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置,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2017-09-22夏旭叶

教师·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师语言阅读教学

夏旭叶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其语言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如果能够从导语、问题、评价语、小结语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设置,就能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鉴于此,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素养,锤炼语言,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师语言;追求效益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說:“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如果教师讲究教学语言的时效性、效率性、效益性,创造性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借鉴名家、名师典范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有效性的对话,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成为一把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

一、导入追求新颖别致

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一堂课也一样。开头不俗往往能吸引学生听下去。好的开头要做到: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确保学生在第一时间集中精力,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确保课堂学习效率。

如于漪老师在讲述朱自清《春》一课时,一开头便吸引学生注意力:“当我们一提到春时,眼前仿佛展现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时,就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写春的。”

这样既紧扣课文内容,又诗意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别具一格的春天,十分自然。

二、问题设置巧妙新奇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课堂:问题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够对答如流,师生自娱其乐,问的人其乐陶陶 ,答的人也其乐融融,把后面听课的老师当外行;或者设置一些内容简单、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虽然课堂气氛活跃非凡,却让明眼人侧目;或者设置一些与文本无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明就里,课堂显得不伦不类。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依我之见,首先应明确课堂问题设置的功能。具体方法如下:

(1)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来。

(2)提前给学生以提示,让他们注意教材特定的词语和信息。

(3)提供适当练习,并适时进行练习讲评,检查学习效果。

(4)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落实上述要求呢?在此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案例1:余映潮老师在教《济南的冬天》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在教师与学生对话的环节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余老师所设置的问题紧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只要沿着问题的思路去阅读课文,就能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克服盲目性的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案例2:有一位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主要设置了两个探究题:

(1)“‘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那么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么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速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本案例的两个问题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线索,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实现探究的有效性。同时,学生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基本上能够明确孔乙己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各种因素,使文本的解读富有整体性。

三、评价必须客观有效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总是用“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诸如此类的话。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思考与发言。但教师可以用更客观有效的词语来评价学生,毕竟一味的捧并不能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具体来说,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答案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是错的话要让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回答问题。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要能达到强化学生学习结果、纠正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2]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中河街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语言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借助语言促进交流,通过话语引导互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