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语言的碎片化重构

2017-09-22李章星赵欣辰

科技传播 2017年17期
关键词:表情包视觉语言碎片化

李章星+赵欣辰

摘 要 表情包文化形成源于网络语言碎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一种碎片化的视觉语言。它的使用带有强烈的后现代情绪,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碎片化重构、一种情绪化表达。要客观分析其合理性,积极规范引导、介入话语权争夺,将其功用转化为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手段,从而实现网络媒介的主导权。

关键词 表情包;视觉语言;网络斗图;碎片化;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4-0006-02

1 表情包文化的兴起及其使用

表情是互联网社会中的一种语言表达符号,主要分为符号表情和图片表情两种。互联网最早的表情文化是符号化表情。自从198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在电子公告板上创造了第一个微笑表情字符“:-)”以来[1],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符号语言开始进入互联网生活。随后的emoji表情风靡网络世界,深受青年人的喜爱。随着技术的革新,图片表情在近年来迅速占据主导,成为最流行的网络符号。

图片表情又被称为“表情包”,主要有静态图和GIF动态图两种,它通过图片表情+文字、或者动态贴图用以表达某种情绪。表情包一般都具有简洁明了、幽默诙谐,信息含量一目了然等特点,使得它成为青年群体最常使用的沟通符号,在当今各类网络社交平台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并且逐渐辐射到其他年龄阶层。

表情包常见于QQ、微信、微博中,对于某些“不可言传”的内容和情绪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表意作用。2016年年初的“帝吧出征事件”,两岸青年的表情包大战直接掀起了表情包使用的高潮,极速的推动了表情包的使用受众,这一功用被青年群体积极发挥形成了一种“表情包亚文化”。

2 视觉语言的碎片化重构

2.1 网络话语传播的碎片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网络话语权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人们通过博客打开了个体信息传播的新时代。但由于博客的信息传播具有:耗时长,深阅读、辐射广,且具有一定的语言门槛等特点,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网民对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表达与选择,势必会催生网络话语的传播与应用朝着碎片化发展的趋势,微博的兴起就直接迎合这一碎片化过程。与博客的体系写作不同,微博作者不需要撰写复杂长文,而只需要140字以内的只言片语就可以完成信息表达与传播,从而在信息的选择上占据优势。

微博出现直接迎合了信息爆炸时代现代人对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故而迅速发展成为主流,“微叙述”成为主流,例如“微小说”“微电影”“微漫画”等,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短、愈发琐碎的发展趋势,最终如约翰·多恩所言:“一切皆支离破碎,所有的一致性均不复存在。”[2]

2.2 网络语言的视觉化

一般意义而言,当文字不足表达复杂的情感时,人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强调、增强表达感,即所谓“言不足以表意,则手舞之,足蹈之”。同理,在虚拟的网络媒介上,当简单的字眼已经无法承载有效的信息与情绪,就需要借助其他语言形态来表意,于是便直接催生了视觉化的语言。

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图片加上几个简单的文字。例如“杀马特”文化中流行的恶搞贴图“忘了爱”,就是视觉语言的集中体现。通过图片场景的铺叙,加上简单的文字解说,就能撑起复杂的情感故事逻辑,并且达到娱乐、喜剧化效果。随着青年网民娱乐化精神的发展,这种视觉化的语言表达很快得以流行,并且最初的静态图片文字,变成了加闪烁的图片,用以增强视觉冲击力,最终形成现在网络动图,以上的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表情包的两大来源。

综上所述,从长博客的叙述到短微博的表达,再到文字语言弱化的表情包产生,是网络语言碎片化深度发展的必然,也是网络语言视觉化、情绪化发展的大趋势。

2.3 视觉语言的碎片重构

表情包具有情绪化、娱乐化、非理性等系列特点,它并不是一味的碎片,其本身也有一套特定的运行逻辑。它在传统的主流话语之外,重建了一套网络话语逻辑与框架。

表情包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是编辑,即所有网名都可以参与制作与发布表情包。它的重构逻辑直接打破了原有的传播垄断,只要具有娱乐精神,自己制作的表情包就能拥有大量受众。而拥有丰富表情包资源在特定网络情境下(例如斗图),会被视为具有资深的经验和较高的网络地位,使其在虚拟语境中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感,这直接构成了表情包文化不断创新、繁荣的内部邏辑。

表情包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共享,而不是对抗。在表情包大战中,首次使用的表情图会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然而表情包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其资源的共享,从而产生快速链条式的传播。例如在“帝吧出征”事件中,首次使用的表情包被台湾青年网友收藏并使用到斗图过程中,使得大陆网友纷纷添加专属水印。最后,台湾网友主动向大陆网友求表情包资源,双方和解,最初的斗图变成了两岸青年的交流互动,整个事件逻辑推到重构。

3 “网络斗图”的后现代情绪表达

斗图,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斗嘴的图片。该活动兴起于QQ,通过网友在群聊时推送恶搞图片相互娱乐,后来发展到贴吧与论坛上,人为的发帖组织斗图活动,通过在表情图片竞技中获得成就感。目前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的网络斗图,其实是青年群体后现代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其重要特征如下。

3.1 娱乐与狂欢

网络斗图的产生是青年群体的娱乐精神的网络表达。例如2016年“帝吧出征”事件中的表情包大战就产生了“原主题消解的作用”[3]。网络斗图的无主题、任意性、娱乐性、情绪化正契合了后现代主义中其作为“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任何共同的教条”[4]的特点,在斗图的过程中政治、文化的含义统统被解构,成为一种娱乐形式,既“消解作为抵抗”的形式,青年在斗图中的心态“不存在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好玩还是不好玩”[5]。

3.2 玩弄碎片endprint

网络斗图中表情包的运用是视觉化的碎片语言的集中碰撞。它直接契合了博德里拉“玩弄碎片,就是后现代”[5]的观点。“碎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表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后现代文化的首要特征是零散化、碎片化、缺乏连贯性,给人一种拼贴感,与此相应的是情感和历史感的消失。”[6]网络斗图中的表情包来源各异,主题不一,在一个不确定主题的话语下,时刻会发生偏转,即所谓“一言不合就斗图”。斗图的起因与发展都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也没有固定的逻辑,体现了“玩弄碎片”的后现代主义情绪。

3.3 其他后现代表征

最后,网络斗图的整个无厘头过程集中的表现了后现代的诸多表征。哈桑在《何为后现代主义》一文中将其后现代主义归纳为:“不确定性、零乱性、非原则化、无我性、无深度性、卑锁性、不可表现性、反讽、种类混杂、狂欢、构成主义等。”[7]网络斗图所用的表情包基本能涵盖以上所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并直接体现在斗图过程当中。例如产生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凌乱性(无线索)、阵线的无原则转化、种类混杂、狂欢等等特点。在斗图过程中一切的表情包伤害都可以以幽默的形式应对,集中的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娱乐、创新精神。

4 评价与干预引导

表情包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前网络话语乃至社会话语生态的变革。它直接反映了青年群体的乐观、创新精神,以及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彰显了青年人的个性与时代精神。

当然,它也有其负面影响。第一,表情包代表着草根话语的崛起,并人为的设置了语言壁垒,交流必须首先接受其解构文化,而这种结构文化是对传统的叛逆、破坏。第二,表情包的制作与传播辐射了所有的网络公民,由于网民们的素质不一,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低俗、暴力的语言环境[1]。第三,表情包文化的娱乐、解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主流话语的消解与弱化。故而需要对表情包文化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干预引导。

首先,要对青年群体推崇的表情包文化有清醒的认识与定位。表情包文化是青年群体情绪宣泄的一个必要窗口,它有其合理的内生逻辑,同样存在产生、发展、衰落或转型的过程,我们可以引导、可以规范,但不能轻易否定,对其要批判性的扬弃。

其次,在适应碎片化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整合碎片化信息。表情包的碎片化中也有连贯表情包的使用,这种组图形式是對于过于碎片化的图片不足以表达丰富内容的一种补充,我们可以积极利用这种形式整合过度碎片化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净化碎片化信息。对于三俗内容的表情包加强监管,对于不遵守相关规定的涉事互联网企业要采取处罚措施,依靠企业和管理部门共同维护互联网载体的文明、健康发展。

最后,积极参与话语权的争夺,引导视觉化网络语言的风向。针对表情包文化中开放新编辑的突出特点,主流意识形态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表情包的制作过程当中,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从而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满宁.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J].编辑之友,2016(8).

[2]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

[3]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2016,38(9):126-131.

[4]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6.

[5]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2006,43(3):17-24.

[6]陈莉.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24.

[7]伊哈布·哈桑.何为后现代主义[J].王岳川,译.文艺研究,1990(2):157-159.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情包视觉语言碎片化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