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道语文无真趣 情到之处自粘人

2017-09-22陈仁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冯骥才苏轼文言文

陈仁龙

课堂应该是具有温度的,特别是语文课。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性学科,直接关乎人的精神领域,影响学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作文课,都不例外。其实,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够找到许许多多调动学生情绪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温度。下面具体谈谈三种方法。

一、展示专业特长,培养学生兴趣

通常而言,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但实话实说,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学生一般都不惧怕文言文,而且还相对喜欢文言文,有时我还会要求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同样,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情况也不多见。我觉得,多数情况下,教师的兴趣、爱好直接会影响到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不仅可以升高课堂的温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自己看了不少汉字来源、汉字分析、汉字故事方面的文章和书籍,也做了不少这方面的笔记。在讲授文言文时,我不仅可以用上这些知识,还会创造性地进行发挥。比如说,《促织》中有这样的句子:“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许多学生觉得“遽”的词义不易把握。于是我就跟学生解释说:“遽”上面是一只老虎,下面一只豕(野猪),左下是走字旁。三者会意为老虎突然发现野猪,立即追逐着,要吃野猪。因此有“遽”就有“突然”和“立即”两个意思。又比如说,“赉”和“赍”这两个字,文言文阅读中经常见到,但是学生却觉得很难理解。如《促织》中有“抚军亦厚赉成”的句子,《孔雀东南飞》中有“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的句子。我跟学生解释说:“赉”由“来”“贝”会意而成,为什么“来”“贝”?因为有人“赠送”,所以“赉”是“赠送”的意思。“赍”由“来”“家”“贝”会意而成,“家”中为什么“来”“贝”?因为有人“赠送”,所以“赍”也是“赠送”的意思。如此运用汉字构件组合的方式来分析文言文词语的意思,符合汉字造字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经常混淆的一些常用字,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它们的篆文,并且具体讲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温度。

二、运用各种幽默。激活学生思维

幽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幽默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它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素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幽默是优秀语文老师的一个致胜法宝。语文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温度,从而使课堂达到“和谐相生”的效果。

语文课堂上的幽默,可以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有时可能是教师的一个体态语言,有时可能是师生之间不经意的对话,更多的时候则可能是教师早有准备的相关故事等。鲁迅在北大讲《红楼梦》时,突然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学生始料不及,议论纷纷。突然,有学生反问鲁迅:“周先生,你爱也不爱?”鲁迅坦然地回答:“我嫌他哭哭啼啼。”师生之间的幽默对话,使课堂气氛十分轻松而又和谐,课堂温度立即得到提升。在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时,我运用冯骥才的一个故事导入课文:冯骥才访问法国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他,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骥才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赢得了满堂喝彩。中国要发展、进步,必须采取“拿来主义”方法。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什么是“拿来主义”?运用冯骥才的这个幽默故事导入课文,与课文内容密切关联,有情趣,有哲理,有温度,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答案的欲望。

三、捕捉生成契机,点燃学生激情

生成是指在超出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展,相机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课堂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预设之外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形,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专业功底和教学机智,抓住难得的契机,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激情,生成一出和谐有趣的好戏,把课堂推向一个新的波峰,提升课堂的温度。

例如,一位优秀教师在讲授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一位学生说: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已经35岁了,娶了小乔也有多年了,但是苏轼为什么还说“小乔初嫁了”?苏轼会不会把这段历史搞错了?只见这位教师略思片刻,非常有智慧地说:这个问题提得太有好了,太有价值了。接着反问学生:以苏轼的文化水平,你认为他是真的把这段历史搞错了?还是故意把这段历史搞错?如果是故意把这段历史搞错?又是为什么呢?教师的问题一出,学生先是寂静无声,进入思考的状态,继而有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说,苏轼故意把这段历史搞错,是为了衬托周瑜的建功立业;有的同学说,苏轼故意把这段历史搞错,是为了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有的说,苏轼故意把这段历史搞错,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对比苏轼的年岁大而又无所作为。这位教师很好地把握了一次机会,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点燃了学生思想的导火索。又如,有一次,我在分析《项链》中的马蒂尔德形象时,被一位学生无意说的一句“路瓦栽先生太可怜了”的话触动了。我接过这位学生的话抛出一个新问题:是吗?你觉得路瓦栽先生的幸福指数是高还是低?有人说,做男人难,做漂亮妻子的男人更难,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一石激起千層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激情被立即点燃了,课堂的气氛骤然热烈起来,学生纷纷抢着发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唤醒学生思想,激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表达,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唤醒、激活,才能提升课堂的温度,产生最好的教学效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冯骥才苏轼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冯骥才:钓鱼悟出养生之道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施光南赴宴不动筷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苏轼吟诗赴宴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