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化的教学语言升华语文课堂
2017-09-22刘春梅
刘春梅
课堂是实施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把教材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教师除了自身需要注重语言优美,还有如下几方面迫切需要教学语言优化。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的现实需求
1.新课程理念呼唤美化课堂语言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以求实现高效课堂。教师的“教”主要通过口头语言来完成。讲的时间要求少了,必然要求讲的质量要高。
2.典范之作需要美化语言来产生共鸣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也有不少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自身的人生经历有限,生活经验不够,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又受现实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想让学生与这些优秀典范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产生共鸣,给学生美的浸润和思想启迪,就必须美化教师教学语言。
3.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
皮连生认为“符合学生期待的教师特征才是有效特征”。高中学生期望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规范的、有条理的、幽默风趣的及富有情感的。如果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够满足学生的期待,学生的学习心理就是“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如果语文教9币的语言不能满足学生的期待,学生的学习心理则是“不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则是“无效”。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的“美点”
1.简约美
“善教不在多言”。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索实施“25+15”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占25分钟和学生的学占15分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些诸多因素决定教学语言必须不能随意,要求含义准确,逻辑周到严密,层次性强,措辞精当,不生歧义。比如苏州中学程老师《雨霖铃》的教学,设计“看一看,查一查,读一读,想一想,悟一悟,忆一忆,写一写,唱一唱”八个环节,教学组织语言简约,环节紧凑,层次逻辑性强。如果语言哕嗦,拖泥带水,用语含糊不清,就只能引起学生判断和思维上的失误,致使课堂失效。
2.启发美
英国教育家威廉雅斯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有意的教師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说:“启日开其意,发日达其辞。”程颐说:“既告之,也必待其自得。”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和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一位老师通过播放“江南烟雨琵琶行的视频和解说词”并附上问题“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来创设情境,导入经典课文《琵琶行并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在疑。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在情境中思考。启发性的语言可以是具体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是激情洋溢思辨色彩浓厚的阐发,可以是委婉含蓄曲径通幽的蓄势,可以是发人深省启迪思考的发问。
3.情感美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会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搭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课文情感同呼吸,产生共鸣。此外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文章内容,采用轻重、高低、缓急、悲喜不同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来辅助富有情感美的语言表达。如果语言干涩、生硬、枯燥无趣,毫无情感美,那么课堂无生气,何谈课堂教学效率。
4.幽默美
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三寸口舌,每个教师都是一样的,然而有些课堂沉闷乏味,有些妙趣横生,究其原因有无在课堂中恰当运用幽默。幽默是艺术化的语言。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本身就带有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如果教师又能辅以幽默的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林黛玉进贾府》描写迎春时写道“腮凝新荔”,意思是“脸像新鲜的荔枝”,讲到这,教师插入一句“当然得像荔枝肉,可不能像荔枝壳”。当然,幽默风趣语言的运用,需要我们用心,善于抓住时机,不做作,能与课堂融为一体,不可过头,否则适得其反。
要使一堂语文课像一首名曲,余音缭绕,耳畔回旋;像一幅名画,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就必须苦心修炼课堂教学语言。语言不是蜜糖,但可以粘住一切。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不仅是讲授教学内容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同时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美学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美化课堂教学语言,必定能升华语文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