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7-09-24韩珍玉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算式情境妈妈

韩珍玉

課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去创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而激发学习热情,萌发学习兴趣,从而使认知系统高速运转起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首先给学生讲了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猴妈妈养了三只小猴,它们都喜欢吃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三张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看到后说:“太少了,我要两块。”于是,猴妈妈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给了它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心,它要三块。猴妈妈又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了12块,给了它3块。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只小猴吃得多?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后会说同样多,于是又问:“聪明的猴妈妈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们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百思不得其解时说:“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明白了。”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预习,使学生自学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必备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并且在上课时以提问、指名板演、书面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及时鼓励预习好的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根本不会预习,有的学生懒得预习,对这部分学生应当及时指导,如果大部分学生不会预习,就利用课堂的前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节课内容,使他们对本节课学习任务有个大致的了解。引导他们对于这部分内容该怎么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习数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分层指导,使学生会学

教学中要讲究因材施教,我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对于学困生,指导他们理解、巩固所学新知识的基础部分;对于中等生,在指导他们巩固新知识后,尝试思考解决稍深的问题;对于优等生,则指导他们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有事可干。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两个题目:

(1)店内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3/10,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2)店内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的1/20,第二次运走了全部的3/20,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这样引导学生列式,不仅使多数学生“吃饱了”,而且使少数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的练习中采用这样的方法。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留一些难题,对中等学、学困生留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题。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有了不同层次的巩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四、做好评价,使学生爱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不要让教师垄断,要讲究多元化的评价,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评价则侧重于肯定、鼓励、引导。我在教学加法算式7+7+7+7+7+5时,要求学生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列成了这样的算式:7×5+5= 7×6-2= ,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学生却列成了5×8=。同学们都投来了怀疑的目光,遭到了大家的极力反对,并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激烈的整论中,说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见,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此时,我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大胆创新的学生,并说明他这样列式的理由,引导孩子们评价:“哪个算式正确?哪个算式更简便?”这样,孩子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减轻了心理压力,自尊心受到尊重,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对数学这门枯燥的学科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渐渐地爱上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编辑 高 琼endprint

猜你喜欢

算式情境妈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