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教材更应敬畏真理

2017-09-22史永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求真敬畏日子

史永昕

最近,七年级语文考试有道默写题:“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说让你过欺骗了你》)”,许多学生填“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结果都被打错了。我感到不解,问:正确的填法应该是什么?回答说:“是‘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為什么是‘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而不是‘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呢?”“因为现在教材上印的就是‘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我们做教师的难道不知道这里用‘需要是正确的吗?”“我们知道‘需要正确,但我们也要尊重教材,敬畏教材呀!”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现在很多老师在教曹操《观沧海》时,都把“澹澹”解释为“水波荡漾的样子”,甚至在串讲“水何澹澹”时竟串为“水波是多么荡漾啊”!海里无风都三尺浪,你见过海面‘水波荡漾的描写吗?况且“‘多么荡漾也讲不通啊”!但教材的解释就是“水波荡漾的样子,你不按教材教又怎么教呢?”这就不由地让人发问:教材上的解释就是正确的吗?语文老师就得按教材的解释教吗?

不按教材教,考试扣分怎么办?最典型的是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记文言词语解释就必须按教材注释,甚至有老师明确要求:“教材错了,也按教材上的解释来记。”所以,在考试时,常常出现不按教材解释,即使你解释是正确的,阅卷老师也不给你分。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诣太守”的“诣”,就必须解释为“到,这里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解释为“拜访”都不能算对,许多阅卷老师就不给你分。

作为教师,尊重教材,敬畏教材是对的,但万事都有个度。“真理超出一步,都会变成谬误。”更何况教材本身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

再者,我们语文教师也不能只满足于授业、解惑、考试得高分!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必须明确什么是语文教师的灵魂,什么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底线和为师准则。

语文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运用母语传播中华文明,借用母语进行文化以及思想的启蒙。

语文教师的灵魂必须是一个伟大灵魂的集合体,应该以大爱与大德(慈悲为怀)为前提,以思想和人性启蒙为目标,将激情与思想熔铸成一个语文教师的教育生命,继而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母体,而且,这个母体的质量决定一个个学生精神生命的质量。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除了授业、解惑、让学生考试得高分从而觅得好前程外,更重要的是塑魂,帮助学生建立充实而丰盈的精神家园。

而塑魂和建立精神家园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求真,教会学生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前辈陶行知早就为我们作出了楷模。

凡事求真,并在求真的路上和学生一起变得精神富有,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底线和最起码的为师准则。

所以,敬畏教材,更应敬畏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求真敬畏日子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张锦绣
阎生德
云上的日子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吵架
敬畏
一日
牛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