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影响因素和激励策略浅析

2017-09-22黄迪君

中国经贸 2017年16期
关键词:激励影响因素

黄迪君

【摘 要】自本世紀初,国内高校纷纷成立大学基金会,鼓励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进行捐赠。本文将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来源和主体分为校外基金会、捐赠企业、捐赠个人和校友,并分析了各类捐赠主体的捐赠动机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和大学基金会提出了四条激励社会捐赠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影响因素;激励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普通公立大学的经费来源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方面:财政拨款、学费收入、校办企业创收、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收入作为一个重要的办学经费来源,逐渐为国内高校所重视,为吸引更多社会捐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大学基金会,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457家高校成立了大学基金会。但我国大学基金会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收入的数额还很小,《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社会捐赠的总收入占办学总经费的比例不足1%。

二、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来源主要可分为四个:校外基金会、企业、个人和校友。

1.校外基金会

包括社会上的教育类公益基金会和私人基金会。面向高校进行捐赠的校外基金会主要是指私人基金会,尤其是香港和海外的一些私人基金会。由于私人基金会是一种个人或者企业捐赠的高级形式,所以影响私人基金会对大学基金会捐赠的因素与影响个人捐赠或企业捐赠的因素基本相同。

2.企业捐赠

企业捐赠是目前我国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企业向高校进行捐赠即体现了企业关注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出于其本身自利的经济和心理追求:企业通过捐赠获得税收减免优惠;企业通过捐赠活动和高校加深了联系和合作,高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人才供给;企业通过向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进行捐赠,提升企业自身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形象等。

3.个人捐赠

个人向大学基金会进行捐赠,主要是出于利他主义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同时,大学自身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捐赠过程是否简单易操作,也是决定个人是否进行捐赠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大学声誉越高,捐赠项目介绍越是清晰合理,捐赠手续越简单明了,捐赠人的捐赠行为就越容易促成。

4.校友捐赠

校友捐赠同时也是企业捐赠或者个人捐赠的一些特例。国外的研究表明,校友的个人因素如收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专业、职业与校友的捐赠几率、频率和捐赠金额都有相关性。同时,校友的在校经历和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母校的情感认同,是决定校友捐赠意愿的关键内因;母校本身在维护校友关系和校友捐赠项目中的努力,是促进校友捐赠的重要外因。

三、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激励策略与建议

根据前文对大学基金会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捐赠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高校和大学基金会为激励主体,以捐赠企业、个人和校友为激励客体,可分别采取以下的激励策略。

1.建立捐赠鸣谢制度,加强校企合作互惠

大学基金会首先要建立规范的捐赠鸣谢制度,一方面表达了高校对捐赠企业的感激之情,拉近彼此的联系,同时也提高了捐赠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无形中实现了捐赠企业社会资本的增值;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捐赠者的内在需求,通过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方的需求共赢和共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企业对大学基金会的捐赠意愿和力度。

2.提升大学整体形象,维护基金会公信力

大学自身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力,大学基金会的公信力,是捐赠企业或个人等社会捐赠力量在选择捐赠目标的关键考虑因素。一方面,高校要改善办学思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学基金会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规范捐赠程序,规范捐赠资金使用流程、主动并规范地进行信息披露,增加大学基金会的公信力。

3.提高筹资推广力度,简化捐赠流程

大学基金会应重视筹资项目的设立和推广工作,通过基金会的官方网站,详细生动地对各个筹资项目进行介绍和推广,吸引潜在捐赠人的关注和捐赠积极性。同时,大学基金会也要努力增加捐赠者捐赠方式和途径的选择性,通过对捐赠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简化捐赠的手续和流程,使得捐赠者的捐赠意愿得以无障碍地达成。

4.建设校友文化,整合校友资源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和校友文化的建设,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突出服务意识,对于需要帮助的在校生要积极给予扶持,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感情。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价值观念。要充分利用校友会平台,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友活动,增强母校与校友的联系,增进双方的感情。从整体上提升校友网络内部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外部的资源拓展能力,提升校友捐赠的比例和频率。

参考文献:

[1]陈秀峰.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陶继东,丁苗苗,刘锐军.高校基金会激励机制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6-39.

[3]王任达,刘春生.发展大学基金会促进大学教育捐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11):28.

[4]陈晓宇,冯倩倩.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1):80-85.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影响因素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