食品安全工作的未来,营造全民参与、社会共制儿童食品安全的氛围,为广大儿童建立起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二司副司长范学慧表示:“此次论坛很有意义。进一步丰富了全国食品安全周的内容,营造了守护儿童食品安全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推动我国少年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提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学习活动,让孩子深刻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同时应该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保证他们可以用科学、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引导孩子科学膳食。

嘉宾们提议,应该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课程,切实有效地让孩子们感受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校长张健与昆明市官渡区南站小学副校长唐华茂均表示,学校正在积极探索食育新模式,保证孩子拥有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观念。

九家企业代表在论坛上共同倡议,作为食品相关企业会守住底线,乐于奉献,为守护全国儿童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在此次论坛中,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中国食品安全工作应该动员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儿童是整个社会的未来,守护他们舌尖上的安全更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整合社会上下全部的力量,由上到下共同发力,严阵以待,才能真正构筑食品安全屏障,让所有人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与会嘉宾提出,中国食育不仅要注重食品安全健康教育,也要引导孩子接受中华传统礼仪熏陶;嘉宾们纷纷表示,有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与配合,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儿童食品安全工作一定能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绩。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

近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信息平台的上线,标志着农产品向实现全程可追溯迈出了重要一步。

陈晓华指出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宣传周活动,就是要集中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形成良性互动、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迅速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热潮。要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在抓好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陈晓华对下一步的农产品追溯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充实平台功能。追溯管理需要监管部门、生产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积极参与,下一步要抓紧把各项业务功能充实和运用起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的大数据中心,成为政府智慧监管和公众信息查询的统一平台。二是健全制度规范。随着追溯工作的深入和铺开,需要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配套制度,明确追溯要求,健全管理规则。要抓紧制定追溯管理编码规则、数据格式等基础标准。三是搞好追溯试运行。农业部按照“部省联动推进、县域整建制运行、规模企业带动、重点品种示范、协作机制驱动”的思路,在四川、山东、广东三个省开展试运行工作。试运行地区将精心组织部署,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开展追溯管理试点奠定基础。

据介绍,农业部已印发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出台了试运行地区的追溯管理办法,制定技术标准,建成国家追溯平台和配套的指挥调度中心,同时也开发了移动专用APP,开通监管追溯门户网站和国家追溯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下一步将借助国家追溯平台,实现质量安全监管提效率、农业产业提素质、公众消费提信心。

食药监总局:发挥行业组织力量助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近日表示,政府监管部门要敢于实践行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模式,善于发现和运用有能力和价值的行业协会实施社会共治项目,适时释放监管空间。

颜江瑛是在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第11届食品安全双年会”上作此表述的。作为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点活动之一,会议以“社会共治铸造食品安全共同体”为主题,展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享。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行业协会在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将发挥三大作用:一是推进立法,促使执法者与守法者成为行动一致人;二是建立零售商向消费者传递信任的通道;三是打通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绿色通道。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逾1200项

从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获悉,我国历时7年建立起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已完成对5000项食品标准的清理整合,共审查修改1293项标准,发布了1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各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相当完善,已经形成包括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四大类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这些食品安全标准大致包括8个方面,主要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规定;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和规程等。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是按照最严谨的要求建立的,并且在不断地完善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说,以动物性水产品为例,现在任何一种动物性水产品,都对应这8个方面的食品安全标准的严格要求,包括重金属含量、食品添加剂规定、生产卫生规范等,“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安全监测管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前后两端。我们要对两端都进行严格要求”。

《葡萄酒》国家标准开始征求意见

近日,据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消息,《葡萄酒》国家标准开始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9月10日。本标准代替了GB 15037-2006《葡萄酒》,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GB 15037-2006《葡萄酒》于 2006 年发布实施,距今已近十年了。随着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葡萄酒工业无论在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生产工艺、 技术装备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标准已不能适应目前葡萄酒生产的需要。据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在葡萄酒生产中,许多企业对原标准有很多困惑,如葡萄酒是否必须是 100%的葡萄汁,生产工艺是否允许中带入其他成分,发酵工艺中是否允许加糖,发酵结束后是否允许加糖调整口感,加香葡萄酒、利口葡萄酒等怎样规范等。

另外,随着我国进口葡萄酒消费量越来越大,各类饮料酒越来越丰富多样,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缩短与葡萄酒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葡萄酒业在新形势下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此次标准修订过程中,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同时,还参考了众多国际法典和标准。据悉,本标准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感官、理化、卫生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标志等诸多方面。

食品占跨境商品销售额近三成 安全隐患仍难以监管

2016年,全国网购的保税进口商品总额为256亿元,近1/3是食品,主要包括约20%的保健食品和约10%的奶粉。但隐藏在其中的安全隐患却难以监管。

“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一是贸易政策,二是关税政策,第三层面才是风险安全的管理。国内的食品监管部门没有域外法权,因此只能在进入国门之后,跟把关部门进行配合和联动。现在从国内买进来的国外食品有两类,一种是走贸易货物进来的,第二是零售个人物品的跨境电商,它的监管应该怎么管目前并不是特别的明晰。”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安监管二司副司长刘洪彬在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跨境食品安全监管的挑战与创新”论坛上表示。

在这种并不清晰的监管路线之下,正规的跨境电商、网络平台的个人代购,依然被消费驱动,推着往前走。刘洪彬认为,中国的消费者膳食结构是不同的,在中国的环境下,如果全部把别的标准都采纳过来,是不是一定对消费者负责,实际来讲这是更高层面的不负责任,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必须按照食品膳食结构的标准来制订,否则这都不是标准的安全所在。

商务部:首批美国牛肉已经于6月底在中国上市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批美国牛肉已经于6月底在中国上市。高峰表示,5月12日中美双方就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达成了早期收获,包括10项成果。早期收获的取得落实了两国元首海湖庄园会晤的重要成果,释放了两国通过对话解决经贸关系的积极信号,塑造了双边良好的合作格局。他指出,目前双方正在积极落实早期收获成果。比如,各界关心的美国牛肉输华问题。据了解,首批美国牛肉已经于6月底在中国上市。发言人强调,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经济合作,双方正在就百日计划的后续成果进行密集磋商,期待能取得新的成果。双方的共同努力充分说明,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双方有智慧、有能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双边贸易投资持续增长,实现互利共赢,满足两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全国奶粉消费近210万吨

360智库近日发布《2016年婴幼儿奶粉消费地图》显示,随着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继续下降,“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带动的人口增量和消费红利,包括奶粉在内的婴幼童行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报告指出,中国女性就业率超过6成,而职业女性母乳喂养时间和设施受限,使得婴儿母乳喂养率持续走低,目前中国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2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6年,我国奶粉总消费量为209.5万吨,差不多是2000年时65.3万吨的3.2倍。不过在电商和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下,线上渠道和进口奶粉持续冲击原有的奶粉体系。目前,国内奶粉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不高,寡头现象还未形成。前十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合计接近75%,其中包括6个国际品牌和4个国产品牌,海外奶粉品牌地位比较强势。

电商倒逼农产品标准化发展

农产品正在借助电商平台加速进城。近日,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联合发布《2017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电商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独强调农村电商,在政策推动下农村电商的发展正在提速,同时线上与线上融合也在加速农产品上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农村电商正进入蓬勃发展期,但所面临的问题也与日俱增,品牌定位、产品质量、人才培养、网络建设、物流体系之间尚未形成完整的链条与网络,阻碍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

根据农业部公开数据显示,到2020年,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0%左右。与机遇并存的是农产品上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农产品进城的物流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物流集散较为薄弱,要逐渐完善农产品产地预冷、全程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的骨干网络,构建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商务部电子商务信息司相关人员表示,物流体系要不断向两端延伸,上游要直达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下游要直接接触社区,通过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并降低因物流不畅带来的农产品折损率。

上述人士表示,我国农产品仍旧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主,农产品的品质与数量一直难以得到保证,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也难以形成,电商下乡反而倒逼农产品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促使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农户发展。

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消费者科学选择乳酸菌饮料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乳酸菌饮料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科学认知乳酸菌饮料、酸奶、配制型含乳饮料,区分不同类型的乳酸菌饮料产品,科学选购、正确储存乳酸菌饮料。

乳酸菌饮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白砂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等配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根据其是否经过杀菌处理而区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前者含有大量保持存活的乳酸菌,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我国规定乳酸菌饮料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明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消费者选购产品时可以通过标识进行区分。活菌型的乳酸菌饮料,其储藏、运输过程必须在冷链中进行,保证产品温度在2℃~8℃的冷链条件下。脱离冷链会导致乳酸菌活菌数下降,且影响产品口感。消费者购买此类后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乳酸菌饮料与酸奶都是经过发酵的乳制品,两者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和乳酸菌数量。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一般在0.7%~1.0%之间,而酸奶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此,大部分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乳酸菌数量一般高于酸奶。饮用酸奶可以获取较多的乳蛋白和乳钙,较低的乳糖、乳源性维生素和一定数量的乳酸菌,饮用活性乳酸菌饮料主要是可以获取较多的乳酸菌。

国家总局提示,消费者需要注意,配制型含乳饮料与乳酸菌饮料不同,前者没有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是直接利用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加入水、白砂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配料调配而成,消费者购买时可以通过包装上的标识进行区分。

猜你喜欢

乳酸菌营养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益生菌和乳酸菌不能画等号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蔬菜与营养
酸奶是坏了的牛奶吗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选购乳酸菌饮品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