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转换对村级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7-09-22金倩薛岩龙李翔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金倩+++薛岩龙+++李翔

摘要:产业结果转型对乡村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安徽省为例,研究了产业结构转型对乡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村庄内产业结构转换能显著促进村庄经济的增长,村民外出务工对村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村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

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空间计量

一、 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乡村经济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2015年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从191.3元增长到11 422元,年均增长17.7%,高于GDP的年均增速。整体来看,我国乡村的贫困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为世界减贫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国际组织公认为减贫的成功范例。尽管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整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批贫困地区。根据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为止,我国仍然存在着国家级贫困县592个,虽然当年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 240多万人,但还有4 335万人处于贫困县以下。

贫困山区不同乡镇、不同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在整体上同样处在贫困山区县,不同的乡镇或者村之间会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到底是什么因素促进了乡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这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产业结构转换的角度,探究贫困山区的乡村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分析县域内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形成原因与影响机制,为通过现代产业发展引发的产业结构转换促进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 模型的选择与变量测度

1. 研究思路与基本模型。产业结构转换对乡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本质上是一种时间动态的影响关系,需要利用一个或者多个经济体的时间序列数据来验证,这是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的常用思路(林毅夫,1994;Mcmillan,Whalley & Zhu,1989;乔榛,2006)。

为了验证产业结构转换对乡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以下的多元回归基本模型:

Y=AX+BZ+ε(1)

其中,Y是代表乡村经济增长的被解释变量,X是代表产业结构转换的关键解释变量,Z是一组控制变量,?着是随机扰动项目。在确定是否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的时候,首先要考察数据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如果不存在,则使用标准的计量方法就可以了。如果存在,就需要使用空间计量方法。

2. 变量的选择与测度。

(1)乡村经济增长变量及其测度。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长,许多文献使用人均生产总值来度量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谈儒勇,1999;刘伟,2002)本文使用人均生产总值来度量乡村经济增长。因为人均生产总值的取值一直为正值,为了使得回归的随机误差项尽量服从正态分布。

(2)产业结构转换变量及其测度。产业结构转换表现为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的过程,伴随着产业结构转换,劳动力结构也会相应发生转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换。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现代产业工人比例和外出务工比例来度量产业结构转换。现代产业工人比例(Mindlabor)是指从事现代产业工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率的重要指标。而外出务工比例(Laborout)是指本村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外出务工比例越大,说明本地投入的劳动力越少,从理论上讲,外出务工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应该是负向关系。

(3)空间关系及其测度。本文使用空间权重来测度空间关系变量,空间权重是具体化研究对象外部周围的空间因素对其影响的机制和方式,对空间计量模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其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模型估计的最终结果。目前,根据已有研究的成果,主要有3种主流的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①0-1空间权重矩阵;②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③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其中本文使用第一种方法即0-1空间权重矩阵方法,0-1空间权重矩阵是依据地理是否相邻来设定,地理相邻的地区被赋予“1”,否则赋予“0”,该权重矩阵定义如下:

Wij=1 区域i与j相邻0 区域i与j不相邻

(4)控制变量的选择与测度。关于控制变量,与Chow(1993)一样,本文控制了农业土地投入的变量。农业土地投入会影响乡村经济增长,同时土地的类型直接和当地的二、三产业的结构、以及农民工外出务工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与Chow(1993)、胡永泰(1998)、Dekle(2013)等文献一样,本文同时控制了资本投入。同时,本文还控制了影响乡村经济增长的一些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农村村干部的特征因素、基础设施以及制度和政策因素。

三、 数据及其描述性统计

本文观测单位是2011年安徽省境内224个行政村,数据来源于2012年开展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24份,回收224份,有效率100%。各个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和表2。

四、 估计结果及其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这里需要估计的模型可整理如下:

基本模型:

对于基本模型(2式)可采用一般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但是对于空间滞后模型(3式)和空间误差模型(4式),由于最小二乘法在空间计量模型中估计的缺陷(Anselin,1988),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来克服这些缺陷。

2. 模型估计结果。如果空间依赖性存在而没有考虑,会给回归结果带来偏误。因此,需要对因变量进行全局自相关指标及相应检验,估计结果如表所示。人均GDP的莫兰指数I,吉尔里指數C和Getis-Ord指数检验结果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表明,强烈拒绝“无空间自相关”的原假设,即认为存在空间自相关。

从表3可知,这三个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均强烈拒绝“无空间自相关”的原假设,即认为存在空间自相关。endprint

通过比较OLS回归和考虑空间因素的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结果,核心的变量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都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我们在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与核心自变量相关,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

我们以人均农村生产总值为因变量,考察了产业结构转换对乡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关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第1列中,我们使用了基本的OLS回归模型。为了剔除地理位置的因素对回归结果产生偏误,我们在2列~3列中使用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利用0-1空间权重方法构建空间矩阵。

关于人均农村生产总值回归模型中,考虑空间因素后,方程拟合优度更高一些,一方面说明考虑空间因素的模型更优,另一方面说明模型结果的稳健性较好。通过LM检验和SM检验的P值在1%显著性水平显著,可以判断SLM和SEM模型都是合适的,但从R的平方大小来判断,SLM模型的结果更优,因此,我们在讨论模型结果时,以SLM模型估计结果为准,进行分析与讨论。

3. 结果讨论。

(1)现代产业发展对村庄生产总值的影响。从计量结果来看,我们建立的以现代产业工人比例代替现代产发展的指标对于按地域计算的社会生产总值回归,现代产业的发展对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现代产业不仅能造福当地,还能惠及民生。我们发现,无论是否考虑空间因素,现代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呈正向相关关系,说明具备现代产业的村庄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产业结构转换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增长,验证了高帆(2003,2007)的观点。

(2)外出务工对村庄经济增长的影响。外出务工比例对经济增长负向显著。关于劳动力外流会对乡村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杜鹰(1997)认为劳动力外出并不必然导致农业产出下降,而Nyberg和Rozelle(1999)认为劳动力外流一定导致了农业产出下降,但会被资本增加抵消。就本文的结论来讲,乡村经济的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之前学者的都以农业产出作为衡量乡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但现在的乡村经济结构来看,虽然农业仍占较大比例,但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经比之前有较大幅度提升,因此,当外出务工比例越大,本地劳动力就越少,那么乡村实际劳动力投入量就会减少,这种减少不仅体现农业投入上减少,可能还有二、三产业劳动投入量的减少,显然会对乡村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空间依赖关系对村庄经济增长的影响。传统模型存在一个假设:各个区域之间不存在经济上的互动性,然而目前的要素市场是开放性的市场,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可以自由的跨区域流动,经济零互动关系的假设显然不符合现实,可能会带来估计上的偏差,特别是对于相对面积较小的一个县域内的村庄来讲更是如此,各村镇的经济联系可能更加紧密。通过对空间计量模型和基本的OLS模型估计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空间计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整体显著性比OLS回归结果有所提高,这种方法提高了回归分析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服力。没有考虑空间因素的基本OLS回归模型高估了现代产业转换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说明一个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不仅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地区空间溢出效应的制约,这个结果支持了以前的研究结论(林光平等,2005;胡荣才等,2012)。

五、 结论

本章利用安徽省224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验证了产业结构转换对村级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可归纳如下:

首先,村庄内产业结构转换能显著促进村庄经济的增长。其次,村民外出务工对村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计量结果来看,外出务工比例提升对乡村社会总产值负向显著,外出务工比例每提高1个单位,乡村社会生产总值就会降低-0.59%,符合我们的预期,对于一个区域经济来说,外出务工比例大意味着在本地务工的劳动力比例较小,当外出务工比例越大,本地劳动力就越少,那么实际劳动力投入量就会减少,显然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最后,村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关系。从计量结果来看,考虑空间因素后,方程拟合优度更高一些,一方面说明考虑空间因素的模型更优,另一方面说明模型结果的稳健性较好,通过LM检验和SM检验的P值在1%显著性水平显著如果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可能会高估产业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说明村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显著空间依赖关系。

参考文献:

[1] 柳建平.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9,(3):65-75.

[2] 喬榛,焦方义,李楠.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J].经济研究,经济研究,2006,(6):73-82.

[3]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53-61.

[4] 毕先萍.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评论,2009,(1):48-53.

[5] 杜鹰.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7,(6):4-11.

[6]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6):25-37.

[7] 胡荣才,彭志良.中国省域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Finance,2012,2(1):36-44.

[8] 林光平.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4(S1):71-86.

[9]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103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41261024)。

作者简介:金倩(1983-),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詹姆斯库克大学管理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引进人才,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旅游管理;薛岩龙(1980-),男,汉族,陕西省蒲城县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政策、创新管理;李翔(1987-),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收稿日期:2017-09-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