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导学”的理论与实践

2017-09-22赖旺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后教秋景导学

赖旺炉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后的参与兴趣,如何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如何使学生由“单兵作战”变为“合作互助”,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分层导学”理论的提出和几年来的实践,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分层导学”的理论

“分层导学”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可解决教学操作难题,达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教师授予学生的只是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困难时,能及时引导点拨,师生借助“导读提纲”进行有效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我校“分层导学”课堂的16字方针是:导引自学,先测后讲,分层达标,循序渐升。据此把“分层导学课堂”分为以下6个环节:1.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2.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3.重点、难点知识精讲。4.重点、难点知识的分层运用。5.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6.培优补差个体互动与验收。

“分层导学”的基本做法是,先学后教,以“导”为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不同的,“分层导学”就是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现疑难问题,并能用学到的知识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疑;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检测手段,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教师要充分运用“导读提纲”,找准后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在“后教”的过程中,只点拨学生不会的。为此,“后教”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时机性。教师后教时要把握一定的时机进行点拨。二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三是参与性。课堂教学中应考虑学科特点,让学生全身心、全过程地参与课堂。四是开放性。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中,教师运用导读提纲发挥“导”的作用,教师在“导”学中根据教情,选择好“导”的内容,开放课堂,诱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讨论,拓展创新。五是发展性。教师要有“全人”发展观,把课堂教学过程看成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分层导学”的实践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校高中语文“分层导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下面举一个案例,供参照。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多个角度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多个角度写景状物的方法。

(一)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1.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觉是怎样的?

2.文章从哪一段到哪一段在具体描写秋景?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景?作者是借助哪些词句来写出景物特点的?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1.请你给下面加黑字注音,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一椽( ) 潭柘( )寺 落蕊( )

房檩( ) 廿( )四桥 着( )衣

混( )沌 嘶( )叫

2.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感觉是____、____、____。(用原文的词语来回答)课文第____段到第____段集中描写了秋景,作者选取了____(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特点。

(三)重点、难点知识精讲

1.作者具体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景?描绘出了哪几幅画?体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作者借助哪些词句写出景物的特点?

鉴赏示例:

(1)天色——很高很高、碧绿——写出了天的高远及天色的清爽,体现了“清”。

(2)驯鸽——飞声——用飞声而不用叫声,用细微的声音反衬出当时环境非常的宁静,体现了“静”。

(3)秋草——几根、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秋草本就枯黄,再加上又是几根、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给人以萧索冷清之感,体现了“悲凉”。

(四)重点、难点知识的分层运用

练练笔:苏轼《春江晚景》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尝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把这些诗句扩写成一段话。

(五)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1—2段是融写故都的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十段谈到写秋的诗文,请你课后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文并思考古人是怎样写秋的,以及对秋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三、几点思考

我校高中語文学科“分层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导读提纲”,这是以后教学中要努力解决的。

(一)教师在“导读提纲”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导读提纲”的设计上容易出现偏差: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的基础不同,使“导读提纲”问题设置的难度很难把握。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缺乏有效的引导。

(二)学生使用“导读提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用“导读提纲”学习需要学生充分的预习,而学生因为其他学科作业太多不大重视语文学科等等原因往往做得很不到位。

学生仅仅完成“导读提纲”上的问题。教师设计的习题,都是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是为巩固当天甚至更早学过的知识,而学生完成的质量就不尽如人意。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为是少数人在学习,而多数人在游离。

教学改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也仍然会出现。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分层导学”“十六字方针”继续深入教学改革,才能使教改的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教秋景导学
先学条件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后教”的有效性
江渡
简论《九辩》中秋景的描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中“后教”的方法探究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