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7-09-22范娇娇
范娇娇
【摘 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偏头痛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成效。方法:我院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医治偏头痛的100例病人,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每组50例。两组都进行药物医治,实验组则在药物医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病人护理之前、护理以后的症状、疗效、综合护理干预以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以后,实验组的头痛次数、发作时间和比较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兩组护理前后的头痛次数与医治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实验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比较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比较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改善偏头痛症状,不断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偏头痛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一般会表现出以下症状,比如,单侧搏动性头痛、双侧头痛等。大部分偏头痛病人在住院以后,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情况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1]。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头痛,而且还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据资料显示,在偏头痛病人住院期间,适当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药物医治成效以及病人的康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以下主要是对100例偏头痛病人展开的研究,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病人护理中的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医治偏头痛的100例病人,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纪17-60岁,平均(40.5±9.0)。病史都超过一年半。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比较组与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纪为20-58岁,平均(39.1±8.1)岁。比较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纪为19-57岁,平均(43.8±8.4)。两组病人的性别、年纪、住院时间等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方法都进行药物医治,比较组病人在药物医治的前提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如,及时病人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为病人营造舒适、干净的住院环境;室内应通风。实验组病人在药物医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例如,将病人置于温度适中、通风好的病房;指导病人开展娱乐活动;对病人进行按摩;耐心给病人讲解和偏头痛有关的知识,帮助其树立信心;及时和病人的家属进行沟通
1.3评价指标
比较实验组、比较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治疗偏头痛的成效、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1.3.1生活质量的评价
应用SSAM对病人的治疗成效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偏头痛的治疗成效涉及以下方面,比如,疼痛感、焦虑感等,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问答。
1.3.2评价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
运用SAS、SDS展开评价,两个量表30个题目。小于50分表明不存在焦虑、抑郁情况;超过50分但小于65分代表轻微焦虑;超过65分但小于75分代表中度抑郁;大于75分表明重度焦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偏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种类病症中的一种,大多为单侧疼痛,据调查显示,最近几年来,偏头痛的发病率呈上涨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病人发病以后,还会出现头晕目眩、呕吐、胸闷等症状,不利于病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伴随医疗服务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对护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3]。所谓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将病人作为核心,好让病人的心理、生理等都能得到满足,不断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4]。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病人的焦虑感,改善争其他症状,减少头痛复发次数,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洪彩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4):137-138.
[2] 郭井娟.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0):115-116.
[3] 赵燕,张静.综合护理干预影响偏头痛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 (01):108.
[4] 宋金玲.综合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