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2017-09-23黄祖成陈登钟

中外医疗 2017年20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黄祖成++陈登钟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20.102

[摘要] 目的 分析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的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为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分别为(49.25±28.52)分、(15.28±11.14)分和(48.61±25.22)分。观察组为(57.61±33.62)分、(15.24±12.33)分和(56.34±33.21)分(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3.00 %,观察组为 93.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早期,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7(b)-0102-03

Analysis of Method and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HUANG Zu-cheng1,2,CHEN Deng-zhong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Treatment, Affiliate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3 China;2.Fujian Rehabilitatio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Fugl-Meyer,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and Barthel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Fugl-Meyer, nerve function defect degree and Barthe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9.25±28.52)points,(15.28±11.14)points,(48.61±25.22)points and (57.61±33.62)points,(15.24±12.33)points,(56.34±33.21)points(P<0.05),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53.00 % and 93.00%(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recovery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in the early stag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motor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腦卒中的发生主要因为患者脑血管阻塞或者突发性爆裂,引起血液循环障碍[1]。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有着局部神经缺损,起病急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文献表明[2],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60%以上为缺血性脑卒中,40岁以上群体占有较大比例。且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相较于以往而言,我国医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虽说该疾病的死亡率也有所降低,但致残率却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能够在早期,对卒中后偏瘫者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证明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方便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实验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规范化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实验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中关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且经CT,MRI确诊为该疾病。该实验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结合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患者 69例,女患者31 例。年龄区间为35.26~77.82岁,平均年龄为(54.82±3.26)岁,病程区间为1.25~5.33 d,平均病程为(2.56±1.24)d。缺血性脑卒中者 56例,出血性脑卒中者44 例。观察组男患者 71例,女患者29 例。年龄区间为36.54~78.91岁,平均年龄为(56.94±3.87)岁,病程区间为1.53~6.02 d,平均病程为(2.34±1.55)d。缺血性脑卒中者57 例,出血性脑卒中者43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详细为:降低颅内压、脱水、止血、抗凝、活血化瘀药物、营养神经等。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具体为以下几点。

1.2.1 训练时间 患者接受早期介入,在病患神志恢复清醒,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病情无进展后方可实施。出血性脑卒中者早期介入时间在为生命体征稳定后48~96 h。缺血性脑卒中者则为24~48 h。

1.2.2 训练良姿摆放 在急性期内,保持功能位,能够全面预防关节挛缩变形。①病患保持仰卧位,于肩胛以及上肢加垫软枕,手指握住毛巾卷,上臂外展外旋,和躯体保持45°角。腕部关节保持背伸。在下肢外侧加垫毛巾卷,令髋关节内收内旋,将膝关节下毛巾卷保持屈曲,踝关节和床面呈90°。足尖朝上。②健侧保持卧位。患侧肩部前伸,肘部和腕关节保持伸展,于腋下胸侧加垫软枕,令肩部和上肢保持外展。患侧腿部保持屈曲,放长枕上,重心偏向后方[4],上肢外展,保持伸展位,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张,掌心朝上。患侧下肢保持轻度屈曲状,健侧下肢应跨过患肢屈曲,向前放置在长枕上,踝关节保持90°,令患肢保持功能位。

1.2.3 被动训练 ①四肢训练:肩关节完成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髋关节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肘关节完成伸展和屈曲。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腕关节背屈。手指先伸展,后屈曲。踝关节背屈、旋转。在进行相关训练过程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幅度从小到大,缓慢进行。牵伸发生挛缩的肌肉、肌腱以及关节四周组织。不得粗暴进行,由于瘫痪者在早期肌肉张力低,关节四周的肌肉较为松弛,如若暴力牵拉,会引发组织损伤,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肩关节四周组织方面。护士可以对患者交替进行按摩以及被动训练,鼓励病患适当运用患肢,进行其他被动训练,2次/d,以不感觉到疼痛为适合。

②站立以及坐姿、步行训练;患者保持平稳坐姿,后完成站立训练。在站立位置下,患者性患腿在前后摆动,原地踏步,屈膝和伸胯训练。以患腿为负重点,检测腿部向前迈出,向后移动,也可以拄拐训练前行,逐渐达到患侧腿部平衡以及开步行走的目的。

③语言训练:实施听、看、读和说等方式,对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合理训练。通过观看电视、阅读报纸等方式,刺激患者感官神经,提升患者记忆力和听力。使用图片、字卡和实物教会患者正确发音,每天训练时间控制在1 h以上。

④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康复练习主要通过口部和面部肌肉群训练,感官刺激等方式来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现象。结合神经促通技术与神经元再造原理,面颊,口唇,舌部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可提升构音器官血液循环程度,全面改善咽部肌肉灵活协调性。

对于存在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进食-吞咽有关器官训练,主要包含:软腭,舌部肌肉,喉部肌肉咀嚼肌的训练,防止误吸现象发生。在对患者实施饮食治疗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疾病实际情况,进食的时间,体位,辅助性工工具选取和应用,进食方式,食物搭配等等。但凡和进食有关的细节,均应划入计划内。

⑤生活能力训练:通过堆积木、抓物品、系扣子、使用筷子等训练方式,锻炼患者的手部精细动作,在此同时指导病患穿衣、吃饭、如厕以及日常洗漱等生活练习。

1.3 观察指标

接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判定两组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使用Barthel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判。使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效果判定

该实验使用我国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卒中后偏瘫临床诊断标准[5],分析患者治疗效果,详细为:①基本痊愈: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生活自理。②进步: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全面改善,生活基本自理。③无变化: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功能无显著变化。④恶化: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比治疗前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总有效率=(临床基本痊愈例数+临床进步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该實验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和Fugl-Meyer分数比较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的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为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分别为(49.25±28.52)分、(15.28±11.14)分和(48.61±25.22)分。观察组为(57.61±33.62)分、(15.24±12.33)分和(56.34±33.21)分。见表1。endprint

2.2 患者治疗情况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3.00%,观察组为 93.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偏瘫为卒中后最常见表现,主要指的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现象[6]。但值得说明的是,部分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并非偏瘫引起,主要由于未进行在其介入康复训练所致。在这种情况下, 患者发生体位性痉挛、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等不良表现。对于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强的康复训练,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功能障碍。避免出现继发性功能障碍,尽早恢复机体功能,提升病患生活自理水平,以便早日回归社会。

卒中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损伤之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仍旧具有重新组建和代偿能力。其为与运动恢复的重要基础。有文献证实[7],大约有90%的神经功能缺损发生在卒中后3个月内,由此可见,尽早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该实验结果证实,治疗前,对照组的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为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分别为(49.25±28.52)分、(15.28±11.14)分和(48.61±25.22)分。观察组为(57.61±33.62)分、(15.24±12.33)分和(56.34±33.21)分。

与该实验研究结果相符。早期的功能训练应将保持良肢位视为重点训练内容。为患者提供被动、静态化治疗。在该过程中,应当注意良肢位摆放,并将此内容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通过患侧被动活动的刺激方式,提升病患患侧感觉刺激输入,减少其对于偏瘫肢体忽略程度。经翻身、坐姿、站立和步行练习,传入正确的运动模式[8]。在这种反复刺激下,于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全面发挥中枢神经代偿能力,创建新的功能模式,提升病患日常生活能力。在该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更好(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疾病早期,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秀芳,王朝军,罗国英,等.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09-111.

[2] 郭瑞,刘悦.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 28(3):92-95.

[3] 朱海霞,郝利霞,张琰,等.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行为学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5(3):499-503.

[4] 贾秀贤,雷少军,刘卫霞,等.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8):2806-2808.

[5] 吴涛,张霞.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康复训练促进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 25(6):1241-1244.

[6] 何敏琴,吴彩虹,李岩,等.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395-397.

[7] 何燕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02):1488-1489.

[8] 伍友琼,李敏清,柏忠萍,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B03):1151-1152.

(收稿日期:2017-04-15)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