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及实现技术的研究

2017-09-22李振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技术原理技术研究新能源

李振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远的进步,科学技术也是如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能源消耗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头,解决汽车能源消耗问题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不断针对汽车技术进行改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环境结合起来,实现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原理;技术研究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将先进的动力控制技术以及驱动技术应用到车辆系统中,而后者则主要是借助常规燃料比如柴油、汽油等的燃烧来驱动汽车,很明显新能源汽车更加环保绿色,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相吻合,不僅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的需求,还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可以细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一、对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原理的具体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顾名思义,指的是需要两种及以上的动力作为驱动才能支撑汽车的正常行驶,实现汽车传动性能的优化,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不仅能够使汽车的运作更加灵便,还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目前我国市面上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类型、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类型以及混合式混合动力汽车类型等几种类型。

(一)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分析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包括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以及蓄电池等结构设备,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作用仅仅只是实现发电机的发动,发电机运行中产生电能供给电动机,为汽车的运行提供电力支持。多余的电能将会通过电池进行蓄电,更好的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为汽车的运行时间提供更多的保障。在这种运行模式中,汽车基本实现零排放,能够更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更好的节约能源。

(二)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分析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包括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逆变器以及蓄电装置等设备,在汽车具体运行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的选择是选择单独的动力系统作为动力还是攒则并联电动机与发动机来驱动汽车,实现汽车更好的运行,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整体的安全与舒适并举。这种类型的动力汽车目前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前景广泛,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

(三)混合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分析

混合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由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行星齿轮机构以及蓄电池组等设备组合而成,以行星式齿轮机为纽带将各种动力源衔接在一起,使得汽车在实现自身良好运行的需求基础上,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不仅有串联式汽车的特点,还兼备并联式汽车的优势,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与应用价值。混合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目前在丰田汽车中已经得到很好的研究与开发。

二、对纯电动汽车技术原理的分析与研究

纯电动汽车主要依靠的是汽车自身所携带的电池中拥有的电能作为驱动能源,具有汽车运行零排放,运行过程低噪音等特点,是当前汽车行业中最绿色环保的汽车类型,也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从能源驱动层面来看,纯电动汽车主要是依靠电池中储蓄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汽车的行驶旅程的长短受到电池中的蓄能影响,因此,对纯电动汽车来说,要想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电池层面下功夫,开发出能够快速充电、储能量更大的汽车电池。从社会层面来看,需要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建设一大批充电站,能够更及时的为更多的纯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这不仅是纯电能汽车未来发展中的主要工作内容部分,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从结构来说,纯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电力驱动控制系统、汽车底盘、车身和相关辅助装置组织等零部件,与传统汽车相比,除了纯电动汽车拥有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外,其他结构以及相关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纯电动汽车采用的是电力驱动系统,在选择零部件的时候可能会有特殊的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结构是由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决定的,是整个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池补给是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纯电动汽车能否行驶更长的时间主要是由电池本身的蓄电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耐久性来决定的,还会受到现有的公共充电设施建设的影响。对纯电池汽车来说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整车技术以及能源的管理技术,要想使得纯电池汽车的性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需要做好驱动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自身范围宽、转速快、体积小等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更加新型的材料,有效达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的目的,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从而提升汽车电池的整体运行效果。

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好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认识到汽车行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工作放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严格按照节能减排的标准开展工作,真正落实生态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峰.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及相关技术[J].电力与能源,2014(04):

505-508,512.

[2]杨国华.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及相关技术[J].时代汽车,2016(09):

53-55.

[3]曹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7):60.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原理技术研究新能源
浅谈智能化除草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