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民营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2017-09-23赵红梅
赵红梅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从生产力角度,也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这是创造财富的真正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以劳动的形式创造财富的主体就是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却并未与我们对财富的渴望程度成正比。
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不理想。从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看公有是主体,国有是主导,这一定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在发展中也面临困难,但它的困难和民营经济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这里我们探讨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民营经济。2014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占GDP的比重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就业贡献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达到90%,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专利发明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如此骄人的成绩背后,有很多隐忧,以下几方面相对比较明显:
一、融资环境恶化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这方面要好一些,国有背景的企业一般财大气粗,银行也看到这样的保障,所以银行借贷,股票融资都会从容很多。但是民营经济、草根经济的发展环境就不容乐观。持续红火的股市和楼市让人们以为这是经济回暖表现,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才会有钱去炒楼和炒股,这是流动性过剩的表现,甚至有要膨胀的迹象。基于这样的观察,央行多次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样的情境下制造业要融到资金是非常难的。虽然国家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几年连续下调利率和存款金率,但积重难返已成大势,况且制造业还面临其他困境。
二、人口红利消失,经营成本增加
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年社会,适龄青壮年劳动力总量不断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不足。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表明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逐步加强,在给劳动者牟利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运行的成本。当然这个成本就社会整体进步角度看,是值得买单的,但它毕竟造成了制造业成本上升的事实。
三、人民币汇率浮动,企业经不起风浪
国内相当数量的企业都是进行原料加工、半成品工组合,处于国际商品生产链的企业的低端,利润率很低,一般平均利润在3%左右,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3%,国内出口型企业的利润就接近零。据央行数据统计: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5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38%。这个数据背后是我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的现实。
四、赋税高,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其中问题主要就出在增值税上。举例说,一个卖6000块的手机,增值税大概要交1020块。高油价其中48%是税收。按照中国目前一般企业的利润水平,这样算下来,最终大约有一半的营业利润都被国家收走了,制造业利润非常微薄。这种杀鸡取卵的赋税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宣布要大面积、大幅度减税,这明显有吸引全球制造业回流的态势。资本本身是有逐利性的,经济全球化下,资本的自由流动是非常正常的,个人的情感替代不了经济规律的作用。李嘉诚在大陆的撤资表明:如果国内持续高税负,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还有若干困扰制造业的因素不被重视和解决,那么外资的大面积撤资将不可遏制,那么中国制造业就会面临双重危机:一是部分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原有的产业链条被打断;二是智能时代某些可用机器的高端制造业重新回流美国。
五、总结
实体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实体经济利润严重下滑,企业倒闭数量激增,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实体经济从业者开始找新的资金出口,于是才有了近些年来的楼市热、股市热、收藏热、车市热。这是因为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要寻找避险方向和增值方向,而楼市和股市等新兴市场,只是发生财富的转移,并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但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虚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造成当今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不想让实体经济轰然倒下,就应该采取实质性的补救措施,而不应该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因为竞争是真实的,实体经济竞争失利,不单单意味着经济失利,也意味着政治将变得无力,那就离“落后就要挨打”不遠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