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因陋就简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2017-09-24陈奎

新课程·上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验课小学科学

陈奎

摘 要: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实验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教育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实验活动是否成功开展上。然而,我校是一所贫困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实验器材配备严重不全。要想全面开展科学实验课教学,确实很难办到。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勤动脑、多动手,所谓是“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用土办法自制教具,有效的开展了科学实验课。从整体上提高了全班的科学教学成绩,下面我愿和同仁一道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以求自勉。

一、让学生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学校配备了实验器材,但并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有。对于缺少的那些实验器材,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发动学生搜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为我所用。所以,在上实验课之前,教师有目的地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收集,把收集的“废品”集中起来,建立一个“废品仓库”。随着学习的深入,“仓库”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就可以做实验了。例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课中所需的“土电话”,老师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实验操作后,让学生去“废品仓库”找一次性纸杯和棉线,亲自动手,分组进行;在做风向标时学生选用材料是麦秆,卡纸和大头针;在学习“天气”一课时,学生就用矿泉水瓶子做成雨量器;在学习“电磁铁”一课时,老师向学生介绍制作电磁铁所需用的材料后,让学生去“仓库”里寻找实验材料:绝缘体的导线、铁钉、废电池、大头针等,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制作电磁铁。实验证明,这些作法是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它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学生在亲自实验中获得知识,记忆深刻,充满热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当成全班探究的一员,把自己与学生摆在平等位置上,让学生大胆去做,大胆去总结实验结果,教师则乐于当学生的“听众”和“观众”,充分体现实验探究的价值。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材料

教学中,有的科学实验较为复杂,需要的实验器材较多,单凭学生的力量无法准备妥善,于是教师和同学一道,共同完成仪器的准备工作,把容易准备的材料分派给学生准备,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老师去准备。例如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的实验中,教师负责准备脱脂棉,学生负责从家里带黄豆和盘子;在探究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的实验时,就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一珠花或小草和少量植物油,老师则准备烧瓶。又如在教“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时,教师负责准备红墨水,玻璃杯,学生负责准备洗脸盆、水、卫生纸团。准备齐了实验材料,学生就可以真枪实弹地做实验了,教师只是对他们的实验操作稍加辅导和指点。

三、教师和学生到别的班级搜集“过时”的实验器具

我所在的学校,虽是农村学校,但班级多。多年以来,老师亲自带头到别的班级去搜集他们“用过了的”或者“过时了的”或者“废弃了的”教具,学生也跟着去搜集了不少的实验器材,以备今后有“现存的”使用,收效不小。如大家搜集了别班的自制“天平”“帆船”“土电话”“简单电路”“过滤器”“蝴蝶标本”“地球仪”等等。在班上对搜集来的教具进行展评,设立“科学实验仪器专用柜”。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的热情,也带动了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制教具的积极性。

四、把大自然当作实验器材宝库

广阔的大自然是科学的摇篮,花草、树木、泥沙、水都是实验器材,蜗牛、蚂蚁、蝴蝶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对象。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验宝库,它赋予人们最直观、最丰富的实验器材。师生一起到野外进行观察探究,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带领学生到校园树林下观察蚂蚁、蜗牛、蜜蜂等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带领学生到菜园地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了解植物的一生;带领学生到河滩上观察鹅卵石的形成,土壤的成分,了解岩石的构成,学生沐浴着阳光雨露,亲吻着大自然的脸庞,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可谓是乐中学,学中乐!永远记住大自然是我们活生生的实验器材大天地!

五、学生把家庭当作实验基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村孩子,最直接面对的就是父母的劳耕养殖,他们跟随父母种菜养鸡,亲历许多事情,积累了很多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密切联系家庭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家庭”当作“课堂”,把父母当作老师。科学就在家中,科学就在身边。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预测评估“家庭这个实验平台”的作用,然后再向学生布置实驗任务。例如,在学习“蚕”一课时,教师要对班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父母在家务农的,或者家中能找到蚕吃的桑源的学生,二者兼备的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向这些学生提出在家“养蚕”的要求了。在他们父母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动手养蚕,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蚕的生活习性以及蚕的疾病控制,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要对蚕宝宝建卡记录,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直至亲身经历了蚕的生长全过程,即蚕的一生经历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共四十多天的时间。有父母的帮助,有蚕的粮食“桑叶”,有舒适通风的蚕房,养蚕的科学探究活动就能顺利进行,养出了蚕,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责任心。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

把教室、校园和家庭当作实验场所,把学生当作实验主体,学生分组合作,师生共同合作,是科学实验课的操作模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以探究为主的学习空间,就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由于科学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学生生活,也就要求教师或者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只要留心,做个有心人,就可以积累很多实验器材。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课小学科学
有趣的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课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实验设计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