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25孙丽莉冯平陆玉芳
孙丽莉 冯平 陆玉芳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 年1—9月来该院38例进行肺功能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检查状况、患者检查时间以及病患FEF25-75,PEF和FEV-1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正常率为 63.16%,对照组为36.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时间为(56.9±7.8)min ,观察组为(25.8±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EF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FEF25-75和FEV-1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需实施肺部功能检查的患者来讲,进行循证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检查时间,提升检查结果的精准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肺功能检查;检查时间;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7(c)-01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Methods 38 cases of lung function examiner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Sept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excellent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situation, examination time and FEF25-75, PEF and FEV-1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ormal rate of lung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spectively 63.16% and 36.84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examination tim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56.9±7.8)min and(25.8±5.7)m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FE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FEF25-75 and FEV-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for of patients with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can reduce the examination time to a largest extent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xamination results, which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Lung function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time; Application effect
臨床上对于肺功能检查的的护理要求相当高,其进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查结果和准确性造成影响[1]。所以说,在进行实际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展开相关工作。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循证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该护理模式完全符合当代护理理念,该次研究中方便择取2016 —9月来该院38例进行肺功能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在诸多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择取来该院38例进行肺功能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19~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03±10.7)岁,病程在4~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12±1.08)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1~6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01±10.8)岁,病程在5~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01±1.24)年。患者意识清晰,具备自主行动能力,依从性强,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病患入院后,均使用肺功能检测设备实施相关检查工作。对照组在此期间内实施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大部分病患并不了解肺功能检测的过程和目的,其内心会产生不良心理。在检查过程中,护士应认真讲述相关知识,与患者做好沟通工作[3]。对患者进项健康宣教,确保其依从性良好,讲述检查目的和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要配合吸气与呼气,就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数值,保证机器运转正常,护士自身业务熟练。语言温和,通俗易懂,注意仪容仪表。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疑虑。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主动交流。
1.2.2 动作示范 在进行检查时,告诉患者保持心态平和,放松肌肉,取正确坐姿,双脚落地,目平视。佩戴义齿者一定要带好,将鼻夹夹在患者鼻翼[4],用口呼吸。将一次性呼吸嘴放到患者口中,叮嘱轻咬。检查过程中不得漏气,教授患者正确呼吸方式,在此同时做示范动作,使用这种方式可保证配合依从性。
1.2.3 指导咳嗽,排痰 神志清醒者选择舒适体位,先行5~6次深度呼吸,后在深度吸气末保证张口状,连续咳嗽,直至痰到咽喉附近为止,后用力排痰,对于无力排痰者护士应轻拍其背,帮助将呼吸道内痰液排出。
1.2.4 呼吸肌训练 患者端坐,缩唇为“吹口哨”样,在吸气时[5],令气体从鼻孔进入,稍稍屏气后,缓慢呼气,令气体通过窄口唇排出,每次呼气的持续时间为4~6 s,后使用鼻子轻轻吸气。
1.2.5 吹气球呼吸训练方法 自制一个气球绑于吸管末端,缓慢地将其吹大,注意不要漏气,使气球直径达到10~30 cm,练习10~15 min/次,反复练习5次/d以上,肺功能检查以患者掌握缩唇腹式呼吸方法后能一次成功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为标准,在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及术前准备期间继续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联合吹气球呼吸训练法,直至安排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護理之后的检查时长与相关结果加以对比,全面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肺部功能检查结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正常率为 63.16%,对照组为36.84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检查时间比较情况
对照组患者检查时间为(56.9±7.8)min,观察组为(25.8±5.7)min。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1,P<0.05)。
2.3 两组病患FEF25-75,PEF和FEV-1比较情况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EF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FEF25-75和FEV-1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部功能检查主要内容为:换气功能,通气功能,肺部循环功能以及呼吸调节功能等,所涉及的条目众多。在以往,肺功能检查主要以物理与化学为主,过程繁琐,用时较长,且精准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其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6]。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已经全面应用于医学领域,在这种环境下,肺功能检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性发展,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利用该项设备对患者进行检查,不但方式简单,且精准性较强。但要想实现结果准确,必须取得患者的有效配合,不然也会出现结果失真情况[7]。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精准情况和患者是否使用正确方式存在关联性。若患者呼吸方式不正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自身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进而引致误诊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会影响预后之外,也会对促使病情加重。在进行相关检查的过程之中,应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医护人员也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争取到患者的配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为患者讲述检查目的和过程,亲身示范,这样以来,除了能够减少检查时长之外,也能够取得较为精准的数据,进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料[8]。
在循证护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状况进行护理工作的完善,通常状况下,在该种背景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1)胸痛护理方法。①观察患者的病情。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在护理中严格观察患者的体征,通过心电图监护,进行24 h出入量的准确记录。观察患者的胸痛部位以及病例,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及时的止痛治疗,使患者减少耗氧量,同时也减轻呼吸困难的现象。而且,在对患者病情观察中,也需要全面评价患者呼吸的困难程度及改善状况,定期对患者的血气进行分析,观察用药后的变化及反应,及时进行记录。②活动休息。在该种护理中,需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的分析,进行活动内容的构建。对于一些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而言,他们的心脏水平需要维持在20~30 cm的状态,有效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防止血栓脱落出现的栓塞现象。③合理营养。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方案,并增加粗纤维食品,要求患者每天坚持饮水,降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并保持大便畅通。(2)药物溶栓治疗护理。在该种护理背景下,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医生进行辅助检查,例如在血气分析、血常规等检查中,当发现异常现象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在溶栓中需要遵照医嘱,通过药物配液、剂量准确的运用,加静脉通道,使药物直接进入到患者的病变位置,提高治疗的作用。(3)在下腔静脉注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性的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案以及成功案例,在手术中需要配合术中的注意事项,全面消除患者治疗中所产生的焦虑心理。同时,在患者准备中,护理人员需要要求患者术前4 h禁食禁水,观察患者的生命提升及变化,并遵照医嘱给予患者心电、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endprint
通過阅读大量国内外最新治疗,分析了文献中的科学性、先进性,并在研究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可行性的方案,在该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结果准确性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EF指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此外,观察组病患的FEF25-75,和FEV-1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同时,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肺部功能正常率为 63.16%,对照组为36.84%(P<0.05)。对照组患者检查时间为(56.9±7.8)min,观察组为(25.8±5.7)min。对于需实施肺部功能检查的患者来讲,实施循证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缓解病患内心中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与患者积极沟通,可令其更为积极的配合检查。
该实验全面对比循证护理和常规优质护理对于肺部功能检查者的影响情况,经研究证实,循证护理法可全面减少患者就诊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需实施肺部功能检查的患者来讲,进行循证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检查时间,提升检查结果的精准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崔学芬,杨冬梅,刘玮.护理干预在床旁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5):2418-2419.
[2] 朱燕.护理干预对肺功能检查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 (28):96-97.
[3] 李春花,刘国清,曹燕飞,等.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13):2876-2877.
[4] 陆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检查的依从性调查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5(11):94-96.
[5] 甘春燕,冯银合,赵天霞,等.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6(1):74-77.
[6] 卢燕珊.肢体运动训练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27-28.
[7] 甘春燕,赵天霞,魏红英,等.PDCA 循环管理在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2221-2223.
[8] 沈红丽.肺功能检查的配合护理方法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9):157-158.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