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在明媚的午后飘扬
2017-09-21
初见措卓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远处的雪山林立叠嶂,广袤无垠的荒原向天际绵延,明媚的阳光穿透云朵发出耀眼的光芒,汽车在蜿蜒的国道上向天的尽头驶去。这一天,县发改委组织我们“结对认亲”前往门士乡扶贫点看望帮扶对象。一路颠簸,200多公里的路途中,我脑海里一直想象着关于帮扶对象的一切。三小时后,我们到达目的地。由于帮扶对象人数多,居住分散,此行我们只能在乡政府集中看望慰问他们。
朴实善良的笑容,自然黝黑的皮肤,色彩艳丽的藏服是他们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人群外,我寻觅到了我的帮扶对象--措卓。她和孩子孤零零地站在墙角,让我顿时心怀悲悯。1985年出生的措卓天生语言残疾,离婚后和儿子尼玛桑保相依为命,平时依靠哥哥和村长的帮衬度日,没有经济来源,家里的两头牦牛就是生活的全部支柱。措卓和孩子得知我是帮扶人后,互相敬献了哈达。虽然语言不通,但她脸上露出了感激的微笑。看我注意到她和孩子干净的藏服下难掩泥泞的裤腿和鞋子,翻译告诉我她的家很远很远,我顿时心情又复杂了。
“仓促”的帮扶后,我一直记挂着这对母子。于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两位援友又踏上了第二次探望之路,这一次,我们要把温暖送到措卓家里,真真切切走进她的生活。
经过多次折返颠沛,我们才在一位藏族阿佳(藏族结过婚的妇女)的向导下找到了前往措卓家正确的道路。汽车趟过三条河流,在看不到尽头的砂石路和泥沼路上驶向远远的山口,一座泥土堆彻的村落便出現在我们眼前。那一刻,我们兴奋得像是草原上游牧的孩子找到了自己久违没有回过的家。
村落中间一座不足12平米的藏式土坯房就是措卓的家,眼前满目苍夷的木门和破旧的窗子相比头顶的蓝天白云显然让我心酸。措卓抱着儿子坐在土屋前的石台阶上,几条牧羊犬无精打采的在门前闲逛觅食。看到车子停下,措卓小心翼翼的探头张望,仔细一看是我,她兴奋得一跃而起,像个小姑娘一般欢快的朝我们走来,看不出这是一个被生活和病痛折磨着的母亲。
土屋里一张藏式长板凳,菱形花纹布垫上布满油渍。屋子中间是一口大铁炉,炉子里的牦牛粪呼呼地燃烧着,或许只有这个能给这娘俩在寒风肆虐的夜里带来温暖。在藏族同事的翻译下,我了解到措卓生活的更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让儿子尼玛桑保上学。可能是家里许久没有来过陌生人了,小尼桑躲在妈妈怀里哭了起来。我们赶快拆开给他买的玩具,装好电池,小孩特有的天性抱着奥特曼后立刻不哭了,开心的和我们玩了起来。期间,措卓悄然起身,从木柜上的塑料桶里盛了几碗酸羊奶,不知所措的一一捧给我们。她在尽力表达对我们的感激。
面对物质贫穷和病痛折磨的生活现状,善良的措卓没有怨天尤人,虔诚的眼神依旧喜欢仰望蓝天,过早布满岁月伤痕的脸颊始终挂着一丝微笑。临走时,措卓的亲人和村上的干部向我们敬献了哈达,我们在土坯屋前留下了那张永久难忘的合影。
车子渐渐驶出村落,黄昏下,石头堆砌的羊圈旁,措卓抱着孩子久久站着,任经幡肆意飘动,家犬狂吠不止......每一次回头,抚摸脖子上雪白的哈达,都让我不得不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措卓完成心愿。
回到狮泉河后多少个夜里,当我在冰冷的宿舍躲在三层被子里艰难的吸着氧气失眠的时候,不得不想起措卓孤儿寡母还孤苦伶仃的偎依在牦牛粪炉旁,天寒地冻,唯有星空作伴。哦!帮扶路上任重道远...... (作者系 陕西省第八批援藏干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