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信心的力量
2017-09-24潘海霞
潘海霞
还记得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喜滋滋地告诉我:“妈妈,今天缪老师和我握手了!”尽管我心里不以为意,心想:不就是握个手吗,儿子至于激动成这样吗?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兼一名小学教师,我还是佯装很感兴趣地问道:“你们的数学缪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校长,每天都很忙的,和他握手的都是重要人物、大人物,今天他为什么和你握手呀?”听我这么一说,他想淡定也淡定不下来了,兴奋地说:“今天数学课上,缪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答不出来,我刚开始也答不上来,后来我想了想就回答对了,缪老师就和我握了手。”见此良机,我赶紧接着“奉承”了两句:“儿子,你知道缪老师为什么和你握手吗?班上每个同学答对一个问题缪老师都和他们握手吗?那是因为你解决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缪老师觉得他不是在和一名小学生握手,而是觉得你可能就是未来的数学家,他必须要和未来的数学家握握手。缪老师这么看好你,你一定要加油哦!妈妈也看好你,加油!”到家以后,儿子又把此事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紧接着也大肆渲染了一番,结果当天晚上,儿子毫不犹豫地把语文、英语作业放在一边,拿出数学作业埋头就做,当晚的数学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偏偏我们这做爸妈的还不知道见好就收,还时不时地把“握手”这桩大事拿出来渲染一番,没想到儿子的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从一、二年级混混沌沌的状态进入了混沌初开的状态,甚至有时还要提前一两天完成后面的数学练习册上的作业,不让做后面的作业还不行。我不禁感叹:握个手竟然有这么大的暗示作用,这握的哪是手啊,握的分明是信任和期待啊!
如今儿子就读于一所竞争激烈的民办初中,在高手如云、同学皆学霸的环境中,他反倒越挫越勇,迎难而上,逐渐站稳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背后支撑他的不就是信心和信念吗?
这是办公室里一位老教师的真人真事。这位老教师当年任教高年级的数学,一天叫了一位平时在班级中表现平平的男同学上黑板板演一道数学题,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同学的这次板演书写特别工整,思路非常清晰,过程结果没有一点瑕疵。这位教师一时兴起,非常夸张地在这位学生的板演题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从黑板的左下角一直画到黑板的右上角。这个“√”画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夸张的红“√”深深震撼了这位同学的心,这个红“√”像鼓起的风帆,将这位同学的人生航船从浅滩推向了辽阔的大海。时隔多年,当年的小男孩早已经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学生生涯的种种往事早已烟消云散,他却时常和自己的父亲感慨当年的红“√”对他的影响。
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农村小学,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在学生中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次“未来发展”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以赞赏的口吻向校方以及学生的老师提供了一份“最有前途的学生名单”,并叮嘱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一定要保密,避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8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结果呢?原因就在于,罗森塔尔的权威者身份和那份煞有介事的“预言”使得老师们相信这些学生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从而激发了教师的情感,坚定了教师对这些学生发展的信心。很多教师改变了以往对待这些学生的心态,并予以特别照顾以及关怀,因材施教,使得这些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对于那些被测试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到这种期望以后,对生活充满自信,进而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这些学生最终在各方面都有了超乎尋常的进步,也就成了“最有前途的学生”了。
不管是教学实践还是心理学实验,都表明了: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就会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学习以及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喜欢叶萱的《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这本书中的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喜欢“我陪伴你成长,我带你去远行,我教你说‘谢谢‘你好‘我爱你,我把最美好的世界摊开在你面前,我只愿,你能爱这个世界,并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确如此,真正的力量常常不在强硬而在柔软之中。有时候,一颗柔软的心,恰恰是打开这个坚硬世界的唯一钥匙。让我们对每个学生温柔吧!
编辑 张晓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