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物描写教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策略

2017-09-22林东平

未来英才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教学现状小学语文

林东平

摘要:语文科目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对学生的文化底蕴、个人素养、道德品质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进步,有效推动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但同时也提出了全新要求,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及拓展,对此,农村小学语文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的优势,积极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本文根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从人物描写的教学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思维的相关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说明了人物描写教学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人物描写;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思维激发

激发学生思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而良好的教育更要从小抓起,小学教育阶段,是每个学生教育的初始学习期,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这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会给学生留下深刻乃至深远的影响,会伴随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决定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拥有多种思维,才能用敏锐的视觉洞察力,善于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通过日常阅读以及相关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而学生优秀的写作能力,则是体现学生思维的具体实践形式,同时也是夯实文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对于各方面硬件设施相对不完善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并利用一切自然有利条件,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辅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影响最直接的因素,农村大多数小学的硬件教学设施不完善,没有城市系统化完备的电化教学设施,学生了解以及拓展的知识渠道比较单一,并且也没有一定規模的图书馆,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此外,农村小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家庭教育、生活条件等,都与城市小学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主要课余生活只是简单的休闲活动,对电脑的操作以及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2、思维教育认知不足。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将课本知识学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将其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意识,更不了解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讲课中,只追求将教材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忽略了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更没有进行课堂互动,通过语文中多篇叙事散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长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及思想,不仅没有提高学生成绩,反而会让学生能力单一,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二、基于人物描写教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激发策略

1、人物外貌、激发形象思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文章,这些文章中的人物描写细致,通过文字表达,将抽象的人物变得更加具象化,让学生在阅读中,在作者的文笔下,学生脑海中人物外貌轮廓越来越清晰,这些描写手法就是文字独有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材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刻画,以此作为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激发出学生多项思维能力。一篇好的文章,人物的描写永远是写作中的核心内容,用文字表达展现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写作能力,还是不断运用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通过人物外貌描写,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增强学生写作的生活实际性,人物外貌指的是人物的打扮、长相、表情以及显著外在特征等,外貌描写要按照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为主线,将人物最显著的特征进行深入、细致描写,教师应为学生简单介绍这些基本知识,让学生切勿对人物从上到下的穿着打扮进行流水账似的描写,这也不属于描写范畴,只能勉强算为说明,陈述,精细的人物外貌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也为后续写作中的人物的心理、文章的情感及主旨埋下了伏笔。

2、人物肢体、激发逻辑思维。在文章中,对人物肢体动作的描写,能真实反映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情感与心理活动,更能凸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从人物的肢体动作上,侧面看出人物的个人素质、道德修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人物肢体动作教学,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强调肢体动作描写要抓住最重要的行为举动,人物的动作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却有习惯性动作与刻意动作,而具体刻意的动作就是人体现表达内心情感的具体实践。在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相关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加强学生多人物肢体动作描写的了解、掌握其要领。

3、人物心理、激发求异思维。人物的心理描写通常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最困惑的问题,也是学生相对比较欠缺的方面,往往一篇文章中,最精彩的、最能体现作者文学情操、写作水平的部分就是人物心理的描写,虽然心理活动没有具体的肢体动作,也不具备声音,但却是能主宰人物整体形象,并能充分揭示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必须要做到细腻、准确、形象以及波动、起伏变化。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父亲心中充满坚定,无论别人说什么都没有影响他急切救助儿子的心,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课,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对文中父亲从担心到最后成功救出儿子的心理变化写一篇500字以内的短篇作文,将文中父亲的心理活动始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然后小组成员互相传阅,相互学习别人的写作风格及优点,评选出组内的代表作,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在各小组代表作中,选出班级最优秀的作文。通过这样的思维激发训练,能基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写出文中并未提及的人物心理描写,充分激发了学生求异思维,展开联想,丰富学生情感,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并对其深度挖掘。增强了学生写作中的心理刻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作文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人物描写教学,详细对人物外貌、心理及动作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文章的积极作用,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求异思维,同时在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将人物描写相关知识深刻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增强学生记忆,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我写作中,不仅提升了作文总体水平,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云.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5):23-24.

[2] 杜明友.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07): 27-28.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教学现状小学语文
叙事也要人物描写
向《少年闰土》学习人物描写
小学生人物描写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从文本中学习人物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