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2017-09-21刘丽颖
刘丽颖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150000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刘丽颖
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150000
目的: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方法: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并且选择合适的崩解剂,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备工艺,严格控制药物的质量。结果:要想制备罗红霉素分散片,首先应该以罗红霉素微囊作为基础,原有的是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使用羟丙基纤维素以及羧甲基淀粉钠对其进行取代,选取微晶纤维素以及乳糖当做主要的填充剂,润滑剂则选用了硬脂酸镁。结论:在对罗红霉素分散片采用新工艺进行制备以后,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相应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可以在今后得以进一步的推广。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质量控制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罗红霉素分散片是一种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患者的临床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这种药物在自身可利用性方面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药物的制备工艺相对来说有些系统,制备出来的药物味道偏苦,所以需要对这一药物的制备工艺加以进一步的完善,在改变现状的基础上降低自身出现的苦味,新工艺的核心是微囊化,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苦味,同时还能促进药物生产压力的提高。该制备工艺主要运用了崩解剂以及填充剂对苦味进行分解,并且在提高药物质量方面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本文就针对具体的制备情况进行阐述。
1 仪器与试药
在这一试验中,所选用的主要仪器就是电热恒温鼓风干燥机、旋转式压片机以及片剂硬度仪等等。这些仪器设备主要为上海的某知名药物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制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中所选用的试药主要为罗红霉素、乳糖以及微晶纤维素等试药。在具体的试验中应该保证这些药品具有一定的优质性和可信性。
2 方法与结果
2.1 微囊制备
进行微囊制备,需要取适量的罗红霉素原料,准备适量的聚丙烯酸树脂乙醇溶液,这种溶液要用60目筛制粒,要保证实验的温度在60℃之内,而且,要将水分控制在2%以下。
2.2 分散片处方工艺优选
在进行处方生产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不同的处方对于罗红霉素分散片具有不同的影响,微囊化是降低自身苦味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崩解剂进行分散片的制备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数量越多,那么造成的黏冲力也就会越大。但是如果不增加崩解剂,那么分散的时间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罗红霉素分散片不同处方的形式及相关数据如表 1所示,在本试验中,主要添加了两种药剂,将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置换,这样其作用更加明显了,并且药剂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对于其他指标也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在新工艺条件下,工艺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可知,罗红霉素的分散片质量比较好,完全可以取代原处方。
表1 罗红霉素分散片处方
表2 新处方工艺验证结果
2.3 讨论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的医学研究事业越来越好,衍生药物的出现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常见的衍生药物就要数罗红霉素了,尤其是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罗红霉素的应用更为广泛,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药物。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治疗中可以发现,罗红霉素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苦味过大,主要是在制备的过程中工艺造成的影响,所以要想减少苦味的存在,就要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将其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3 罗红霉素分散片溶出度测定试验
罗红霉素普通片每一片含有的主药150mg,其体积相对较大,主药的味道比较苦,这样就使得老人和儿童的服药出现了一定的障碍。而其分散片遇到水之后可能会迅速的出现崩解,这样也就形成了混悬液,这样一来就使得上述的不足得到了控制,生物利用度高,吸收速度快,所以该品种也更有吸收力。
3.1、材料
岛津UV-160A紫外分光光度计;ZRS-4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制造);罗红霉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罗红霉素分散片空白全辅料、罗红霉素分散片(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
3.2 试液
溶出介质:磷酸盐缓冲液(pH5.8);显色剂:硫酸溶液。
3.3 方法与结果
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精密称取罗红霉素对照品 18.0mg,将其放置在容积为50ml的量瓶当中,将介质按照要求进行稀释处理,吸取5ml的溶液将其放置在容积为25ml的容量瓶当中,将其当作对照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可以制成浓度完全相同的样品溶液、吸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将其放置在具塞试管当中,分别加入 5.0ml的硫酸溶液,将其摇匀,静置30min左右,将空白介质作为其对照液,在540—400nm的波长范围之内进行扫描,从扫描的结果上来看,在482nm的波长位置存在着最大吸收值,取适量的辅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阴性对照实验,结果在540nm—400nm波长的位置没有吸收,这也就证明对测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3.4 讨论
部标准罗红霉素片的溶出度检查法采用占吨氢醇与罗红霉素在冰醋酸—盐酸溶液中生成紫红色溶液进行比色测定,因占吨氢醇试剂不易买到,考虑到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红霉素片溶出度测定方法,选用硫酸显色的比色法测定罗红霉素与硫酸显色后的溶液〔1,2〕,结果在48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根据罗红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均一性试验结果及分散片的特性,确定溶出时间为3min,限度为标示量的75%。测定6批样品,溶出量均不低于标示量的75%。
4 结束语
在进行药物制备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应的药物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要为制备的合理性。而且在制备中采取的试剂还需要对其自身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罗红霉素自身质量提升。第一,药物的微粉化处理。为加速药物的溶出并使分散片遇水崩解后形成均匀的分散体,药物在制成分散片前一般要经微粉化处理在制剂工艺中,对原料药、辅料进行微粉化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粒径(要求过100目筛网),这样得到的分散片可以更细腻、更均匀。第二,药物与亲水性辅料共同研磨。将小剂量药物与较大数量的亲水性辅料共同研磨混合时,由于后者的存在可防止其聚集,增加润湿性,从而提高主药的溶出。第三,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崩解剂加入方法是非常重要。在分散片中有的是一种崩解剂既内加也外加;有的是内加一种崩解剂,外加另一种。从分散时间看,使用崩解剂羟丙纤维素时,外加法的分散时间<内外加法的分散时间<内加法的分散时间。另外,还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型辅料,并加入助悬剂、矫味剂制备一种分散于水中后具有良好口感且制备工艺简单的分散片。制成后的罗红霉素分散片不但服用方便(患者服用前可将分散片置温水中,在 1-2分钟内药物分散于水中而呈混悬液,或直接吞服,使婴幼儿及吞咽困难或对苦味敏感的患者更乐于服用),而且加入矫味剂和甜味剂的罗红霉素分散片有效地掩盖药物的苦味,不但具有口感好、味道甜美、体内吸收好,而且保证了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减轻对胃的刺激性。
[1]马昌东,徐鸿,李新柱,谢四清.罗红霉素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17).
[2]蒲兰涛.罗红霉素片工艺改进[J].海峡药学.2011(09).
R452.1+2
A
1672-5018(2017)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