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转型期饲料企业如何转危为安?
2017-09-25海洋与渔业廖静罗茵文图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罗茵/文图
养殖转型期饲料企业如何转危为安?
■ 《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罗茵/文图
近年来,饲料总量增速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市场竞争白热化。大型饲料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中小型企业或被兼并或停产转行,全国饲料企业从2005年最高峰时的15000家,锐减至2015年的6000家。那么,饲料企业如何才能适应养殖转型期的需求呢?于6月30号在福建福州召开的全球水产养殖分论坛四上,行业专家共同探索“转型期饲料企业如何转危为安”。
饲料行业进入综合竞争阶段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谢武说,经过近十年的产业升级,养殖行业的规模显著提高。在未来较长周期内,工业化养殖将带动整个养殖业进入新阶段,而“结构化去产能”和“升级”将成为养殖业的关键词。养殖升级,养殖户升级,渠道升级,对饲料企业的需求升级……饲料行业进入了以综合实力竞争的阶段,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势在必行。
然而,江谢武提醒,“进行产业链延伸一定要审慎,贸然大规模迚入,很可能变成陷阱,可能导致企业经营脱轨。”据了解,海大自2002年进行动物保健运营部门,一直有规划地进行对虾种苗、优质鱼苗、模式研发和流通产业链的探索,现在正整合不同产业进行畜禽类产业链布局。
“未来水产发展趋势是专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同样,倾向于整合行业观念的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公司副总裁陈晨曦建议,要做饲料、种苗、动物保健品等的全方位供应商,要聚焦小品种,要进行产品升级与差异化竞争,同时让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贸易结合,实现产业化,行成小产业链闭合环。“人们现在觉得饲料行业开始出现贬值,那么,在这种变化趋势下,创新的意义就出来了,我们需要利用创新来改变这个局面。”
“互联网和商业智能对商业模式的改变速度将远超乎于我们的想象。”江谢武认为,云计算、商业智能、移动应用等IT技术对跨产业发展、精细化、智能化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海大将继续拥抱互联网和商业智能。
调整产业结构,培养人才
“目前养殖户对于饲料的产品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一定要对此提高重视,并打造专业化研发平台,注重产品安全,并根据市场需要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谢武说。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副董事长陈丹针表示,虽然一直以来,正大在国内的饲料业务主要是畜禽料,水产饲料销量并不是很高,而中国水产料市场的发展空间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正大在苗种方面的优势,目前集团已经决定完全将水产板块独立出来去进驻中国的水产饲料市场。
“人才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技术总监张璐认为,在饲料行业的转型期,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才的培育和激励引起了重视。通威已有自己的一套培养人才的体系、有可以供人才成长的资源,2到3年可使一位助理成为一位配方师,对职业有了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