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

2017-09-23李文芳

关键词:大千世界共性现象

李文芳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臣叫陈蕃,年轻时,他独处一室,个人卫生却不太好,庭院里长满了荒芜的蔓草。薛勤是其父亲的好友,一天来到陈蕃住的地方,开口便问到“小伙子,为什么不打扫打扫住所以迎接宾客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应当以打扫天下为理想,何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住所的收拾上”。薛勤听后,说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千古名言。“扫屋”与“扫天下”看似有大小上的差异,其实本质上是相通的。儒家思想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同理,“扫屋”也是“扫天下”的前提。“扫屋”看似细微,然而却蕴藏着很多治国的道理,屋室的一尘不染其实也就象征着国家的秩序整齐,陈蕃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真正成为于国有益之人。这也是“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的意义所在。

细微与大千看似相反,实则相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细微中是可以看得见大千世界的,古人所谓的“窥一斑而见全豹”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细微中,我们可以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来推测、估算出大千世界,而这一点,归根到底就是哲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任何细微的事物、现象,本身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在具有个性的同时,也必然会具有共性,个性是其与其他事物、现象相区别的标志,而共性则是其与一般事物、现象想联系的元素,共性是细微中能够发现大千世界的前提和基础。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苹果恰好落在了他的头上,他从中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中,苹果是个性所在,它有独特的外形、质量,与橘子、橡胶等水果有着本质的特征,但从树上往下落,则是苹果与一般水果的共性所在,甚至可以说是苹果与地球上所有事物的共性所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紧密相关,牛顿从苹果下落的个性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共性,其实就是“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

《老子》写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的合抱之木与毫末、九层之台与累土、千里之行与足下的关系,其实就是细微与大千的关系,成语见微知著则是此一关系的最佳诠释,它在人的心理情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美剧《Lie to me》的影响下,微表情成为了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研究中的热点,所谓微表情是相对于我们平常较为显著的表情而言的一种隐蔽性比较强的表情符号。微表情多为无意而发,因而很难伪造修饰,这一点是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各种表情的主要特征,因此之故,微表情多被应用于司法领域,比如,当你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谎话时,自己的眼睛会不自觉地眨两下,又如当你很紧张时,你的手心会冒汗,面部肌肉呈现出紧绷的状态,而当你很兴奋时,则会在坐着时不自觉地耸动腿等等。这些看似细微的表情其实真实地表达出了你内心的想法,比语言更具真实性,从中我们可以很好地窥探你的内心世界,而这也是细微与大千的辩证关系,在人身上的集中体现。

细微与大千的辩证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人的微表情与内心世界上,在社会自然领域也极为常见,最典型的便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理论,蝴蝶效应简单表述便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看起来毫无道理,蝴蝶扇几下翅膀所能带动的空气变化极为有限,怎们会带动美国的龙卷风呢?然而,这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蝴蝶翅膀的运动必然会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同样的现象在经济现象中也比较常见,比如2003年美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牛肉产业是美国的重要产业之一,总金额上千亿美元,涉及到的工作岗位上百万个,并且和玉米等农作物有着很大的关联,一宗疑是疯牛病的案例极大地冲击了消费者对于牛肉消费的信心,并波及到了牛肉的出口,最终给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带来一场破坏性很强的飓风。

佛教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细微虽然在形态上、作用上、价值上都难以同大千世界同日而语,但通过细微,我们能够看到大千世界,把握大千世界。相比于大千世界中纷繁复杂的现象的而言,以细微为着眼点,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我们观察世界的难度,对我们把握细微与大千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真正实现“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的目标。

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敏锐的观察力是前提,只有在具备了敏锐观察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寻找到大千世界,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尤其要善于“从无声处听惊雷”,而不是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现象漠不关心。古人就非常善于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并将之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最为典型的便是各种农时谚语,如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等。科学家、文学家也非常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比如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就以善于“见微”而著称于世,对于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变化,他总能悟出大的道理,并寓理于诗。所以见微知著深刻影响了他的诗风,而他的诗,相比于其他作家的诗而言,也更有理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等等,都是他见微知著后留下的千古名句。

其次,我们要从小处着手。秦朝的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指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向我们阐明了小与大之间的关系,没有小的积累,就不会有大的成功,同样,没有对细微的关注,也难以真正寻找到大千世界。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所谓大处着眼,其实也就是在战略层面上的宏观性,全局性,小处着手则是战术层面的微观性,刘备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韩非子》中记载了“鲁相嗜鱼”的故事,公孙仪喜欢吃鱼,国人就有鲜鱼给他的,但公孙仪并没有接受,门客就很奇怪问他原因他,他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这样我就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公孙仪此举就是典型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最后,我们要持之以恒。从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既简单,也困难。它并非一蹴而就的,相反,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能够持之以恒。恒心与毅力,是人最为宝贵的品质。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因为触怒了汉武帝而遭受宫刑,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以刑余之身,投入到了史记的创作中,并为世人留下了千古巨著《史记》,同样,明代的史学大师谈迁历经艰险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书稿却被小偷盗走,他又用了四年时间,重新写定。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就失明,之后又丧失了听力,人们认为她一辈子就这样完了,可她并不在意自我先天的缺陷,努力读书,在家庭教师的帮忙下,最后学会了读书学习,并进入一所聋哑学校继续学习,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最后成为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从这些中外名人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是坚持成就了人生的辉煌。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人。因而,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秉持同样的精神,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世界上就没有走不完的路,办不了的事。

细节,对于那些懂得细心观察的人很重要,他们可以在这一细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对于一些走马观花的人来说,细节却无关紧要,他们忽视细节,而盲目地好高骛远,最终走向了失败。换言之,在细微与大千世界中,如果你注重了细微,你就会寻找到大千世界,从而取得成功,那如果你轻视细微,你可能就只有失败。古往今来,理想远大人的为数不少,能力超群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最终取得成功的却非常之少,他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是否能够从细微中看到大千世界,只有宏观的战略头脑配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作风,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否则只会失败。这就需要我们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心观察,那就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千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千世界共性现象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大千世界
第四章光现象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