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2017-09-22王丽马聪吉吕德芳陈骏飞张智慧王家金刘大会
王丽,马聪吉,吕德芳,陈骏飞,张智慧,王家金,刘大会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曲靖市沾益区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推广站,云南 曲靖 655500;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99;4.湖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中药农业·
云南昭通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王丽1,马聪吉1,吕德芳2,陈骏飞3,张智慧1,王家金1,刘大会4*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曲靖市沾益区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推广站,云南 曲靖 655500;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 丽江 674199;4.湖北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指导原则,对云南昭通天麻仿野生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选地整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地加工、质量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为昭通天麻的仿野生规范化种植管理提供依据。
昭通天麻;仿野生栽培;规范化管理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别名赤箭、明天麻,为我国大宗名贵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1],临床多用于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2]。云南昭通为天麻道地产地之一,所产天麻被称为昭通天麻或云天麻。早在《叙州志》就记载:“贡天麻为叙府之要务,每年派员从乌蒙(今昭通)之小草坝购得,马帮入川,载以官船,直送京都,皇上分赠诸臣,文武要员以获此赏为荣。”民国陈仁山《药物出产辨》收载天麻:“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者均佳。”《中药志》(1959年)收载天麻:“主产于云南昭通、镇雄及四川峨眉、乐山、宜宾,贵州织金、纳雍、贵定等地;此外陕西、湖北及东北各省亦产。以云南昭通产者最佳,销全国并有出口。”周铉研究表明,昭通天麻主要为乌天麻变型,其植株高大,成体球茎椭圆形,含水量低,折干率高,现我国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四川与贵州西部驯化栽培者多为此变型[3]。另外,昭通地处云南东北部,为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很多地方常年阴雨绵绵,雾气腾腾,日照时数较少,为天麻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气候条件。
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周铉研究员在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乡朝天麻林场开展了昭通天麻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经过数年努力,于上世纪70年代初分别实现了昭通天麻的有性繁殖和人工驯化栽培。经过四十余年发展,云南昭通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和人工仿野生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天麻产区和最大的乌天麻产区,现种植面积已超过30 km2,2015年产值已逾30亿元,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乌蒙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本课题组和彝良县小草坝野生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从2012年开始在云南省科技厅项目“昭通小草坝乌天麻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支持下,开展了昭通天麻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从产地生态环境、种质和繁殖材料、栽培、采收与初加工、包装运输与贮藏、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4-7]和规范化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制定。相关技术和规程自2013年起在云南昭通地区的彝良、镇雄、盐津等县进行了培训推广,规范了昭通天麻仿野生种植技术,得到当地麻农和企业的认可。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研究和生产经验总结出本规范化种植管理技术规程,以期为云南昭通天麻仿野生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昭通天麻仿野生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物种、产地环境、选地整地、播种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包装贮藏、质量标准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昭通市的彝良县、镇雄县、盐津县、永善县、威信县、大关县、绥江县、昭阳区等昭通天麻产区的栽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77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昭通天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
ZGZYH/T28-2015道地药材 昭通天麻
DB53/T 684《昭通乌天麻》
3 术语和定义
3.1 昭通天麻
产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彝良、镇雄、威信、永善、盐津、大关、绥江、昭阳、巧家、鲁甸、水富产区的天麻道地药材。
3.2 乌天麻
天麻的一个变型。根状茎短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蓝绿色,茎灰棕色,带白色纵条纹;花期6~7月。产云南东北部至西北部、贵州西部。天麻此变型根状茎折干率特高,是优良品种,在云南栽培的天麻多为此变型。
3.3 米麻
米麻是由种子萌发后原球茎继续生长形成的天麻块茎;或是由白麻、箭麻、母麻分生出较小的天麻块茎个体。一般较小,长度在2 cm以内,重量在2 g以下的小天麻,统称为米麻。米麻繁殖系数较高,宜作扩繁种栽用。
3.4 白头麻
2 cm以上不能抽薹出土的天麻块茎。一般白麻个体较小,长尖圆形,长2~11 cm,直径2~3.5 cm,重量在2~50 g。白麻的繁殖能力强,多作种用,因此也叫“种麻”。
3.5 箭麻
由白头麻长大生长发育成的天麻块茎。块茎后端有颈基(脐点),前端有鹦鹉嘴状的暗红色或绿色混合芽(鹦哥嘴)。
4 栽培物种
兰科天麻属植物乌天麻GastrodiaelataBl.f.glauca S.Chow。
5 产地环境条件
5.1 环境质量要求
空气应符合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土壤应符合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5.2 适宜环境条件
海拔1400~2400 m。生长期最低温不低于-5 ℃,最高温不宜超过30 ℃;年平均气温7.9~12.5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2.5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5.2~21.5 ℃;年日照时数在785.5~1 269.1 h;年降雨量972~1125 mm,空气相对湿度70%~90%,常年多雾,冬季有较大的降雪与霜冻。土壤以黄沙壤为主,土壤质地以结构疏松、通气排水的沙壤土为佳,土壤pH 4.0~6.5,土层厚度30 cm以上,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质地均匀,物理性状好,含水量常年保持在50% 以上;地形宜选择坡度在5~30 °的坡地种植。冷凉高寒山区,选择在阳坡种植天麻;低海拔高温地区,选择在阴坡或林下种植天麻;半山区,选择半荫半阳坡。
6 选地整地
6.1 选地
在昭通天麻主产区彝良、镇雄、永善、大关、威信、盐津等县区,选择阴雨绵绵,多雨潮湿,雾气大、稀疏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杉树、花楸)林区做为种植地。采用林下仿野生种植。种植地一般富含丰富的蕨类资源。天麻忌连作,要求选择新地或间隔年限在5年以上地块来种植。选地要在种植当年的3月份之前完成。
6.2 整地
天麻种植对整地要求不严格,只需砍掉地面上过密的杂树、灌木,挖掉大块石头,清除土表渣滓,便于操作,不需要翻挖土壤。陡坡的地方可稍整理成小梯田或鱼鳞坑,以利于蓄水。雨水多的地方,栽培场不宜过平,应保持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同时,做好种植基地四周防护。
7 栽培技术
7.1 培育种子
7.1.1 建立种子培育场地 育种场地,选择在管理方便、能避风遮阴的地方,四周不宜与农作物地接壤。现一般选择室内或大棚做育种室。育种室要有保温、保湿和防风设施,有一定散射光。选择室内做育种室,通常采用盆(筐)栽,需清除地面杂物,根据育种量的需要将盆(筐)整齐摆成几排,每排直接留出人行道;选择大棚做育种室,通常采用畦栽,需清除地面杂草,做平地面后做畦,一般畦宽40~60 cm,畦深15~20 cm,畦长根据育种数量自由选择;两畦间隔60 cm,以便人行、观察及授粉操作。
7.1.2种麻选择 种麻的选择要求顶芽饱满、无黑斑、健壮、无创伤、无虫害,块茎卵形或宽卵形,重量在100~300 g的箭麻。
7.1.3种麻定植 种麻在2~4月定植。定植时先在盆(筐)或畦底覆土10 cm,再将种麻按间距3~4 cm(2~3指宽),顶芽垂直向上定植于盆(筐)或畦中,覆土5~8 cm。
7.1.4 种麻定植后管理 保持室内或棚内温度18~25 ℃;空气相对湿度 75%~85%,土壤湿度40%~50%。顶芽出土后,使透光度在30%,忌强光直接照射。种麻抽薹后用竹竿、木架固定,防止倒伏。同时应定期通风通气可防止各种病虫害发生。
7.1.5人工授粉 选择开花前1天或开花后3天内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左手轻轻握住花朵基部,右手用授粉针(缝纫针或牙签)慢慢压下花的唇瓣,让雌蕊柱头露出,然后用授粉针刺入药帽,将花粉块粘放在雌蕊柱头上即可。可采用同株同花授粉或同株异花授粉。授粉时摘掉顶部的4~6朵花蕾,去除顶端优势后,可减少母麻的养分消耗,利于中下部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并提高其饱满度。
7.1.6种子采收及存储 授粉后16~25 d,天麻果实自下而上陆续成熟。待蒴果颜色由深乌变成浅乌,果缝泛白色、表面6条纵缝线突起,但未开裂,手捏果实发软,掰开,果实里的种子为褐色并开始散开,即可采收。采收后种子应及时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应将种子牛皮纸装起来置于3~5 ℃的冰箱中保存,也可以拌萌发菌室温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一周。
7.2 种苗繁育
7.2.1 选材、备材 播种前5~7 d,选择直径6~15 cm新鲜、无病虫害的青冈、花楸、苦桃等阔叶树树干、树枝,边选、边伐、边运到培菌场地;将运回场地的树材锯成长15~30 cm的节段,在木段的一面或两面每隔3~4 cm破一个鱼鳞口,深至木质部,破口时尽量避免弄掉整块树皮。并将备材后剩余的小枝桠砍成5~10 cm的节段。同时,准备壳斗科树的干树叶,播种前一天,将干树叶浸泡1 d,捞出备用。
7.2.2 拌种 将萌发菌栽培种(500 mL/袋)撕成小薄片,放入拌种盆内,将成熟的天麻蒴果撇开,抖出种子,均匀播撒在撕好的萌发菌上,并拌匀。拌种量按4~8颗蒴果拌1袋萌发菌。将拌好种子的萌发菌装进塑料袋,室温避光放置3~5 d,待萌发菌重新萌发后备用。
7.2.3 铺设菌塘 菌塘可以在播种之前铺设也可在播种的同时铺设。在整理好地块顺坡势挖塘,挖宽40~50 cm,长60~70 cm,深25~30 cm的塘,塘底土壤干燥时须浇水,使土壤湿润。在塘底按菌材断面间距2~3 cm,节段间距3~4 cm摆放三行菌材,每行5~10列,所有菌材与坡呈平行排列;菌材和底土间不留空隙,用土填实,铺满为止,在两排菌材之间放置2~3根小树枝截断,最后用土填好每根菌材之间的空隙。在菌材破口、两端和小树枝上接种5~6段(块)蜜环菌栽培种(每塘菌种量为1.5瓶,500 mL/瓶)。
7.2.4 播种 天麻播种时间由种子的采收时间决定的,一般在6~8月。将已拌入种子并重新萌发好的萌发菌分成小块,在上述摆好的菌材上,从菌塘的一个角起,按3~4 cm的距离摆放一块拌种萌发菌(每塘菌种量为0.5袋,500 mL/袋);然后在播种的萌发菌上撒一层1~2 cm厚壳斗科干树叶(用水泡透)树叶上稀疏铺放一层阔叶树树枝节段,并在树枝截断端口接种1段(块)蜜环菌栽培种(每塘菌种量为0.5瓶,500 mL/瓶)。最后覆土,先覆一层新土,以盖满菌材为宜,并用脚将土层踩紧,再覆表层土,厚10 cm左右。
7.2.5 苗期管理 播种后雨季来临,及时排水防涝。如果雨季迟来,适当浇水,保持培养基质含水量在50%左右。夏季温度高于30 ℃,需在苗床上覆盖树叶、杂草或搭建荫棚降温;冬季温度低于0 ℃,需在苗床表面加薄膜盖、落叶、锯木屑或加厚覆土层进行保温防冻。
7.2.6 白头麻采收 播种后第2年11月~第3年的3月采收白头麻。采收时,将菌床表土去除,戴手套轻轻将白头麻取出,注意不能碰伤种苗。拣出白头麻后,对于那些还不能使用的米麻,可与菌材依原样放入苗床中,覆土盖好,待来年再采收白头麻或箭麻。采收后的白头麻应及时进行移栽。如不能及时移栽可将白头麻按级别装入包装筐中并用塑料薄膜封好放置于干净、阴凉、通风的室内。
7.3 大田移栽
7.3.1 培养菌塘 种植当年4~6月培养菌塘。根据地形地势顺坡向挖菌塘,菌塘的长沿着等高线,宽沿着坡向,一般培养塘长60~70 cm,宽40~50 cm,深20~30 cm。挖松塘底土壤,顺坡向放提前备好的菌材,菌材摆放方向平行于等高线,相邻两菌材断面间距离2~3 cm,相邻两菌材前后间距离为4~5 cm;在菌材断面及破口处均匀地接上优质蜜环菌栽培种和新鲜的小树枝。菌材和塘底土间不留空隙,用用土填实每根菌材之间的空隙,填满为止,最后盖土8~10 cm。
7.3.2 菌塘培养管理 夏季温度高于30 ℃,在菌床表面覆盖树叶或杂草降温。夏季土壤干旱,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使之手握成团,落地能散。雨季及时检查清理好排水沟或撤掉菌床表面土壤上的覆盖物,增加透气性。及时清除天麻塘面和地沟表面的杂草。
7.3.3 选种 选择长5~7 cm,直径1.5~2 cm,重量大于5 g;饱满健壮,无损伤、无感染、无畸形、无病虫害且无密环菌菌索侵染,有性繁殖后的第1~2代的白头麻做种苗,即白头麻要“浆足玉头圆”。
7.3.4 定植 培养菌塘当年的12月~翌年3月进行定植。选择晴天定植。定植时挖开事先培育好的菌塘,先挖开菌塘表土,将菌材露出来,在蜜环菌长势良好的菌材上定植白头麻,通常在靠木段断面及破口处也摆放白头麻,总计每塘放8~20个白头麻,每个白头麻间隔2~3 cm,白头麻摆放时,茎芽朝上,脐眼靠近菌材断端和菌材两边。并在白头麻肚脐眼部放2~3根,长粗2~3 cm的新树枝引菌。摆放好白头麻后,用土填满空隙,把表土复位,覆土厚度以10~15 cm为宜。若种植时土壤湿度过低,应在菌塘上浇一遍透水。
7.4 田间管理
7.4.1 水分管理 移栽后根据土壤墒情早、晚及时浇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40%~60%。6~9月雨季及时清理好排水沟或撤掉菌床表面土壤上的覆盖物,排除多余雨水;10月以后要控制水分,防止雨水过多,土壤过湿,蜜环菌疯长而造成烂麻及天麻水分重、麻形过长。
7.4.2 温度调控 夏季温度高于30 ℃,在菌床表面覆盖树叶或杂草降温。入冬后,要在菌塘上覆盖厚土、 树叶进行防冻。
7.4.3 割草覆盖 4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及时割除天麻种植地蕨草、小灌木等杂草,并将其覆盖于菌塘上,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土壤板结,冬季还可防冻。
7.5 病虫鼠害防治
昭通天麻病虫害的防治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创造有利于天麻生长发育,不利于各种病菌繁殖、侵染、传播的环境条件,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5.1 块茎腐烂病 症状:发病早期染病块茎皮部萎黄或呈现紫褐色、后期中心腐烂、有异臭。湿度过高或过低,透气不良,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选择荒地栽天麻,减少重茬引起杂菌危害。选择排水良好的种植地块,保持菌塘适宜湿度,湿度过大应去掉或减薄覆盖物,使之通风。地下水位高或降雨量大的地区,菌塘宜小和浅,防止菌塘过大过深造成淹塘和土壤过湿。选择完整、无破损、色泽鲜的白头麻做种苗。选择优质的蜜环菌菌种培养菌塘。培养菌塘的菌材要新鲜、无病虫害。
7.5.2 杂菌侵染性病害 症状:主要危害菌材,干扰蜜环菌的生长,进而危害天麻块茎。在菌材或天麻表面呈片状或点状分布,部分发黏并有霉菌味。
防治方法:杂菌喜腐生生活,应选用新鲜木材培养菌材,尽可能缩短培养时间;种天麻的培养土要填实,不留空隙,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可减少霉菌发生;加大蜜环菌用量,形成蜜环菌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
7.5.3 蛴螬危害 症状:蛴螬,金龟子幼虫的总称,昭通习称白土蚕。在地下将天麻咬食成空洞,并在菌材上蛀洞越冬,毁坏菌材。
防治方法: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整地、栽种、收获天麻时,将外出来的蛴螬逐个消灭;在蛴螬成虫盛发期可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或700~900倍50%的锌硫磷乳油浇灌成虫窝。
7.5.4 蚧壳虫危害 症状:主要群集于天麻块茎上为害,天麻被危害部位颜色变深,严重时块茎瘦小停止生长,有时在菌材上也可见群集的粉蚧。
防治方法:粉介防治较难,主要采取隔离消灭措施,因粉介群集在土壤中,难以用药剂防治,天麻采收时若发现块茎或菌材上有粉介,则应将该穴的天麻单独采收,同时将菌棒放在原穴烧毁。
7.5.5 白蚁危害 症状:危害天麻块茎和菌材,还啃食蜜环菌的菌索和菌丝,严重时天麻和菌材被食光。
防治方法:种植场地选择远离蚁源的地点,一旦发现栽培场地表土层或者沙有隆起现场,可扒开土或沙,进行人工捕捉灭杀,也可用灭蚁灵诱杀。5~6月白蚁分群时,悬挂黑光灯诱杀;将80%亚砷酸加入15%水杨酸和5%氧化铁或60%亚砷酸加40%滑石粉配成粉药,沿着蚁路寻找蚁穴,施药杀害;或在栽培场地四周或菌材及鲜材上放几块松木板,引蚂蚁到松木板上予以消灭。
7.5.6 鼠害 症状:要是在菌塘下打洞筑穴并咬坏天麻块茎,同时鼠类在菌塘中打洞造成空气进入使菌材感染杂菌,破坏天麻的生长环境。鼠害严重时也能造成大面积减收或绝产。
防治方法:利用鼠类的天敌,如猫、猫头鹰、黄鼬、蛇等捕食鼠类,减少鼠类数量,控制鼠害的发生;利用捕鼠夹、捕鼠笼、捕鼠箭、电子捕鼠器等进行器械捕鼠;用磷化锌、溴敌隆等,依据药剂的使用方法配置毒饵,旁晚时将毒饵放置田埂或鼠洞周围,每五米放置一堆,于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进行补投,补投至害鼠停止取食为止。死鼠要深埋,防止二次中毒。
8 采收
8.1 采收时间
定植当年11月~次年3月。
8.2 采收方法
先用挖锄铲去表层土,然后戴手套用手扒开土层,小心取出天麻,严防器械损伤。
8.3 菌床清理
天麻采挖后,及时清理菌材,可再利用的菌材留在菌床内,发现感染杂菌的菌材或腐烂过度的菌材可风干做柴烧。
8.4 运输及贮存
采收的天麻不耐长途运输,若需长途运输,需用透气性好的装载工具(如竹篓)并加上少量海花或蕨草保持新鲜。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不得与农药、化肥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鲜天麻运回应及时加工,如不能及时加工,应置于库房存放,库房应具备阴凉、通风,贮存期为1个月,注意防虫蛀和霉变。如冷库贮存,控制温度在3~5 ℃,湿度在70% 以上,贮存期为3个月。
9 产地加工
9.1 分拣、清洗
天麻运回加工场地后,按天麻大小进行分拣。一般分为4个等级,一级麻单个重量200 g以上,二级麻重量150~200 g,三级麻重量100~150 g,100 g以下和碰伤挖断的为四级麻。分拣后的天麻运往清洗车间,先用高压水枪冲去表层泥土,再用毛刷小心洗净。清洗天麻时不要去鳞片,不刮外皮,清洗过程中小心保护顶芽,避免损伤。洗净的天麻放置时间不能过长或过夜,要及时蒸煮,以保持新鲜的色泽和质量。
9.2 蒸制
洗净的天麻及时运往蒸制车间进行蒸制加工。天麻按大小分别放入蒸笼中蒸制,待水蒸气温度高于100 ℃以后,250 g以上天麻蒸35~40 min,200~250 g天麻蒸30~35 min,150~200 g天麻蒸20~25 min,100~150 g天麻蒸15~20 min,100 g以下天麻蒸10~15 min。以蒸透未见白心为度,未透或过透均不适宜。
9.3 晾冷
蒸制好的天麻摊开晾冷,晾干麻体表面的水汽。
9.4 干燥
9.4.1 高温烘制 晾干水汽的天麻及时运往烘房,均匀平摊于竹帘或木层架上。将烘房温度加热至40~50 ℃,烘烤3~4 h;再将烘房温度升至55~60 ℃,烘烤12~18 h,待麻体表面微皱。烘烤过程中烤房要装鼓风设备,吹风排干烤房湿气,以利天麻脱水干燥。
9.4.2 密封回潮 高温烘制后的天麻集中堆放于回潮房,在室温条件下密封回潮12 h,待麻体表面平整。
9.4.3 低温烘制 回潮后的天麻在45~50 ℃条件下继续烘烤24~48 h,烘至天麻块茎有5~6成干。
9.4.4 回潮定型 回潮方法同9.4.2,回潮后麻体柔软,进行人工定型。
9.4.5 反复烘干 重复步骤9.4.3~9.4.4直至烘干,直至天麻水分低于12%(应符合药典的要求),整个烘干过程需10~15 d左右。
10 质量要求
10.1 感官指标
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指标要求
10.2 质量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天麻项下测定方法及要求,天麻水分≤14.0%,总灰分≤4.5%,浸出物≥15.0%,天麻素(C13H18O7)和对羟基苯甲醇(C13H18O7)的总量(干重)≥0.35%。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总六六六≤0.01 mg·kg-1,滴滴涕≤0.01 mg·kg-1。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铬≤1.0 mg·kg-1,铅≤0.8 mg·kg-1,镉≤0.2 mg·kg-1,总汞≤0.02 mg·kg-1,总砷≤0.3 mg·kg-1,二氧化硫≤0.05 g ·kg-1。
11 包装、贮藏和运输
11.1 包装
将检验合格的产品按不同商品规格分级包装。包装物应洁净、干燥、无污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在包装物上应注明产地、品名、等级、净重、毛重、生产者、生产日期及批号。
11.2 贮藏
加工好的干天麻应有专门的仓库进行储藏,仓库应清洁卫生具备通风除湿设备,货架与墙壁的距离不得少于 30 cm。离地面距离不得少于30 cm。水分超过12%的天麻不得入库;入库天麻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必要时应定期进行翻晒。
11.2 运输
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运输工具。运输过程应防雨、防潮。严禁与其他有 毒有害物混存混运。
[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7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9.
[3] 周铉,杨兴华,梁汉兴,刘成运.天麻形态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
[4] 刘金美,田治蛟,戴堃,等.昭通乌天麻最佳采收期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151-1154.
[5] 葛进,刘大会,崔秀明,等.昭通产乌天麻的变温干燥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5,46(24):3675-3681.
[6] 王丽,刘大会,季鹏章,等.天麻/云南名特药材种植技术丛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7] 刘大会.构建昭通天麻产业科技支撑体系[J].致富天地,2013,03:11.
StandardizedManagementofImitativeWildCultureTechniqueforGastrodiaelataBl.inZhaotong
WANGLi1,MACongji1,LYUDefang2,CHENJunfei3,ZHANGZhihui1,WANGJiajin1,LIUDahui4*
(1.InstituteofMedicinalPlants,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Kunming650205,China;2.ZhanyiTechnicalextensionstationofbiologicalresourcesdevelopmentinQujing,Qujing655500,China;3.InstituteofAlpineEconomicplant,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Lijiang674199,China;4.CollegeofPharmacy,Hube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Wuhan430065,China)
According to the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GAP),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imitative wild culture technique forGastrodiaelataBl.in Zhaotong was drafted.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clud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ite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disease and pest control,harvesting,packaging,producing area processing and quality requirement.It could provide guidance for imitative wild culture technique ofG.elatain Zhaotong.
GastrodiaelataBl.;imitative wild cultivation;standardized management
2016-06-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K13B04);云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2CG022);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014HB040)
*
刘大会,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和中药栽培;E-mail:juhuacha2007@sohu.com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