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7-09-25唐艳丽

文学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课程体系理论

内容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将来的就业很大可能是到“一带一路”中所涉及的国家,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各方面都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因此,需要对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注重中华文化涵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中华文化才艺 课程体系 教师素质 理论 实践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中国智慧,是国家的文化政策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面对全球一体化,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加强中西方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就是为了顺应这个时代发展潮流,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

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习近平曾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他们身上所肩负着沉重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也是高校应尽的神圣职责。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首先需要不断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的开设是学生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希望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才能,从而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与外国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从笔者的调查了解来看,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的设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的文化内涵传授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不够等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需要提高紧迫感和使命感,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完善课程体系

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完善课程的设置是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本着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开设的中华文化才艺课程包括:国画绘画基础、中国传统武术、中国民间舞蹈、中国民族体育、中国民间歌曲、酒文化与茶文化、民间手工艺实践等。这样的课程设置,表面看来是比较全面完善的,不过仔细留意,会发现是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柳公权、苏轼、于博、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中国的书法艺术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书法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之中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厚的。因此书法艺术这门课应该是归入到“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当中的,缺少了这门课的开设是不够完善的。

中国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项目之一,现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它难易适中,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变化丰富细腻,棋盘棋子文字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因此,笔者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当中,应该把中国象棋也作为一门课程归纳进去,通过中国象棋课程的开设,既能更加全面体现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另外,“酒文化与茶文化”,这门课程是开设在学生的大学的第七个学期,而根据实习安排,学生是在第四个学期期末到第五个学期期末都是在国外实习。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有学这门课的时候,已经到外国实习了,而酒、茶文化同样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思想是非常厚重的。因此,笔者认为这门课同样应该安排在不迟于大学的第四个学期。

二.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完善师资队伍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倡议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培养一种工匠精神,从教师的行业来看,在笔者认为,这种工匠精神,其中蕴含的意义除了希望我们能够守住一份耐心和认真之外,我想应该国家更是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自身,综合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使自身“器”更加锋利,如此方能更好披荆斩棘,攀登更高的教书育人的山峰。从学生的学习的接受角度来说,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学识渊博,有独特而适合他们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希望能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不断的苦练“内功”,并积极的把头脑中的思想认识通过适合的方式进行向外“输出”,教研结合。当然,我们在注重提高已有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适当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特别是有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留学经验的教师,输入新鲜血液,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1.苦练“内功”

从整体来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缺乏合格的,具有高水平的汉语教师和学科专业研究领军人物。在实践中不断涌现新问题,而“教师问题”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备受关注的话题。国家汉办许琳主任指出:“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转变,重中之重是要建设一支适应海外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1]。其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为了适应海外教学,还是为了在国内进行教育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学者高小平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操练,通过资深教师的指点,实习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评课、切磋、改进、不断自我反思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转化为教学技能”。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其他的闲暇时间不断进行自我“充电”,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班、进修班、参与国际交流等,丰富丰富本体专业知识,进一步熟识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比如文学、历史、思想等,使自身更具“中国特色”;另外应该有全球化视野,尤其是面向东南亚、一带一路等,对其中的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充实自身,使自身更具“国际化”。语言是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外语学习,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有利于跨文化交际沟通,也有利于阅读外语作品的原著,更好学习理解外国的文化。endprint

2.注重“输出”,教研结合

高校的性质决定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一学科自然也是需要我们的教师要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等。高校教师因自身的工作性质,他们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有较为敏锐的研究意识和较为充沛的科研时间,决定了他们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等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李泉认为:“汉语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的理论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结合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也更具实用价值”【2】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报与此相关的科研项目,争取在较为权威的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等,以教促研,以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发展。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时代在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应用创新型的人才。传统教学模式中所谓的表演者,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够把知识全部输送给学生,以一种满堂灌的方式进行,学生听着、看着,昏昏欲睡,收到的效果一般都不好,甚至会发出这样的无奈之声——“我待学生如初恋,学生却虐我千万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太过于保守,缺乏互动,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共鸣点,在教与学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最终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去寻找答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尤其是像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理论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学,我们的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

1.重理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文化才艺,丰富多彩,每一项才艺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体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一门课背后所蕴藏的知识文化,都应该向学生传达,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去进一步探索,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比如,对于“中国传统武术”这门课,教师在真正开始传授一些武术“招数”之前,应该对中国的传统武术的起源、发展過程,门派、其蕴含的文化思想等,都应该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领略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和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学生对于具体的技能步骤的理论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是学生实践的基础,这方面教师的学习和讲解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了然于心,熟练到家,然后在讲解理论的时候,分步骤,一点一滴去耐心引导。

这些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在开展“中国民间歌曲”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区域特色,以广西的民歌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对中国民间歌曲相关知识进行传授。广西素有“歌海”之誉,是斐名中外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广西各族人民一向有爱唱民歌的习俗,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对广西民歌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广西地区,乃至于中国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有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的了解。

2.重实践,应用创新能力是关键

从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和学生的就业的角度来说,该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倾向于实践和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开设中华文化才艺系列课程,就是希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文武双全,胸中有经纶,手中有“绝招”。教师在上课时,既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必须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应用。比如在上“民间手工艺实践”“民舞舞蹈表演”等课时,就应该向学生们现场展示,对于每一个动作步骤都应该以班级为单位,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动作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的次数等。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我们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会的学生去引导还没能掌握步骤的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进度,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学会是基础,创新应用才能更好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鼓励创新。比如,在教授“民间手工艺实践”课中,教师教会了学生一些基本的“结”的编织技巧之后,可以引导发挥想象能力去编织不同的“结”,比如“中国结”、“蝴蝶结”等,并把他们的作品收集在一起,请其他教师,或者其他班级的学生来当评委,评选出各个级别的作品,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既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又如在教会他们基本的“豆画”的制作之后,同样可以鼓励学生去创新创作,设置相应的主题,比如父爱、母爱、友谊、爱情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去制作不一样的“豆画”来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提高他们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语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中国文化才艺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创新应用能力,而作为教师,我们同样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课程设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以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成效,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加优秀,更加符合时代的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许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讲话[EB/OL].[2012-05-08].http://hi.baiducom/liheming33/i-tem/9834f6e863c4a9d0eb34c94a,html.

[2]赵金铭.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10.

项目: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项目招标课题:“民俗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阶段性成果。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东盟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JGA302。

(作者介绍:唐艳丽,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课程体系理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