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免费乘用公交的经济学思考
2017-09-22彭光细
彭光细
摘要:老人免费乘用公交要注意其外部影响,老年人免费乘用公交与货币补贴各有利弊,在老年免费公交问题上,城市政府要审慎地制定、实施相关政策,适时评估这一政策的效果,在讲求效率的基础上注意公平。
关键词:免费公交;经济学思考
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用公交措施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全面实施,这项措施给老年人带来了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伴随带来的益处的同时往往还有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欲从经济学角度围绕公平和效率这两个核心来分析一下老人免费乘用公交政策的负面影响,并且认为这一政策既损害公平又损害效率,应该取消或进行大幅修正。
一、老人免费乘用公交的经济学分析
(一)首先要理解“外部影响”。老人免费乘车虽然是私人的消费行为,但必然对社会上其他人的利益产生影响。公交这种具有竞争性的公共资源,一个座位上有人了,另一个人就没法再坐。而在公共交通资源紧张的场景中,如大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旅游季等,乘车免费相当于降低了老人的私人成本,再加之可能产生的让座/逼着让座,以及原本不需要出行的老年乘客增加,这种消费的社会成本就超出了私人成本,而老人又不能补偿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损失。
(二)乘公交车付钱,这是社会公平交易。对于弱者,给予适当照顾也是公平。但是,弱者也应该适当的负起一份社会责任。中国的公交车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低廉的。这样的低廉还要对老人实行全免并不合适。一是一些老人有较好的经济条件,给他們免费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二是一些老人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对于必要的出行,这一点公交车费不会造成出行障碍。三是对于必要的出行,因为这一点公交车费而犯难的老人是极少的。所以,完全可以撤销全部老人免费乘车,代之以老人半费乘车或货币直补。第一,让有能力的老人适当负起社会责任。第二,把节约下来的政府的这一笔资金用来帮助少数生活相当困难的老人。这样才那实现对于真正困难的老人更多公平。还有,撤销老人免费乘车,实行老人半费或全费乘车,不但让老人知道自己同样负有社会责任,还可以有效减少老人的非必要出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老年人在乘车时受到免费乘车次数的限制或需自己付出一定的车费时,就会在每次乘车前考虑自己的机会成本,也就会大大减少无谓的乘车行为。
(三)老人免费乘用公交优惠政策实施以后最明显的市面情况变化,是老年人乘车数目大增。一些身体硬朗、生性好动的老人,凭着优惠卡,跑遍了城市乃至郊区郊县的许多地方,一些老人甚至几乎天天跨越市区,到听说便宜的地方去买菜。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模式是在一定支付能力的约束下谋求欲望的最大满足。免费大大激励了老人的公交出行,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
二、老年人免费乘用公交与货币补贴利弊分析
(一)公交免费乘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没有分析公交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在短期内,公共交通固定资本的供给缺乏弹性,只能调整可变要素-----劳动(如延长工作时间等)以增加供给;但对公共交通服务的需求却富有弹性,当价格降至零时,变为完全富有弹性,其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可以无限大。(2)忽略了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公交作为公共物品因其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通常存在供给不足,一旦免费,供求缺口会急剧扩大。这种零价格供给会产生超额需求,造成市场的无效率。(3)老年乘免费坐公交会导致过度的拥挤,这也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福利。大量的上班族在此期间因拥挤会产生负效用,尤其是挤不上公交导致上班迟到,造成的问题更多。
(二)如把老年人免费乘用公交改为实行货币补贴,受益主体变得清晰,更利于消费者的自由选择。(1)虽然获得补贴的消费者在收入效应影响下也会扩大对公共交通的需求量,但由于补贴有限,且补贴可以用于其他消费,其扩大的需求量会小于免费时的需求所扩大的需求量。(2)货币补贴所产生的效用大于免费公交所产生的效用,因为消费者可以用增加的补贴选择其他替代消费方案,从而提高总体的福利水平。
三、实施老年免费公交的对策
在老年免费公交问题上,政府必须审慎地制定、实施相关政策,适时评估政策的效果,在讲求效率的基础上注意公平。
(一)平衡好公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公共服务职能。公交公司既有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要求,同时又承担部分公共服务的义务。政府应核算清楚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搭乘公交车的人数次数,以及相应的经营成本。如果成本超出公交公司的承受能力,应该由财政进行相应的补贴兜底。
(二)给老年人乘坐公交车提供社会保险制度上的保障。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乘坐公交危险系数较大,容易发生碰伤、挤压、摔倒等意外事故。赔偿不能完全让承担了公共服务的公交公司来埋单。因此,一方面,公交公司要完善车内设施,尽量提供方便老年人的乘车环境,同时增强安全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发放老年人免费乘车卡时,就应该同时投入资金办理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并且建立专项的老年人救助基金。
(三)对老年免费公交优惠实行限制。如从70岁开始,限制工作日的优惠时段,避开上下班的客流高峰。事实上,国外很多国家,对于老年人乘坐公交,也仅仅是给予了优惠,并非随意免费,如美国,英国,老年人乘公交车均是给予半价优惠,法国和加拿大规定,老人乘坐公交车只是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均没有全免费。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如果让老年人自己拿部分钱乘公交车,哪怕是让他掏很少的钱,他也会大大减少了各种无谓的乘车行为,从而减少了对社会公共资源的随意使用。
(四)取消老年人免费乘用公交采用发放货币补贴的形式提高其收入。如上海把老人免费乘车转换为发放补贴,则是将定向的消费特权改成了个人收入,向老人下放了福利选择权。由于此时“乘公交”再次成为了需要支付价格才能获得的“商品”,老人乘车的私人成本增加,会对其整个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他们的理性出行选择(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就会使得公交资源的配置重新向帕累托效率靠拢。这有利于公交运力的合理配置。同时也减少了特殊情况下的美德与效率困境。
总之,对老年免费公交这一善举,也应采取理性的经济分析,对实施的效果作相应的评估,并依条件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
[2]张思锋:《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3][比]希瑞克斯,[英]迈尔斯:《中级公共经济学》,格致出版社,201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