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贫困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

2017-09-22张锡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经济新常态就业

张锡钦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经济新常态下贫困学生的就业现状,从政府、社会、高校和贫困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就业难的原因,然后提出對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机制。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贫困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7-0184-03

一、经济新常态下贫困学生就业现状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大战略研判。新常态不仅描述经济状况,还影响到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方面的全方位转型升级。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就业现状也随着发生显著性转变。

(一)经济增速换挡,新增就业岗位减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据教育部资料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高达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出现“史上最难毕业季”,对贫困学生而言则难上加难。

(二)经济结构调整,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端人才争夺呈白热化,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突出。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不同,贫困学生在读大学前各方面能力比较欠缺,大学期间又没法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勤工助学关系,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提高,这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有一定距离,无形中又加剧了贫困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驱动要素转向,创新将成为新常态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就业问题,创新创业将成为新常态。这就要求引导贫困学生从传统的经验型创新创业转变到越来越重视知识、能力、科技的创新型和知识型的创新创业,实现具有科技型、创新型和知识型综合素质的“草根创业”。因此,对贫困学生创业者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二、经济新常态下贫困学生就业难原因

贫困学生是高校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新常态下,造成贫困学生就业难不仅仅是国家经济的原因,还与社会、高校、贫困学生自身等密切相关。

(一)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

促进经济增长措施是提高贫困学生就业的前提条件。首先,经济结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过程,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到位,加上城镇化,农村富余且缺乏就业技能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所能提供的适合贫困学生预期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供求比例失调,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其次,单位机构改革。为节约行政成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改革和精简机构,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最后,高校持续扩招。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随之就业难度也逐年加大。

(二)社会过度就业现象严重,就业环境差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是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外部条件。首先,就业资源浪费多。当前,高校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用人单位盲目提高招聘要求,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文凭,造成毕业生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刚刚走出校园的贫困学生难以获得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就业机会;其次,就业竞争环境差。公平、公正和公开是就业竞争环境优劣评价的三个核心指标。目前,有一部分行业在招聘过程中仍存在隐瞒招聘计划、不恪守招聘规定、轻易改变录用程序、暗箱操作等行为,导致贫困学生在这种就业竞争环境下丧失信心,失去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最后,就业信息不畅通。截至目前,社会还未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重制约了人才市场的有序发展。贫困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原因,严重缺乏社会资源,没办法及时获得相关就业信息,进而影响到他们充分就业。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育人功能弱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条件。首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在大学扩招背景下,一些高校不顾市场需求,不仅没有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反而盲目增设新专业,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且造成企业的“用工荒”,还导致毕业生无一技之长、学非所用,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其次,资助工作没有发挥育人功能。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仍然大多停留在经济资助上,而在就业上的帮扶显得不足,没有很好地将国家最新资助政策和高校培养人才的全面目标结合起来,发挥全面育人功能;最后,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深入。尽管高校逐步建立了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实际教学成果并不太理想,还是停留在说教层面上,尤其没有很好结合就业工程中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心理调试、简历技巧和面试演练,使其增强求职信心,提高就业成功率。

(四)贫困学生就业能力偏低,竞争力缺乏

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贫困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首先,就业期望值过高。贫困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读书改变命运”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一味追求“北、上、广”“高薪”、大型企业等发达地区;其次,就业心理脆弱。贫困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其中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够自信,缺乏完善的自我展示和自我推销;最后,综合能力不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勤工助学来保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参与学生社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展,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他们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进而导致他们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难上加难。

三、经济新常态下贫困学生就业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高校贫困学生就业工作不仅能维护高校稳定,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发动多方力量通力合作,积极为贫困学生创造各种就业条件,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endprint

(一)政府就业保障体系

1.完善就业相关政策。建立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就业法规,改革劳动人事、户籍管理和对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制约;建立完善的人才法律保障体系,确保人才的公平竞争,进而消除贫困学生就业歧视现象;通过完善高校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体系,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和报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方面給予倾斜,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关键在于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整个市场对就业人数的吸纳水平与吞吐量。伴随经济新常态下第三产业的强势崛起,依托服务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因此,要进一步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共同落实就业民生工程。

3.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在原有的资助体系中增加“助就金”项目,主要是资助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部分经济费用,鼓励贫困学生多参与就业面试,同时,对那些通过银行贷款上学的高校贫困生减免部分学费,或延长其还贷期限,并考虑将失业的贫困学生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减轻贫困学生择业时的后顾之忧。

(二)社会就业服务体系

1.营造平等就业环境。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消除陸别歧视及学历、院校等偏见,积极吸收和储备大学生,广纳贤才,遵循人职匹配原则,为每一位应聘的大学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2.提供信息网络服务。当今互联网时代,招聘网站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的主要阵地,因此,应积极建构大学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网,通过整合就业市场资源,实时流通供需信息,使大学毕业生藉由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而更快实现就业。

3.搭建就业实习平台。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为贫困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实习平台,提供锻炼和学习机会。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又有利于大学生接受专业实习实践,也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大学毕业生更加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三)高校就业支持体系

1.经济资助。一是执行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国家资助体系确保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具体包括“奖、贷、助、勤、减、免、补、偿”等措施,从经济上全力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设立就业资助资金。通过专项资助资金,打通贫困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路,例如制作简历和各种就业材料,实行外地面试需要的交通费、住宿费和伙食费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只要有希望就要勇于尝试。

2.精神资助。一是建立就业心理援助机制。根据贫困学生就业过程遇到的问题,善于发现他们的就业心理波动和失落情绪,及时帮助他们缓解就业心理压力,使其正确理性地看待就业和树立就业自信心;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激励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关爱教育和责任教育,引导贫困学生正确对待贫困,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反哺学校和社会。

3.发展资助。一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贯彻在整个大学生活期间,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指导,尤其是解决好贫困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开展就业模拟面试,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大贫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参加创新型和知识型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而且也能带动一批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三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础,从设置柔性课程体系、创建实践教学平台、培育专业特色等方面人手,确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贫困学生就业自助体系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经济新常态下,贫困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充分认识到自身是求职的主体,发挥自己的求职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增强就业自信心。贫困学生要客观地评估和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单位,勇于接受挑战和竞争,通过合适的方式表现和推销自己,做到自立、自强、自重;及时调整就业心态,理性看待就业成败,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保持昂扬斗志,提高就业自信心。

3.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期间,贫困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多参与学生社团工作,培养良好的抗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竞争型、开放型、通用型和科研型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02)

[2]景勤娟,孙希爱,刘恩峰,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析——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08)

[3]廖立敏,刘富良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大学生就业[J],高教与经济,2019(04)

[责任编辑:刘爱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经济新常态就业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