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微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2017-09-21苏明亮
○苏明亮
心理微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苏明亮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微课正逐渐成为广大教师钟爱的教育新媒介,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新方式,并已经应用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资源短缺,师资队伍缺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个性化需求等。笔者认为,微课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心理微课建设将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另一种途径,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一段时期内的研究热点。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1.微课技术在文化课中的实践应用为心理微课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几年来,微课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各种媒体录制软件的开发,为微课的录制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录制流程的简易化为教师提供了便利。学科教育中的微课录制经验和使用经验对心理微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些具体的流程和框架可以直接应用于心理微课。
2.现代化设备为心理微课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平板电脑、智能手机、MP4等各种口袋学习工具纷纷走进学生群体。学生使用电子学习工具已经不是新鲜事儿。这些工具可成为心理微课发展的物质媒介,为心理微课的传播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模块化为心理微课内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按照不同学段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每一项内容都可以细分为具体的知识点。这些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为心理微课内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二、推广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有效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在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活动课、学生心理社团活动等形式不断完善。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群体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之匹配。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更新遭遇瓶颈,活动形式推陈出新比较困难。微课的出现,为发掘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打开了局面。
2.缓解学校心理教师紧缺的压力。众所周知,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专职心理教师更是紧缺。如何缓解师资紧缺和学生需求这一矛盾,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心理微课成本较低,易储存,传播速度快,方便资源共享。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师资紧缺的压力。
3.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心理成长需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注重普及化教育的同时,也应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心理微课使用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微课。微课作为普及化教育的补充,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4.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率。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心理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炼,学生在学习时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微课常常借助现代化设备,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心理微课常见的使用形式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效使用微课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形式。
1.应用于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课备课时,需要使用大量备课资源。课堂上,音频、视频的使用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微课作为心理知识的精华讲解,在常规心理课堂上可以以片段截取的形式使用。例如:教师在心理课堂上需要呈现某个心理名词或概念时,或者在总结某些注意事项时,可以截取微课视频片段,增加心理健康课的趣味性。
2.应用于个体心理辅导。在学校个体心理辅导中,有时为了向来访学生澄清问题,心理教师需要给学生观看一些榜样性视频材料。在微课出现之前,可供学校心理教师选择使用的资源非常有限。微课的出现,使得视频资源的制作更为简单,心理教师平时就可以针对某些专题自己制作微课,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给学生播放。观看心理微课视频也可以作为个体心理辅导的家庭作业。每次心理辅导前,心理教师可就心理微课的内容与来访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的积极转变。
3.应用于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心理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及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不断增加,心理教师的个人成长得到应有的关注。上好心理健康课是每一位心理教师的重要技能。借鉴其他学科微课在课程研讨中的做法,心理微课也可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讨的新领域。心理教师在交流活动中,可以有选择地播放教师录制的心理微课视频,参与者就此展开研讨,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后拓展。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普及课程,要呈现给学生的内容较多。在设计心理健康课时,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往往不得不放弃一些有价值的内容。现在,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录制成心理微课,让学生回家后观看相应章节的内容,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5.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家长课堂。当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家长课堂,向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理念。然而,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很难抽出时间集中到学校参加实体家长课堂的学习活动。心理教师可以将对家长教育的内容分专题录制成家长心理微课,并发布到学校网站。家长可以自行检索,结合个人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四、心理微课录制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心理微课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心理微课的录制和使用应避免形式化。当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些学校的特色教育,有的学校一味追求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却忽略了形式背后的内涵。微课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避免流于形式。广大心理教师在丰富其多样化形式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品质的追求。
2.心理微课内容应贴近实际情况,在建构体系时应分清主次。笔者发现,目前网络上流传的一些心理微课,内容过于陈旧,与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不符。心理微课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和家长,在录制内容的选择上,应分清主次。心理教师应先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提炼出当下急需呈现给服务对象的话题或知识,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优先考虑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录制完成后,再进行次要内容的录制,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心理微课体系。
3.可以组建区域心理微课录制团队,缓解微课录制的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纷繁复杂,教师如果单兵作战,录制任务较重,容易形成懈怠心理。因此,区域内的心理教师可组建微课录制团队,在团队内制定微课录制的专题和内容,根据个人特长,采取专题负责制策略,分工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录制微课的工作压力,合作的氛围又能激发教师录制微课的兴趣和动力。
4.应注意心理微课的局限性。
在使用心理微课过程中,应注意其局限性。首先,微课选择的切入点一般较小,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往往存在着关联,教师在使用时应注意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将相关的微课资源整合成一个使用链,避免学生断章取义。其次,微课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微课不能完全替代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辅导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