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在作文中的作用
2017-09-22邱成嘉
邱成嘉
源远流长的我国古典文学,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却是从浩如烟海的优秀古典文学花苑中采撷出来的精华。每一篇文言文,便是一篇古代的优秀“作文”。我们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作文”,不仅能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受到真善美情操的感染,而且在作文和文学创作上,也能获取受用不尽的艺术营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引导。
一、写法上可以借鉴
古人作文很講究章法,课本中的古文大都是文道并举、文情并茂、短小精悍、结构谨严,且又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优秀之作。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可借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以寓言形式讲述道理,表明见解的写作手法;学习《过秦论》《六国论》,可以借鉴从分析历史事实入手,层层推理,借古喻今,为现实服务的手法;学习《劝学》,可以借鉴层层设喻,正反对比,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手法等等。这些写作技巧,对于我们学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尤其是杂感、随笔、论文等,都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但是要真正借鉴古文的写法,绝不仅仅是把“写作特点”总结成条条框框,一读一背就行了。只有对一些优秀文言文反复阅读揣摩,真正领会古人的艺术匠心,掌握各种手法的巧妙安排及其妙用,才能真正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语言可以糅合
古文讲究炼字修辞,语言大都简练精当,无不以一当十。我们作文不仅要学习这种锤炼语言的方法,力戒行文拖泥带水,罗嗦拉杂,更重要的是,古文中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语言词汇,都可以为我所用,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现代著名作家大都有很高的文言造诣,大都是古为今用的典范。鲁迅先生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的急先锋,但是翻开鲁迅作品,古代典故和文言词汇俯拾皆是。一句“多乎哉,不多也”,使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迂腐寒酸的性格跃然纸上;一句“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使封建礼教卫道士鲁四爷虚伪凶残的面孔暴露无遗。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整篇都是以《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邵公谏厉王止谤》两篇古文对照展开论述,给人们敲响了震聋发聩的警钟。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现代当代名篇,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糅合有古典的东西。
总之,在自己的文章中巧妙地糅进一些古代典故和文言词语,不仅不会让人感到生涩和卖弄,反而会使文章增强表达的力度,洋溢知识的风采。
三、材料可以引用
不少学生感叹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缺乏材料,无米下锅。其实,单是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便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式各样的材料,都是可以下锅的“米”,只是你熟视无睹罢了。
如爱国主义的: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而死;文天祥勇赴国难,九死一生;谭嗣同为中国变法慷慨就义,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死而无憾;冯婉贞少年佐父杀敌……可以说,爱国主义,是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主旋律。
再譬如勤学苦练,逆境成才的:宋濂家贫借书,历尽艰辛,终于学有所成;马伶失败后毫不气馁,刻苦钻研,终于成为技压群芳的名角;张衡作《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曹雪芹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此外,如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机智勇敢,扶危济困的;关于友情团结的,关于实践真理的,关于悔过自新的,关于胆识、毅力、节俭、说话艺术的等等,打开书本,俯拾皆是。更不用说上述大部分材料可以多角度运用;还有由文章引出的其它典故等等,都是作文的有用之“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中的文言文,简直就是中学生作文丰富多彩的材料宝库!
文言文中可供写作借鉴的东西绝不仅仅是这些。这些经过历史检验的古代优秀“作文”,其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创设意境,勾联故事,塑造人物等手法,都是可资借鉴的。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我与乡土文学》中介绍创作经验时说:“在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我越来越懂得,汲取古典文学精华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写好小说,也要学好古文。”学习古文的什么呢?他深有感触地说:“学习古典散文吝字如金,用字如凿,扣人心弦和激动人心的感情气势,飞扬和深沉的文彩,可以使我们写小说时少写废话、空话、套话,遣词造句精确、准确、贴切。六朝散文形式重于内容,但可以从中学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诗话和词话,虽然只是谈诗论词,但是学而思,却可以提高小说创作的精神境界和美学水平。”
作家的切身经验,十分精当而深刻地阐明了文言文对小说创作的借鉴作用。中学生作文,更不可忘记从古典文学这块丰富膏腴、博大精深的土壤中汲取有用的营养。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文言文的教学,它既可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又可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