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理据在中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4范文涛
范文涛
摘 要: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理据性。我们可以通过古文字字形与传统的六书理论向学生进行适当的汉字理据讲解,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汉字、掌握汉字,进而推广汉字文化。以现代汉字理据为基础,对《新汉语水平考试(三级)词汇》六百四十三个字进行分析,考察各种理据在中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汉字;理据;中小学汉语教学
1 前言
在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对汉字理据性的应用价值的认识尚不充分,所以汉字理据在中小学汉语教学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汉字构形的理据性,成为提高汉字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新汉语水平考试[1](三级)词汇》(下称《词汇表》)六百四十三个字作为研究资料,通过对它们进行封闭的统计和测查,并尝试结合现代汉字的一些特点对汉字教学做一些探讨。
2 汉字的理据性及其分类
2.1 汉字的主要特点
2.1.1 历史悠久和数量多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楷书,一直到发展到现在的简化字,汉字的材料种类繁多,汉字的形体变化复杂,汉字的数量也蔚为大观,已超过五万个。
2.1.2 古今汉字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使人们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都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困难。汉字出现以来,为了适应汉语的发展变化,其自身也在字形、字音、字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字形方面,笔形由圆转弯曲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笔画总体减少,結构简化;字音方面,声韵调与古汉字的声韵调之间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现象;字义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意义扩大、缩小、消失或转化的现象。
2.1.3 汉字的理据性
汉字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理据性,虽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大的改变,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古代汉字的特征,中间并不是断开的,而是存在连续性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通过字形与字音、字义相联系,而汉字字形与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从汉字字形往往能够直接获得其所表达的意义的相关信息。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跟拼音文字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体结构,独特的表意性,从符号阐述学的角度看,汉字是一种艺术型的象征形表意符号,“它永远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根基”。[2]汉字形体中可分析的信息,来自原初造字者的一种主观意图,称作造意。造意一旦为使用的群体所公认,便成为一种可分析的客体,称作造字理据。汉字是因它所记录的词(语素)的意义而构形的。构形时选择什么形象,采用哪些物件组合,都要受到造字者和用字者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中必然带有一定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就是汉字的理据性。具体说来,文字的理据是指文字符号和语素或词的一种“形-音”或“形——义”联系的可解释性,即字理。因此,“分析汉字的理据特征,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总结汉字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不管是对汉语本体研究,还是对汉字教学与规范都有重要的意义。”[3]在现代汉语当中,依据现行理论,也有人将汉字理据进行了切分,即“根据汉字的理据强弱将汉字分为五类:强理据字、次强理据字、半理据字、若理据字和无理据字”。[4]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论述了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是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理据而得出来的,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为用字之法,因此在研究造字理据时,仅涉及“六书”理论中的前四种。尽管前面已经介绍,现代汉字离古汉字相去已远,理据性减弱,但这一理论在分析现代汉字理据性强的词上仍具有很大的意义。这里我们采用“六书”理论把理据性强的字的理据类型又分为四种,即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些就是构成汉字字形的主要理据所在。除此之外,个体字形的其他特点以及汉字之间的构型共性也都是可资利用的汉字理据。
2.2 汉字造字法理据类型
2.2.1 象形字
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如“月、龟、鱼”。
2.2.2 指事字
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
2.2.3 会意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如“酒、解”等。
2.2.4 形声字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如“猪、著、钱、菜”等。
3 中小学汉语汉字教学的特点
中小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汉字学习的经验,但他们对汉字理据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正确地将汉字拆分为部件,更不明白这些笔画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也无法正确地分析汉字,不了解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汉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我们要结合汉字的特点,从汉字理据入手,让中小学学生掌握汉字的规律,正确看待汉字学习,摆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
4 造字法理据在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字的理据性应该为汉字教学服务,近年来针对“汉字理据”探讨汉字教学的文章越来越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认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汉字理据性进行教学是具有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的。在这里,我们通过对《词汇表》的六百个词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在643个字中,有118个字没有理据,有525个字有理据。有理据的字又有五种类型,即象形,有37个;指事,有13个;会意,有192个;形声字,有282个;会意兼形声,1个。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汉字的理据性。
4.1 象形字教学
我们发现象形字虽然在《词汇表》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由于这类字与客观事物形体具有相似、理据性强、文化性渊源深厚的特点,可以很方便地向留学生讲解,所以在教学中它们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象形字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有的字形像事物的整体轮廓;有的字形像是物的特征部分,如“羊”像羊角下弯;有的字形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又如:女,古汉字的女,像一个双膝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的人。古代中国人席地而坐,古汉字的“女”就像一位在家的妇女。女可以在其他字中作表意偏旁,用女作表意偏旁的字大都与妇女有关,如:她,是指代女性;姐、妹是家庭中不同女性的称谓。好,在古汉字中是一位妇女抱着孩子。姓,是远古氏族的标志,同一氏族的人不能互相通婚,男人一定要娶不同姓的女人。姓对女人来说就很重要,因此姓、婚、姻等字也用女做表意偏旁。又如“米”字,“古汉字的米像些米粒,下面的圆点代表米粒,中间的一横代表谷穗。米指大米,也指去了壳或带皮的种子,像小米、花生米”。[5]用“米”做表意偏旁的字,大都与米、粮食有关。因此象形字很强的理据性决定了中小学学生接受的容易程度,在中小学学生学习初级阶段,讲授字形与现实客观事物相似的联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
4.2 指事字教学
我们发现《词汇表》中,指事字最少,仅有13个,像一、二、三、本、末、上、下等等。虽然指事字象形性特点减弱,但是由于其以一种抽象符号来表示字的方法省去了象形字繁难的图画性特点,减少了字的笔画,所以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比如:本,《说文解字》:“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6]又如:末,《说文解字》:“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6]徐鍇曰:“一,記其處也。本末朱皆同義。”由于指事字记号性的特点,省去了对树根、树梢的描画,而只使用一个“一”字代替,就简洁明了多了,这是汉字在历史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在中小学学生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指事字符号性的理据性的特点,向他们讲述这类字的构造、表征,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3 会意字教学
在《词汇表》中,我们发现会意字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接近二百个汉字是会意字。《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6]明确地规定了会意字的含义。由于是由几个符号合成一个字,会意字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减少了汉字的数量,增强了汉字的理据性,我们通过研究会意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就可以猜出它的意义。例如:休,像一个人倚在树旁,我们可以体会出它的本意是休息。又如,信,《说文解字》:“誠也。从人从言。會意。”[6]一言以蔽之,信的本意就是人说的话以及人讲话的原则,要讲求诚信。由于中小学生学习汉字初级阶段还没有深入,会意字的讲解在他们初中级阶段比较实用。
4.4 形声字教学
形声字在《词汇表》中所占比重最大,有282个字,占了有理据字总数的一半以上。汉字理据性提供的规律,作为理论来指导中小学学生学习汉字,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汉字的效率,在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形声字,如果他们对汉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形声字讲解则适宜用归纳法。在形声字中,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尽管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有些形旁的意义不好理解,再加上字义的演变、假借字的存在等原因,形旁的表意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例如:用“手(提手)”作形旁的字,一般用于同手的行为动作有关系的字,像担、护、接等。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接”字,《说文解字》:“接,子葉切,交也。从手妾聲。”[6]通过对“提手”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猜测出“接”字的大概意义,这是形声字很大很独特的一个特点。接适当地运用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了解形旁在古时的形体和意义,有利于对字义的理解和辨析。在形声字中,不光是形旁有很大的辨义作用,声旁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即表示读音,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但声旁可以代表字的读音这一规律却确乎存在。形声字形旁和声旁这一理据性为中小学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理可循的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可以大大节省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间,有力地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汉字形体有着众多的的构字部件,各部件的取向均产生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沃土之上,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气息与传统文化精神”[7],汉字的理据性,可以通过语文教师的传授,让中小学学生从字的来源上从根本上领会汉文化的特点。一般地说,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现行汉字,同古汉字相比又有了一些特殊情况,应该在教学中加以分辨和充分利用。
注释
[1]新汉语水平考试,为使汉语水平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汉语学习者,中国国家汉办组织中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领域的专家,在充分调查、了解海外实际汉语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吸收原有HSK 的优点,借鉴近年来国际语言测试研究最新成果,推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
[2]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3]陈明娥.从造字理据和形体结构的演变看汉字的教学与规范[J].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4]姚敏.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
[5]董来运.汉字的文化解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许慎 (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李景生.汉字与上古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新汉语水平考试词汇表.中国国家汉办.对外汉语网.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陈明娥.从造字理据和形体结构的演变看汉字的教学与规范[J],“漢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提要[N].厦门:厦门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2008.
[4]姚敏.现代汉字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2).
[5]董来运.汉字的文化解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李景生.汉字与上古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