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东辽县湿地保护工作的意义及建议

2017-09-22王艳红刘红玉张雪波

绿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保护工作湿地生态环境

王艳红++刘红玉++张雪波

摘要:指出了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价值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生态,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森林等其他绿地不可替代的。但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东辽地区湿地被大量开发,变成了农田和耕地,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湿地保护力度,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东辽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6012802

1湿地的功能

1.1湿地的生态功能

(1)涵养水源。湿地中土壤肥沃,生长着芦苇、香蒲、臭蒲、水稗等多种多年生植物,是河流、池塘、湖泊的主要水源,对河流能保持永续供水,同时对洪水有缓冲作用,减少洪水灾害,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2)保持水土。湿地和沼泽一般分布在河流西岸和附近,流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和漂浮物,在进人河流之前,在这里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沉积和过滤,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和水污染。

(3)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该地区有22 条河流流经,在该环境中有鸟类40余种,候鸟停留栖息的,有10余种;两栖类和乡土鱼种20余种。而湿地茂密的水草和多样的生物是它们生存、栖息和繁殖的主要场所。湿地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4)调节气候。湿地对周围的环境的气温、空气、湿度具有调节作用,茂密的水草呼吸作用强烈,单位面积产生氧气的数量远远大于森林。

1.2湿地的经济功能

(1)能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稻、肉类、莲、藕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的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原材料。

(2)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3)提供矿物资源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盐类资源。

(4)提供能源和水运。中国约有10万km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1.3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它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

2东辽县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2.1湿地资源现状

东辽县湿地资源分布比较零散,总面积5193.44 hm2,共分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3大湿地类、6个湿地型。全县保护以鴜鹭湖、大湾沟河、德林河为主的水系,保障水体间的水文联系畅通,改善水质。东辽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大湿地、洼塘、沼泽地的分布,主要生长的植早柳、芦苇、香蒲、臭蒲为代表,兼有水稗、草、水葱等,生存的动物、鸟类种群数量极大且有大量的贝类。随着农业的开发,大量的湿地变成田、荒地。生长的植物严重被毁,农业大量化肥农药,使动植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珍贵物种已濒临绝迹,南方候鸟已很少停留和栖息。近年来农业虽发展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以良好的生态换来暂时的农业丰收。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已成为全县必行的任务。

2.2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

保护好湿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东辽县的中心工作之一,多年来,全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正确处理资源保护、综合治理与资源利用的关系,注意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恢复。对因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态功能退化的区域,采取以恢复植被的生物措施为主,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加以恢复和改善,从2009年湿地普查到现在,湿地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湿地面积保持稳定。

全县对湿地保护工作一直非常重视,2011年林业局成立了湿地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县湿地资源管护、监测、恢复工作。一是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全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二是加大对湿地资源的管护和监测力度,认真查处湿地内擅自围垦、非法采沙取土、违法放牧、违规占用湿地等违法案件。三是增加财政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补助资金,采取生物措施结合工程措施对退化湿地加以恢复和改善。

3湿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为维护湿地、保护湿地的生态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和投入不稳定的因素一直存在,使得基础设施薄弱。这就促使了湿地公园需面向“旅游化”,使其能够向“自力更生”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面向“旅游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3.1旅游开发意识不强

东辽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该湿地公园内的旅游资源,更是独具特色,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湿地资源,其底蕴深厚。但目前资源的利用尚处于无序的状态,旅游开发意识不强,行动滞后,总体开发程度较低,资源挖掘潜力不够,资源优势结合程度不高,整体形象打造不鲜明、不突出。

3.2旅游开发资金缺乏,基础配套设施简陋

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着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虽然以前对湿地公园的管理和建设有一定的投入,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另外,旅游服务设施不齐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综合配套程度不高,如湿地公园内现有道路中仍为无等级砂石路,湿地公园大门及管理处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亟待建设。

3.3旅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如旅游营销、服务接待、导游、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旅游商品開发等)及旅游业配套相关部门服务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湿地生态旅游服务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系统培训,增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达到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效果。endprint

3.4旅游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由于宣传、教育工作滞后,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图片、宣传画册、标牌、标语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不够,没有把湿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出去,在提高和扩大湿地公园的国际、国内声誉、知名度、招商引资及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方面受到了限制。

2017年8月绿色科技第16期

王艳红,等:加强东辽县湿地保护工作的意义及建议

自然与生态

4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濕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缺乏认识,没有完全认识到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因此,下步工作应该是加大对湿地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及科普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并编辑出版大量的宣传保护湿地的书籍、画册、电影以及录象片,以提高和增强社会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使其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活动中来。

4.2继续开发“鴜鹭湖湿地公园”的经济功能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世界旅行和旅游委员会1993 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到1994 年,世界上每9 个就业机会中就有一个是由旅行和旅游创造的,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0 以上是由旅行和旅游业获取的。据国家旅游局调查,我国旅游企业每增加1 名员工,社会就增加5.3 名旅游服务人员就业机会。具有关资料分析,旅游产业每收入1 元就给相关行业带来5~7元的增值效益,因此,旅游业已成为地球上第一大行业。湿地公园旅游资源不仅类型丰富,而且资源品位高,组合优良,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令人心驰神往,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疗养之胜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活动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吉林东辽鴜鹭湖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是提高东辽县乃至辽源市人民生活水平、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4.3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破坏湿地及湿地资源 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在保护区内投毒、乱捕、滥猎活动;要严格控制进 入核心区的船只数量;加强与水利、农业、水产、环保等部门的协作,切实履行林业行政部门在生物、湿地保护方面的职能。

4.4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多渠道争取外援保护资金。加大湿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办公设备现代化和数字化,增加信息交流的平台,扩大湿地的影响。放眼现在,东辽乃至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薄弱,管理体系、法制体系、监测体系、宣教和科研体系等一系列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盲目开发利用,乱占滥用湿地的现象不断发生。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这种局面不能尽快扭转,将进一步加剧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威胁水资源涵养和淡水供给,加剧洪涝灾害发生,严重损害生物多样性,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东辽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对于改变这种局面,全面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示范的能力建设,加大对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瑞富,穆红霞,张建云.加强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 .生态环境建设,2004(13):18~20.

[2]杨在乾.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C]∥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田红. 加强湿地保护促进辽宁生态环境建设[J] .决策思考,2014(8):42~43.

[4]张瑞富,穆红霞,张建云.加强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 .生态环境建设,2004(4):18~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护工作湿地生态环境
循化县森林植物保护探究
电力系统线路管理探讨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试论基层文化站(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