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前测的作用
2017-09-21冯喆
冯喆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前测分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前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前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案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前测分析,能准确定位教学预设,能合理选定教学行为,能快速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测分析;教学策略
教学前测,是教学之前的测试,它是一项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前测了解学情,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前测产生的数据,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新技能的迁移,所以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前测设计,用数据了解教学起点
(一)问卷调查法
即设计一张问卷(或表格),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教材的教学。例如课前可围绕“你知道什么是××?”“能举出生活中例子吗?”“你在哪里用到过?看到过?”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确定新知的切入点。
(二)个别谈话法
主要用于后继教材的教学,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问题。通过教师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代表的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各自对新知生长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怎样引导学生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预习分析法
即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通过设计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似懂非懂,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学前测的问卷调查如下:
1. 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至少写三个。
2. 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3. 三角形也有高吗?有多少条?
4. 请试着画出所有的高。
5.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如屋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你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节省材料;(2)美观;(3)方便;(4)牢固。
从问卷的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知,从而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确定教学起点。一方面,前测设计要符合学生对前测的知识点的基本认知,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另一方面,前测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展开。
二、前测分析,用数据定位教学预设
(一)课时前测,定位课时目标
围绕具体课时的二维目标展开的教学前测,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更准确的学生起点认知。在知识与能力的前测上,可以了解讲授新课前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来说,如果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探究过程中,不需要探究也明白了,那这种设计就是无效的;如果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难度很大,学生无法回答、不能操作,没有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那么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是失败的。那么,怎样的教学预设才是有效的呢?第一,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它必须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做好前测。
(二)学段前测,掌握年龄特征
具体课时的前测可以准确定位教学预设,但是由于前测的开展存在着时间、人力的局限性,所以教师无法做到每个课时都进行前测。那么,就可以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前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学段或者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测试,主要用于了解学生普遍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兴趣爱好和意志品质等。从而了解学生在这一具体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对于知识的认知、建构存在的差异。
三、前测应用,用数据支持教学行为
(一)前测为教学行为提供数据支持
感性使数学课堂更人性化,更精彩生动,而理性则使数学课堂多了一些数学化。在现今数学课堂追求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本身的东西,应让课堂多一些理性,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严谨、更科学化。而前测就是实现数学课堂科学化的第一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前,针对四(3)班40位学生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前测:
前测(1):你能在线段上表示0.3吗?(能或不能),如果能,请你在下面的线段上表示出来。
数据反馈:不能表示的有28名学生,占70%,回答能的学生中,正确表示出0.3的有5人,占12.5%,表示错误的有7人,占17.5%。
前测(2):1元=( )角,如果下面这条线段表示1元,你能表示出0.3元吗?
数据反馈:知道1元等于10角的有40人,不能在线段上表示0.3元的有6人,占测试人数的15%,能表示的学生中,有25人把线段平均分成了10份,取了其中的3份,正确表示出0.3元,占测试人数的67.5%,有8人表示的0.3元是整条线段的一半少一些,占测试人数的20%,还有1人表示的0.3元是整条线段的一半多一些,占测试人数的2.5%。
通过两次不同的前测,可以得出,学生有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并在使用中接触过小数,能在线段上大致表示出0.3元的占80%以上。这样的数据告诉我们,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有经验基础的人民币入手来开展教学。
(二)前测为教学行为制定最佳策略
教师在设计教学行为时,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不到位,所以,设计的教学行为与预设的效果存在偏差。而通过前测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找到最佳的策略,它能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
例如在“三角形画高”教学环节中,从前测中得到近80%的学生能正确画出1条高,甚至有个别学生能准确画出3条高,教师就应该反思,我们的概念教学是不是还应该让学生咬文嚼字去学习书本中文字的定义,再按部就班根据定义去教学画高?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去理解高的定义,从而掌握画高的方法?通过前测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画高的技能之所以难掌握,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认知里对三角形的高只局限于“水平方向的高”,所以,教学的再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盲区入手,让学生有“只要是从顶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位置、方向无关”这样认识。制定了从“打破思维定势——转纸画高——转尺画高”的教学策略来分解画高的难点。使难点的落实变得水到渠成。
四、前测实施,用数据促进教师成长
(一)前测设计,帮助教师研讨教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发展的可能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前测的内容设计既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也要了解学生对后续知识存在的认知水平,从而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前测的设计就要遵循教材的编排,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解读。
(二)前测分析,促进老师经验积淀
教学经验的积累是“积跬步”后而达到的“千里”,但是前测却可以为教学经验的所得另辟蹊径。数据是理性思维的工具,它能为教学经验提供有效数据支持。通过对前测数据的分析,能准确掌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认知盲点,为教学行为的成功或失败提供借鉴。通过对前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对前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教师经验积淀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制定对策,提高教师思辨能力
对前测的数据分析后所做出的相应教学对策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充分前测,达到对学生总体情况与个体差异的准确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现实起点、学习需求、个性差异、思维方式与学习特征等,充分预设课堂生成情况,尽可能地对每一种课堂生成情况,都作出充分地、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应对。在把握每一教学环节具体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调控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况。上课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解决策略有层次的展示,有效调控课堂。
做好教学前测分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前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前测从而分析學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案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前测的开展受到时间、人力的局限性,所以无法做到每个课时都做前测。那么,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在一学年、一学期、一个学段或某一学习单元前进行前测,以此准确掌握学生在相应时段、相应知识技能上的认知,从而制定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