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保护研究
2017-09-22宋运娜王明政
宋运娜+++王明政
[摘要]小曲子是民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勤小曲子进行研究,进而保护、传承好这种具有浓郁地域性的、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勤;小曲子戏;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36-02
民勤小曲子作为民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曾多次实地调研,并查阅大量资料,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保护民勤小曲子,使这种具有浓郁地域性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
2016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该文件对民勤小曲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民勤小曲子的现状,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其保护工作:
一、民勤小曲子的保护亟待加强
(一)开展民勤小曲子剧种普查
对民勤小曲子的存在现状开展系统、全面的调研和统计,建立民勤小曲子剧种数据库和网络平台。民勤小曲子剧目多,已知名的有100多种,现在记录到的有50余种,已经整理出来的有20多种。潘富堂手抄本60种,1956年提交甘肃省文化局,现在收藏于甘肃省的文化艺术研究室。民勤小曲子的表演者口传的剧目就有50余本,其中20多部是独有剧目。新中国建立后整理的剧目如《闹书馆》《下四川》《小姑贤》等现在还在演出,新编剧目《周月月》对小曲子的剧本、表演、音乐、舞台美术都做了尝试和创新。各种曲调,各地在不同年代都根据时代的发展增添新内容的唱词,或抄写出来,或口传心记。笔者曾见到一位小曲子表演者,该妇女一字不识,完全通过口传心记,记下了演出的所有曲词。民勤县文化馆多次组织人力走访歌手,现场录音录词,广泛搜集,荟萃成集,供业余演出队演唱。建议由民勤县文化主管部门出面,在李玉寿、吴开诚、薛启瑞等的帮助下,进一步收集、整理民勤小曲子曲本,形成完整的民勤小曲子曲本,并正式出版发行。笔者已经将吴开诚编著、薛启瑞谱曲、民勤县通用电脑公司2008年8月编印的《新版民勤小曲集》收集、整理、校对完成。
(二)实施民勤小曲子振兴工程
首先,将民勤小曲子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次,争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濒临消亡的民勤小曲子,积极开展音像录制工作。具体建议民勤县文化部门出面实施优秀民勤小曲子音像集萃计划。民勤县苏武乡川心村二社的彭宝瑞是民勤小曲子戏的传承人,2006年被民勤县政府授予“地方戏表演艺术家”称号。在民勤小曲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宝瑞等老艺人的帮助下,刻录民勤小曲子的光盘,形成完整的民勤小曲子的音像资料,以利于更好地保护民勤小曲子。
(三)保护民勤小曲子
将民勤小曲子的优秀曲目搜集、整理并出版。民勤小曲子的代表性曲目,计有《九老品茶》《八仙笑春》《八洞神仙》《苏武山传奇》《苏武牧羊》《王昭君》《玄奘进凉州》《王祥卧冰》《钟馗记》《赶骆驼》《走驼城》《双骆驼》《采茶女》《笑胭脂》《俏媳妇》《盘锅台》《看河灯》《小采茶》《乌龙雨》《师徒相亲》《鸳鸯谱》《月光带》《观灯》《咕噜拐》《功曹记》《灭蝗虫》《大赐福》《二瓜子吆车》《打懒婆》《怕老婆顶灯》《赃官告状》《闹老爷拜师》《方四娘》《不见黄河心不甘》《周月月》《瞎子观灯》《师徒过河》《闹书馆》《闹老爷》《亲家打架》《转亲家》《霜毙青枣》《汗衫记》《劝父留母》《杨八姐闹馆》《箍马盆》《麒麟送子》《门当户对》《大保媒》《花亭相会》《打巡警》《华北被人欺》《抗倭记》等50余部代表作品。开展民勤小曲子收徒传艺工作,民勤小曲子的传承人彭宝瑞等招收徒弟,将民勤小曲子传承下去。收集整理出版民勤小曲子的戏曲图书,切实保护好民勤小曲子的生态环境。
二、大力支持民勤小曲子的演出
加强民勤小曲子的展演活动。在民勤县内有计划地组织民勤小曲子巡演。把民勤小曲子的演出纳入“乡村舞台”“送戏下乡”等公益性演出活动,把优秀的民勤小曲子剧目推向市场。每年举办一次民勤小曲子戏剧节,如2016年春节第三届民勤小曲戏艺术节暨“文化之乡·和谐民勤”活动,2017年春节第四届民勤小曲戏艺术节暨“文化之乡·和谐民勤”的演出活动。在戏剧节演出中,发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优秀民勤小曲子表演艺术家王曰寿、姚华、李恒润、吴开诚、曹宗让、王兰花、王兴多、彭宝瑞等,一直在各个班社之间演出,通过他们培养优秀的民勤小曲子人才,培养的青年演员有柳生军、武开兴、何春梅、李金鹏等新秀。在民勤县政府支持下,将民勤小曲子的表演场地、时间确定下来,改变以前只有春节才有小曲子表演的现状,让民勤小曲子表演常规化、制度化,以利于民勤小曲子的推广普及。2015年4月,民勤县“万家乐曲艺社”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民勤小曲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又上了新台阶。
三、改善民勤小曲子的演出条件
结合“乡村舞台”建设,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戏曲演出聚集区。明代,民勤有关庙戏台、财神庙戏台;清代,民勤有灯山楼戏台、火神庙戏台、东湖大庙戏台、雷台乐楼、龙王宫乐楼,苏武庙戏台、枪杆岭山娘娘庙戏台。其中,关庙戏台最好,后来因为庙内改修学校,戏台被拆除了。2015年,民勤县政府在苏武山庙戏台、枪杆岭山娘娘庙戏台,利用当地的戏台进行民勤小曲子演出,并获得极大的成功。民勤县群艺馆、文化馆也设置了民勤小曲子排练演出场所。民勤各乡镇的集市都有老戏台,如泉山镇的老戏台就可以加以利用,东镇大庙非常精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春节,民勤沙漠公园的演出场所就受到群众的欢迎。
四、加强民勤小曲子的普及宣传
第一,加强学校民勤小曲子的教学,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勤小曲子的教學,推动民勤小曲子进校园,支持民勤小曲子艺术表演团体到学校演出,对到学校演出的民勤小曲子剧目的内容质量严格把关,增加民勤小曲子节目比重,力争每年让民勤中小学生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的民勤小曲子演出。鼓励民勤中小学特别是民勤一中这样的重点中学,建立民勤小曲子社团和兴趣小组,特聘民勤小曲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宝瑞等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鼓励开展校园民勤小曲子普及活动。2017年春节文艺汇演中,小女孩严依晨上演的《张连卖布》,让人们看到了民勤小曲子传承的希望。在民勤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让民勤小曲子进入民勤中小学的课堂,让“沙乡飘移的文化记忆”在沙乡扎根,走进每个民勤孩子的心中,以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加强民勤小曲子的评论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设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对民勤小曲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研究所成员宋运娜、王明政、王萍、高原、武砺兴、郑炜华对民勤小曲子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申报的课题“甘肃民勤小曲子的地域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获得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立项。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民勤小曲子的系列论文,对民勤小曲子的地域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第三,民勤小曲子的社会影响力亟待扩大。通过民勤县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民勤小曲子栏目,对民勤小曲子的优秀曲目和表演者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民勤小曲子传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方式,普及和宣传民勤小曲子。“民勤圈子”里的民勤小曲子曲目的推介,起到了宣传民勤小曲子的作用。
200多年来,民勤小曲子伴随民勤人民,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民勤小曲子的保护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学课题。希望被誉为“沙乡人飘移的文化记忆”的民勤小曲子能够在沙乡扎根,继续传承发展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