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2017-09-22潘国军

魅力中国 2017年39期
关键词:自主精神体育

潘国军

摘要: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精神;培养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进行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绊脚石。

近几年,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模式、陶冶教学模式、调空教学模式、点拨教学模式等,而我则偏重于我省正在进行研究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原因是,自主学习可以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这一实质;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它注重人的潜在智能的开发,突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首先,体育教师要转变觀念。在新的21世纪里,体育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

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

1、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指导不仅是帮助学生解答教学内容发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当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因为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科学,还要研究学习科学,并想方设法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旦学生掌握了体育学法就可以更主动、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这样也就促进了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作为21世纪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学法指导中,要求实制定出明确的体育学法目标,注意掌握好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原则,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并注意与学情研究结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一直。通过多种途径、形式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学法,并把被动学习变成为主动学习。

其次,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时代要求“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不应仅仅传授单一的体育技能,而要把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做为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加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使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

说到体育课上的“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口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我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其主体地位,这是培养学生自锻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沉下去,学生动起来”的新教学观念已被广大教师肯定与实践的今天,体育教师应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锻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放”,要选择好“放”的形式与方法。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在课一些环节上放手让学生“带”,如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可以让学生轮流担当体育班长的角色,他们会学着教师平时带准备活动的样子,带队列、带慢跑、带准备活动等。课堂中每到让学生带时,他们往往都会跃跃欲试,争着想当这一角色。通过放手让学生们带,激发了学生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在放手让学生“带”的同时,体育教师还要让学生放手“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如田径类项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带有趣味性、竞争性的跑步游戏、投掷游戏、跳跃游戏等。通过学生创造,“搬运接力跑”、“单脚跳接力”、“看谁投得准”等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产生了。通过“创”,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得到提高,自锻能力也随之增强了。但是在“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3、 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一批体育骨干。

“放”时,教师应把活动的目的要求、场地器械分配、负责的学生等讲清楚。

教师应密切注意被“放”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随时提醒、调整,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4.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要做到张弛得当,放得开,收得拢。

在一个失去民主、唯师是从的教育教学的环境里面,学生都被训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小绵羊了。越学,他们的自信心越低,哪还会提出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什么发明和创造了。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比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所营造的民主宽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没有尊卑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或离奇、无理,甚至“钻牛角尖”,都是他们渴求知识的表现。教师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究。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增强,学生的潜力才能得到能充分发挥。才能为学生创新提供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自创新精神。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精神体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