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

2017-09-24王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学困生解题

王红梅

所谓学困生,就是少数学生因其探究意识欠缺、创新能力薄弱,导致学习过程困难,学习成绩较差,这部分学生就是学困生。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数量呈现增长态势,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较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要结合班上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灵活教学,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转化学困生。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造成高年级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学习兴趣不浓,自学能力较差

学困生独立性差、自信心不强、目标性不明,普遍缺少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的坚持,时间一长,就会由厌恶到放弃,严重的学困生还会自暴自弃,自毁前程。正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薄弱,面对老师提问,或漠不关心,或若无其事,或解题时没有步骤、过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

2.知识掌握不系统、不连贯

学困生基础较差,无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无法融会贯通,更加不会举一反三。相比低中年级而言,高年级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學习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会造成知识脱节,学习成绩分化明显,也就在所难免。

3.探究意识不强、合作能力欠缺

实施新课程以后,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同样是一节课,由于学困生的探究意识不强、合作能力欠缺,没有学习效果,无疑就成了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二、减少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面对班上的学困生,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心理需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为他们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理想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情感密不可分,毋庸置疑,因为学生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的现象太常见了。所以,和谐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困生的学习,特别要给学困生提供一些真诚的帮助,通过多种场合,积极鼓励他们,在学法上多指导他们,充分激发出学习数学的极大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的目标就会实现。

2.平等文明交往,树立学习信心

毋庸置疑,每一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作为数学老师,要深入了解,搞清楚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积极倡导平等文明交往,树立学习信心,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吃力,难以取得满意的成绩。但是,学困生也是一个健康的个体,每个人都是有理性的独立主体,都有自己完整的人格,平等的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对方的自尊需要,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不能以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体貌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的优劣来歧视或傲视别人。平等相待,这是良好人际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同时言谈文雅、举止有礼,态度谦逊是新型人际关系中倡导的道德要求,也是有效沟通、相互尊重、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所以面对学困生,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3.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注意知识的迁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一节课的设计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又巧妙地把旧知引入到新授课内容,突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困生的转化,就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再者,有了校园网络资源,对于学习紧张的学困生而言,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掌握上机实践的时间,把课堂上没有学懂的东西通过网络中的资料,进行再次学习,或者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进行分析、归纳,达到理解、消化、吸收,并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4.加强对比练习,理清解题方向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有的放矢,想方设法,努力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如学生往往对分数的乘除法混淆不清,感到很迷惘。分数既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又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分率要把谁看作“1”、对应哪个量,这些因素造成了分数应用题的多变和复杂。有些应用题内容相近,而解法却截然不同。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判断能力,防止学生机械模仿,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这时,帮助学困生理清解题的方向,加强对比练习的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5.结合实际生活,解题的切入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使学困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编辑 李静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学困生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迟到
解题勿忘我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