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移动“实验室”病害检测方便快捷
2017-09-25海洋与渔业李易珊吕华当文图
■ 《海洋与渔业》记者 李易珊 吕华当/文图
手提式移动“实验室”病害检测方便快捷
■ 《海洋与渔业》记者 李易珊 吕华当/文图
技术人员现场示范使用检测仪
水产病害快速检测系统受青睐
水产病害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大,开展检测是及早防治病害的关键。从昔日的看鱼识病到今天的分子检测,人们对水产病害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层面。过去,分子检测技术常与实验室、精密仪器和身穿白大褂的检测员联系在一起,那么想利用这项复杂的检测手段是不是只能送检呢?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螺旋基因”)给予了一个全新的选择方案,一个可移动的水产病害检测系统,其检测操作易学易懂、仪器便携可实现现场检测,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病害检测的简便性,以及实现了非专业人员日常检测病害的可能性。
分子技术介入水产病害检测
近年来,养殖病害层出不穷,对于广大养殖户而言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2013年爆发的EMS对虾早期死亡综合征、2016年爆发的孢子虫病、2017年新发的罗湖病毒、虹彩病毒……面对病害,大多养殖户现有的检测手段和条件比较有限,广大养殖户对水产病害的检测有非常迫切的需求,却苦于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针对病害变异快的特点,从分子层面开展科学有效的检测,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判断水产病害的万全之策。
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双螺旋基因的技术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相遇,领先的分子技术储备与水产领域专家团队专业的水产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原用于医学领域的检测技术实现“变身”,很好的满足了水产行业的特殊需求。
“将分子检测技术从医学检测领域拓展至水产病害检测领域,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在亲虾、种苗、养殖、加工等过程都会涉及到病害检测,不同的检测基质不同的检测靶标对产品和服务水平要求很高。”双螺旋基因副总经理常彦磊说。
实时“体检”,未来水产疫病检测大趋势
对于养殖户而言,最可怕的事莫过于病害一发不可收拾,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归咎于没有特效药可用,更应该反思日常管理中对病害防治是否已经做到位。“2012年之后人们对病害的检测才有初步认可”,常彦磊深深的叹息道。其实,大家都意识到防重于治的重要性,但碍于检测手段的繁琐和实验场所的不可复制,大多养殖户难以开展每周一检,甚至是每日一检的病害检测工作。取样、运输、检测、结果反馈,一张权威的检测鉴定报告到达用户手中一般需时一周左右,这种传统的方式花费时间较多且每次检测费用不低。
常彦磊向《海洋与渔业》记者透露,通过水产病害检测箱,从取下动物相关组织到检测结果呈现,整个过程需时1~2小时,数据反馈实时更新。高时效、便携式这两大特点正好能弥补传统送检方式的不足之处,在约为0.7m2的专用实验台上操作两小时,检测结果便清晰呈现于水产病害检测仪的显示屏中。简单方便的使用方法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及早发现并确认病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用户日常定期检测的习惯,真正做好疫病预防。
高时效不仅表现为水产病害检测系统反馈结果迅速,还表现为双螺旋基因对最新流行疾病的敏捷反应,公司的研发团队与水产行业的专家团队密切合作,并通过全球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实时掌握水产病害的背景信息,针对新发的水产病害或未来将可能流行的疫病,在第一时间研发出最新检测产品,满足水产行业对疫病的检测需求。
“让检测变得更简单”是双螺旋基因的产品理念,以分子检测为技术核心,紧密结合水产行业的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不断研发创新出更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积极推动水产行业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手提式移动“实验室”
一套仪器,一套试剂盒,一套处理方式
水产病害检测系统有三个组成部分,一套固定的检测箱:包括用于震动、离心、加热的仪器和水产病害检测仪各一台,整个检测箱约16.7㎏;一套试剂盒:检测不同病原使用不同的试剂盒,一管式包装工艺更简单;一套处理方式:按照农业部相关标准操作的取样流程,公司制定的严格SOP使用操作的检测流程,规范的流程确保检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病害检测分为三个阶段:样品预处理、核酸提取、检测分析。第一步,取下待测对象相应的组织后用均质袋做简单的研磨。第二步,将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核酸提取,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即可轻松完成。第三步,将提取出的核酸与旋达R1水产病害检测试剂混合,直接上机反应即可,45分钟后检测结果便清晰呈现。
双螺旋公司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包括设备、试剂盒和配套服务在内的整套优化方案,这就是双螺旋产品的核心。“目前能检测的病害品种在国内是最全的,可以检测包括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虾肝肠胞虫、哈维氏弧菌、石斑鱼虹彩病毒在内的40~50种病原。”常彦磊介绍到。2016年下半年开始,水产病害检测系统产品在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推广应用,并得到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