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解析
2017-09-21唐悦
唐悦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解析
唐悦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情况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43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CT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以单发病灶为主(58.14%),多发病灶其次(32.56%),同时有一定比例混合病灶,不同类型病灶CT影像特点存在一定差异;本组43例患者中,主要病变位置在基底节32例,顶叶、颞叶24例,丘脑12例,脑干4例。结论:CT检查是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其病灶检出率比较高,且影像学特征明显,能够区分不同类型及不同位置病灶,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特点
【引 言】
腔隙性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比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并长期影响其生活质量。在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初期,及时做出明确诊断,对制定临床诊疗措施及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43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CT影像诊断情况及特点,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标准[1],且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临床诊治情况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43例患者,男22例,女21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7.58±3.46)岁,病程4-48h,平均病程(25.63±2.47)h。合并症:高血压40例,糖尿病27例,肺心病3例。本组患者入院时均合并不同程度恶心、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1.2 排除标准
研究内容符合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范,病例排除标准为:(1)年龄超过80岁者;(2)合并严重感染及其他躯体严重疾病者;(3)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4)无法定监护人及精神疾病者。
1.3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两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主要扫描参数:扫描参数120KV,150mA,矩阵512*512;螺距为3:1-3.5:1;层厚6mm,层距5mm。两排螺旋CT扫描要覆盖病灶,记录病灶位置、大小等情况。若患者头颅平扫结果呈阴性,则安排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复查,并在复查过程中找出疾病发生原因。
1.4 观察指标
对本组43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CT诊断情况进行总结,明确患者病灶类型,包括单发、多发及混合病灶。同时,对本组患者CT影像特点、病变位置进行观察,做好详细记录和分析。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病灶类型
本组43例患者中,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14例,混合病灶4例,其中单发病灶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43例患者病灶类型
2.2 影像学特征分析
不同类型病灶CT影像特点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病灶尺寸、CT 值及影像表现上,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病灶CT影像学特征分析
2.3 病灶分布情况
本组43例患者中,病灶位置主要分布在基底节、顶叶(颞叶)、丘脑、脑干,所占比例分别为 74.12%、55.81%、27.91%、9.30%,结果见表3。
表3 43例患者病灶分布情况分析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塞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疾病发生后,可导致病变区域逐渐变小,并出现缺血、缺氧表现,同时可引发代谢紊乱及酶功能异常,显著增加细胞中Na+浓度,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显著影响[2]。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初期,临床应及时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案,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初期诊断,此种检查方法价格低廉,且对患者脑组织不产生影响和破坏,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清晰显示出患者的颅脑情况,及时发现病灶,并明确病灶位置、范围、大小。本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CT进行诊断,结果显示:本组43例患者以单发病灶为主,并由不同比例多发病灶及混合病灶,且三种不同类型病灶CT影像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本组患者主要病变位置在基底节,顶叶、颞叶、丘脑、脑干分别占有一定比例。
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3]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说明了 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本研究结果证实,疾病初期以单发病灶为主,且主要病变位置在基底节,提示临床在制定临床诊疗方案时,要兼顾上述内容,从而使临床诊断更具针对性和价值性,减少误诊和漏诊现象,提高临床诊断质量。
总而言之,CT检查作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同时影像学特征显著,可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病灶,并发现不同位置的微小病灶,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对确定患者病情、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均具有显著影响。
[1]黄成富.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7:38-39.
[2]罗青毅,冉强,赵成元,等.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的临床-CT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2138+2142.
[3]时建文,高源,陈爽,等.CT与MRI诊断新鲜腔隙性脑梗塞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01:37-38+41.
R949.331+.3
A
1672-5018(2017)02-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