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5何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4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

何文

摘 要 VB程序设计是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指定的一种编程学习语言,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感兴趣的课题。结合VB程序语言教学经历,介绍启发式教学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包括一些教学案例和方法手段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VB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96-02

Application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HE Wen

Abstract VB programming is a kind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spe-

cified in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is always a subject of great in-terest to computer teach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applications of heuristic teaching in the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including some teaching cases and methods. 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VB programming; computer basic course

1 前言

VB(Visual Basic)程序設计语言是可视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由于语法简洁、功能强大,已成为各高校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必选课程[1]。但是,由于VB语言抽象、知识点多,加之学生多数为第一次接触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因此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非一件易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授VB程序设计教程时,难免会碰到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或是兴趣索然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根据VB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特点,将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引起学生兴趣。所以教授VB程序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厌学,教师的启发便无从谈起[2]。

如在教学控制结构程序语句的时候,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控制结构,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接着给学生演示一些由这些程序控制语句编写的趣味程序,如“简单计算器”“图片自动连续显示”“猜数字游戏”等,让学生感受VB程序语言的魅力。通过趣味程序的演示,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一步想去学习制作这些程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程序?如何才能有效控制程序语句的执行?教师将程序控制语句的用法说明后,由学生进行设计,再在课堂上演示实现,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程序代码变得简单有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方法入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直观。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比如在讲授计时器控件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控件的使用,可以首先演示一个简单的动画程序——“移动的字幕”。启动程序,学生看到一幅在窗体上循环移动的字幕,此时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想了解该程序的编写方法,教师才循序渐进地分析讲解这个程序:首先在窗体上添加一个标签控件Label1和一个计时器控件Timer1,如图1所示;然后讲解计时器控件的工作机理(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触发一次Timer事件)和窗体上控件的位置属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让这个标签在窗体上动起来?此时学生可以想到在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中设置语句“Label1.Left=Label1.Left+X”,即可让标签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向右移动X长度的距离,设置较短的时间间隔即可使字幕产生滚动的效果。那么,当标签移动出窗体后又如何将它移回窗体的左边界呢?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选择结构程序语句控制标签控件的位置移动,在代码中设置相应的语句即可。

通过上述程序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计时器控件的工作机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引导,一步一步分析解决问题,使程序语句的理解更加轻松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在教学中如果循规蹈矩,按照一成不变的算法思路讲解程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使学生学得不够灵活,程序题目一旦发生变化就不会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如在讲解循环结构算法的时候,要求学生编写一道题目:求1~1000之内的全部“同构数”。教师首先给出“同构数”的概念,即一个数出现在其平方数的右端,则称此数为同构数;接着举例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根据在前面章节学习的VB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可以表示出一个n位同构数的构成条件为:x=x^2 Mod(10^n)。而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也可从字符串操作函数的使用上启发学生,让学生写出第二种能表达n位同构数的条件:x=right(x^2,n)。这样可以用两种方法写出求同构数的程序,如图2和图3所示。endprint

通过诸如上述程序的编写,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编程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应在课堂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循规蹈矩,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

5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对于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会自学的学生无法将该门课程学好、学精。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对于VB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光靠课堂40分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这门课程,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和适量的上机练习。因此,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如何提高独立解決问题的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兴起的MOOC与SPOC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教学团队建设VB程序设计的MOOC课程,将知识点碎片化、精炼化,并将课程置于网络,以供学生学习。基于在线开放的特点,学生可随时随地在课后观看教学视频,可将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到位的知识点再次学习,加深巩固,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建设在线作业管理与测评系统,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方便地发布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实时考评。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更快更轻松地进行自学,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一些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纳入期末总评。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章节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互评;对评价高的作品,安排学生在下次课堂进行讲解,将其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这样,学生之间可以借鉴彼此的宝贵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同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烨,李瑞华.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07,17(4):75-76.

[2]薄瑜,王涛,王蕾,等.关于C语言教学课时不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0(8):123-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
浅谈VB程序设计的教与学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一体化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