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录井岩屑研磨方法探讨

2017-09-23明晓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研磨粉末岩石

明晓峰

摘 要:地下岩石经钻头破碎后随钻井液上返至地面,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捞取并清洗岩屑,岩屑经晾晒风干晾晒,装包封存或进入下步例行分析工作。进行某些岩屑分析项目时,需要将颗粒状岩屑研磨成粉末,以便于萃取剂或其它试剂与其反应。本文探讨的就是岩屑研磨的方法。

关键词:岩石 研磨 颗粒 粉末

引言

岩屑录井具有成本低、简便易行、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和资料系统性等优点,因此,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现场捞取的岩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包岩屑并不是单一的岩性,而是十分混杂的。这就要求现场进行岩屑描述工作,将地下每一包深度的真实岩屑找出来,给予比较确切的定名,才能真实地回复和再现地下地质剖面。因此,岩屑描述是地质录井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岩性描述的方法有很多,在现场有几项基本的要求,即:仔细认真、专人负责,大段摊开、宏观细找,远看颜色、进查岩性,干湿结合、挑分巖性,参考钻时、分层定名,含油岩性、重点描述,特殊岩性、必须鉴定。在岩性描述中,离不开技术设备的支持,如进行碳酸(盐)岩含量分析仪、岩石薄片制作的磨片机等。在进行某些项目的分析实验中,需要将颗粒状的岩屑进行研磨,以粉末状状态进行分析,这就涉及到了岩屑的研磨方式和设施。

一、常规的岩屑研磨方式

通常情况下,在紫外线荧光灯下照射岩屑,对发现有可疑亮点的岩屑颗粒进行挑选,然后进行单独照射分析。在进行照射前,地质人员也往往将岩屑颗粒放在荧光滤纸上,用镊子或用玻璃滴瓶底碾压,使颗粒呈粉末状,之后滴入四氯化碳烃类萃取剂,然后再放入到系外线荧光灯下照射。之所以将岩屑颗粒碾压成粉末状,是因为粉末更容易和萃取剂产生大面积反应,反应速度快且彻底。如果滴入萃取剂只是和颗粒表面产生了反应,而包裹在颗粒中的烃类没有和萃取剂产生反应,则可能导致岩屑中的烃类观察遗漏,即漏掉了岩屑中的油气发现,这将会是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在现场的岩屑描述过程中,每项工作都必须是严细认真的,每个步骤都不能缺失、每项操作都要到位。

同样,在岩屑岩性分析中不止上述需要将岩屑颗粒研磨成粉末,在碳酸(盐)岩含量分析中也需要岩屑粉末。但如果只用镊子或滴瓶瓶底碾压颗粒成粉末,则无法满足分析要求,因为这种方式的粉末磨制效率太慢,所以,就用到了研钵。

二、研钵研制岩屑粉末的原理分析

研钵即一研、一钵,如图1所示,通俗地讲就是蒜槌和蒜臼,在功能上是一样的。常规的研钵是广口的,捣击时用一只手掩盖钵口,一只手握着研,来回上下左右捣击、左旋右旋压磨,最后将颗粒物碾碎成粉末。

实际操作中发现,这种研钵的研磨效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

⑴钵的底盘弧度问题

多数研的地盘中心部位是平面,也即和研的头部弧面结构不吻合。这种结构下,研头和钵底的接触面就很小。捣击时,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周围逸散,在一次捣击作用下,真正受到研磨的颗粒数少,从而需要研磨人员来回挪动研有针对性的在钵内挑颗粒捣击,造成研磨效率低下。

⑵钵的内壁弧度问题

广口钵的内部是外展的,颗粒物在捣击作用下沿内壁向上飞散,然后沿内壁滑落到底盘面上,且是滑落到底盘面的圆周一侧。为了再次将没有研磨好的颗粒物重新积聚到研头下,需要晃动钵体使颗粒物再次集中,这样也就再次降低了研磨效率,遇到比较坚硬的颗粒,这样的过程往往需要重复多次。

所以,要提高岩屑颗粒的研磨效率,就必须对研钵的整体结构进行再设计。

三、高效研磨研钵的设计

综上所述,要提高研钵的研磨效率,就必须对研钵的地盘和内壁弧度进行改进:

⑴改进钵的地盘弧度

要想使研能够捣击到更多的岩屑颗粒,钵的底盘弧度就必须要和研的研头弧度相吻合,这样才能确保有更多的岩屑颗粒在研头下受到捣击作用,从而提高研磨效率。

⑵改进钵的内壁弧度

普通钵的内壁弧度是外展的,在捣击作用下溅起的岩屑颗粒很难集中到钵底盘的中间部位,再次捣击时受到捣击的颗粒面积还是有限。要将飞溅的颗粒尽量滑落到底盘的中间部位,就需将外展形的内壁设计为上部内敛式,这样,溅起的颗粒就会沿内敛壁而向底盘中间部位集中,从而增加了捣击时岩屑颗粒的受力面积,研磨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结论

录井是油气勘探的‘眼睛,综合录井资料在地层评价,油气资源评价,钻井施工监控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岩屑的研磨效果涉及下步的工作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磨工具更是提高研磨效率的保障。

猜你喜欢

研磨粉末岩石
煤泥研磨脱泥浮选试验研究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研磨式谷物加工农具
切石研磨系统的创新设计
海藻与岩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