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生命铺就脱贫之路

2017-09-22邱海鹰游青郑妍

中国扶贫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大坡老村工作组

邱海鹰+游青+郑妍

战鼓声声催人急。就在脱贫攻坚关口,邓小平故里——四川省华蓥市政协机关干部、时年55岁的老党员周明川,来到该市贫困村禄市镇大坡老村,成了驻村工作组的一员。

彼时的大坡老村,是一个“穷得慌”“闹得凶”的弱村、乱村,全市典型的“老大难”村。

面对重重困难,周明川等人没有退缩。进村第一天,他们就立下誓言,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不摘“穷帽”不离村的鲜明态度,将脱贫攻坚作为当仁不让的光荣使命。

周明川带领大坡老村群众苦干实干,不到两年时间,贫困村完全变了样:村级组织力量增强、干群关系“亲”加“清”、基础设施大改善、村民收入大增长、幸福指数大提升、矛盾纠纷大幅降……

正当大坡老村蒸蒸日上之时,57岁的周明川却倒下了。历经570余个昼夜的艰苦鏖战,2017年6月29日16时,周明川积劳成疾引发心源性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倒在了脱贫攻坚最前线。一颗无比眷恋脱贫攻坚事业、无比牵挂大坡老村贫困群众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周明川去世后,中共华蓥市委作出决定,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英雄归去,英魂永存。

心系扶贫事业,心忧贫困群众

2015年11月底的一天下午,华蓥市政协党组正在研究派谁参加大坡老村驻村工作组时,政协办公室干部周明川突然“闯”了进来。

“我可以去大坡老村扶贫。”周明川的话让在场领导非常惊讶,而更多的则是担忧:“驻村工作辛苦得很,你还有几年就退休了,身体受得了吗?”

最初,华蓥市政协并未考虑让周明川驻村。除了年龄问题,周明川还有80多岁的父母和5岁的孙子需要照顾,他唯一的儿子又在外地务工,一旦驻村,就难以照顾家庭。

“老周,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你是老同志,不一定吃得消,多考虑下。”领导再次劝说他。

“明川,驻村工作那么辛苦,你不是年轻人了,来回奔波把身体搞垮了怎么办?”妻子担心他。

“爷爷,您别走,别走!”孙子不舍他。

“我去驻村,相信我既能搞好扶贫工作,又能照顾好家人。”面对领导的关心和家人的担忧,周明川的决定没有改变。

就这样,倔强的“周老头”拎着被褥和日常用品,带着对农村的特殊感情,毅然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成为华蓥市驻村工作组年龄最大的干部。

“我后来才知道老周坚持要到大坡老驻村的主要原因。”和周明川共同战斗了大半年后,大坡老村“第一书记”李杰从一次偶然的谈话中了解到真相。周明川的老家在禄市镇走马岭村,与大坡老村相邻。由于他在驻村前几乎每周都要回老家照顾父母,所以对大坡老的村情十分了解。

彼时的大坡老村,第一个村情是“穷”。全村共2094人,贫困人口达2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基础条件落后,村集体产业只是一个“空壳子”。

第二个村情是“散”。从2014年到2015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先后被责令辞职,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因经济问题受到党纪处分,村级党组织涣散、干群关系紧张,“两委”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第三个村情是“乱”。大坡老村地处华蓥市与前锋区交界处,又是广安市港前大道过境村,征地拆迁的利益冲突多、矛盾纠纷多,每年到市里上访近百人次。

驻村工作组还面临一个现实难题,大坡老村驻村工作条件甚差,没有像样的活动室,连日常的办公、吃饭、住宿都成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驻村工作组成员只能搭地铺睡觉,吃饭要去村里的食品厂“搭伙”。有次领导到大坡老村调研,也只能在村活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开会谈工作。

“这里越是困难,就越说明我们来对了。大家要全力以赴、想点办法,让乡亲们早点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我们驻村的目的!”周明川的话语掷地有声。

扑下身子干事,倾情为民办事

1984年,周明川参加工作,成为禄市镇农技校一名教师,是家里第一个端“国家饭碗”的人。

此后的30余年,从乡镇到市级机关,从农技教师到正科级干部,所有熟悉周明川的领导、同事、农民朋友都这样评价他:他熟悉农村,了解农民,擅长群众工作,知道农民在想什么,能站在农民的立场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在港前大道的征地拆迁中,不少大坡老村村民都希望能多爭取一些额外利益,迟迟不肯签订拆迁协议。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周明川和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成员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面对干部,他劝大家不管拆迁户话语有多激烈,态度有多对立,都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忍耐;面对群众,他又反复讲政策、摆道理、算细账,既帮他们争取应有利益,又劝他们打消不合理的诉求。

“一次说不通,我们就去第二次;二次说不通,那就去第三次……工作总会做好的。”周明川这样说。

最终,49户征地拆迁户全部签订了协议,港前大道大坡老段建设如期开工。

面对大坡老村积贫积弱的现实状况,周明川充分发挥自己在农村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与另外3名驻村工作组成员一道,走村入户察实情、深入田间问民需,为大坡老村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发展、基层阵地建设、一户一策帮扶等脱贫规划。

“老周虽然只是驻村工作组的一名成员,但很多时候却是我们的‘主心骨。离开了他,好多工作我们都拿不下来。”大坡老村党支部书记唐小峰说。两年来,周明川和驻村工作组多方争取、筹集项目资金300余万元,修建了通村公路7.8公里、便民路4公里,实现了户户铺设便民路,院院连接硬化路,还筹集了29万元兴修水利设施。

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同时,周明川又根据村情,建议村里引进业主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在引进发展花椒产业过程中,周明川积极为村集体、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争取应有利益。“光有产业还不行,必须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贫困户受益。”经他据理力争,与业主反复磋商,业主同意用工优先考虑本村贫困户,同时村集体利用19.9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入股产业基地。目前,近半数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收益3.3万元,村上长效扶贫有了财力保障。endprint

周明川喜欢“管闲事”。产业发展、矛盾化解、低保办理、学生读书……只要他知道,都会尽心尽力去办。

今年18岁的贫困户黄绍涛是大坡老村的一名孤儿,从小不爱读书,又比较顽皮。为了教育他,周明川几乎踏破了黄绍涛家的门槛,给他讲道理、举例子,还为他联系了一所铁路技能學校。无奈黄绍涛对读书实在不感兴趣,最终还是选择了外出务工。尽管如此,周明川仍然尽可能地帮助他。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时,看到黄绍涛对建房一窍不通,周明川全程参与选址、打地基、建房、粉刷等工程。房屋建成后,黄绍涛将一把新家的钥匙留给了周明川。在这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心中,周明川就是自己的父亲。

“他去世前还在帮我,早晓得我就不给他添麻烦了哇!”周明川去世后,大坡老村3组贫困户李得碧惋惜不已。李得碧的丈夫多年前去世,儿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一年多来,李得碧家在周明川和其他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发展起以山羊、鸡、鹅等家畜家禽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就在去世当天,周明川还帮李得碧填写了临时救助申请表,打算在下午开完会后就去市民政局办理。未曾想,这张揣在周明川身上的申请表竟然成了遗物……

通过周明川等驻村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村级党组织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新上任的年轻村干部站稳了脚跟,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大坡老村有了文化服务综合体、文体小广场,配齐配全了农家书屋、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调解室、广播室、远程教育中心,兴建了便民服务店、电商平台等,村民还自发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

最重要的是,凭着周明川一帮人的狠劲儿,村民的生活改变了。大坡老村的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234人减少到目前的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2%下降到0.24%。两年来,周明川等人把党的好政策传递到每一个村民的心中,村里的上访数量大幅下降。

敢于担当责任,严守做人底线

周明川凡事都爱“较真”,在他心目中,把公家的事办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平时他挺宽厚、随和的,但如果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老周那张脸一下子就严肃起来。”在大坡老村贫困户的首次甄别过程中,由于调查摸底基础工作不仔细,致使1户贫困户的基础资料出现了错误,驻村工作组成员唐孝刚至今记忆犹新。

“不仅这户贫困户要重新修正,我建议所有已作过甄别的贫困户全部再核实一遍。”在周明川的坚持下,驻村工作组连续加班,直到反复确认资料无误后,才重新上报。

与周明川共事的近两年里,大坡老村驻村工作组的年轻成员一次次领教了周明川的较真劲儿。

“村里好不容易争取到几百万元项目资金,肯定要找一个懂行的人来指导项目的具体落实。”在“第一书记”李杰看来,这个人非周明川莫属。让年轻干部差点吃不消的是,在验收沟、池、路、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五改三建、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进度时,周明川带着大家冒严寒顶酷暑,围着项目连轴转,但凡发现任何一点问题,都要让施工方整改重来。事后,年轻干部从埋怨逐渐变为敬重和感激,“最终确保了工程质量,没遭老百姓骂娘。”唐孝刚感慨地说。

在原则问题上,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家人,周明川从不“犯糊涂”。周明川的老家禄市镇走马岭村在广安市过境高速公路拆迁范围内。他的妹妹得知禄市镇分管拆迁工作的负责人是周明川曾经的下属,希望周明川能帮忙打招呼,多争取一些利益。

“大哥,我这辈子没求过你啥事,你就帮我这一次吧!”妹妹直接来到周明川的家中,向大哥求情。

看到妹妹哀求的眼神,想到兄妹情深,周明川深埋于心的亲情被深深触碰。但在亲情与原则的碰撞中,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不管你是埋怨我还是恨我,我都没法帮你。如果我不讲规矩帮了你一个,那其他人怎么办?”看着哥哥为难的样子,妹妹哭着离开了周明川家。直到周明川病逝,妹妹再也没有为这件事找过任何人。

驻村工作中,周明川和其他年轻干部一起,打地铺、吃泡面、喝白开水;工作中,周明川不摆“老资格”、不摆架子,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他越要冲锋在前。工作顺利完成了,周明川又把功劳全都推给大家。

“老周太辛苦了”,大坡老村党支部书记唐小峰说,“在驻村工作的一年半时间中,周明川吃住全在村,一旦遇到不加班的周末或假期,本就疲惫不堪的他,还要到居住在邻村的父母跟前尽尽孝道、回到家里尽尽责任,弥补自己心里对妻子的亏欠……”

贫困户、父母、家人……几处奔波、几处牵挂,疲倦和劳累也一直“缠绕”着周明川。早在2016年夏天,因为过度劳累,周明川就已经感觉有些不对。

“老周,你最好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面对大坡老村同事的好意,周明川笑着说,“没事,我身体好得很。”。

“明川,工作重要,身体也同样重要。如果吃不消,你回来休养,我们重新选派一名干部接替你。”面对组织的关怀,周明川说,“中途换人,别人还以为我干不下来!”

面对家人,周明川从来没有将“疾病”“忧愁”带回家。

周明川,终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没能等到大坡老村贫困“摘帽”验收的那一天,但党旗依然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线,战友们继续着他未竟的事业,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在忘我工作,沿着他用生命铺就的脱贫之路砥砺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坡老村工作组
老村
老村 “老班庄”
肖幼率工作组赴戴家湖涵指导抢险
作家变成画家
梧州建城的传说
32个工作组印迹 >
《老村老树老乡亲》中国画
磁县政协专题听取委员工作组2015年工作汇报
道是梨花不是
隧洞开挖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在吉林汪清县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