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出生命的精彩

2017-09-23赵庆国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日记意识生命

赵庆国

一、写作要回归生命意识

写作是什么?“写作是记忆的延伸。”作家汪曾祺说。而我更认为,写作是生命的延伸。人的生命意识无比强烈,就会借用各种途径或方式来释放自己的生命意识,延伸自己的生命轨迹,这正如借工具延伸手臂一样,而写作不过是生命意识活动之一种。写作不一定非得自诩“不朽之盛事”、“千古”之庄严,不一定非得讲究“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但“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言也。

古人写文章,强调言为心声,任性而发,凸现自我的生命意识。方孝孺在《苏大史文集序》中谈到庄李之时说:“庄周之著书,李白之歌诗,放荡纵恣、惟其所欲,而无不如意。”相反,生命活动若过于拘滞,则就是“无所得者,譬之抱瓮而灌,机械而注,为之不胜其劳,而所及仅至乎寻丈之间。”苦写不但劳神,而且也使文章一无理趣可言。

我们现在的功利主义写作观常常不厌其烦地告戒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引材,如何反复关键词,如何制造亮点,如何构思新、奇、巧,等等。殊不知学生那边,整日穷于应付各科试题习题的围剿,灰头土脸,早无心什么作文,已经不愿感动、不能感动、不会感动了,腹内空空,如何做得无米之炊?一颗心,失去了自由翱翔的生命空间,还能“结神凝想,一挥而就”么?除了胡乱编凑,生搬硬套老师指导的“作文公式”之外还有什么好法子。教毕业班的老师都知道,每每布置作文,学生齐呼:“又要作文,我们没什么可写!”学生的学习一年紧张一年,作文的趣味也一年淡似一年。我所教的班,初二时有17人获奖,到了初三,报个名还要老师千呼万唤,也不过五六人而已。可是,有多少老师能静下来思考一下:学生为什么有这种表现?为什么要对作文痛苦?如果你的精神处在不自由状态,或者心中除了技巧之外无所见、无所知,那么,你又怎能“惟其所欲”、“脱口而出”而不感到烦躁、痛苦?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作文教学不受学生欢迎,使人痛苦,这其中凸现的问题是什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有没有问题?指导写作的理念有没有问题?唯技巧论有没有问题?写作成人化、世俗化有没有问题?我们为什么而作文?因为有了考场?因为有了竞赛?因为需要高分?所以,就要作考场作文,作“创新作文”,作媚俗作文?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窃取分数么?为了窃取荣誉么?我们为谁而教、为谁而学?我不禁想到八月三日的央视教育频道的一档访谈节目《博士之家》。博士的父亲说,他从不主张孩子们搞这竞赛那竞赛,从小争名夺利,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课外知识。

写作意识就是生命意识。须知:心灵的贫乏是写作的大敌。写作必须重视生命活动的独特性,必须关注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命意识。我们应当高张人的生命意识而不是功利意识。

二、作文教学应贯穿人的生命意识、强化人的生命意识

人的生命意识没有优劣之分,却有强弱之别。教育应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开拓人的生命意识、提升人的生命意識。重视生命意识、强调生命意识,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很多大作家都看好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冰心的日记常是她创作的素材,叶圣陶要求子女每天都写一点东西,魏书生则将日记活动形象地称为“道德长跑”。

归纳起来,日记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

1. 灵活自由。长短不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是悄悄话也可在此畅所欲言。

2. 积累素材。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每天记录一点下来,积少成多该是多么大的一笔宝贵财富。必要时还可梳理成文,犹如信手拈来。

3. 发展能力。每天要记,就迫使你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学会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4. 健全人格。写日记,也被称作与另一个“我”对话,通过自我思辩,可以不断地矫正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是自己健康发展。

三、写作——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写作是个人的主观行为,各人写作的个性不同,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古今中外,写作理论,众说纷纭。但不能因之而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天下大道,无中生有,貌似难于捉摸的现象,也一定有它的规律存在,例如,对作文源头的认识,不管是回归生活论者,还是回归生命意识论者,大同小异。但要真正彻底地认识它,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作文既然是一种文化现象,既然是人类的活动形式之一,就一定可以揭示出它的规律。这正是我撰写本文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记意识生命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消防意识
成长日记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