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偃高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09-21磊牛建斌熊元超杨小利
王 磊牛建斌熊元超杨小利
(1河南省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洛阳 471000;2洛阳市洛龙区种子管理站,洛阳 471000;3洛阳市植保植检站,洛阳471000;4焦作市沁阳市崇义镇农业服务中心,焦作 454582)
小麦新品种偃高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 磊1牛建斌2熊元超3杨小利4
(1河南省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洛阳 471000;2洛阳市洛龙区种子管理站,洛阳 471000;3洛阳市植保植检站,洛阳471000;4焦作市沁阳市崇义镇农业服务中心,焦作 454582)
在介绍小麦新品种偃高58特征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其适宜种植区域及关键栽培技术,为该品种推广应用和增产增效起到促进作用。
小麦;偃高5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偃高58是洛阳市嘉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周麦16为母本、偃高1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4。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1 选育过程
2004年以周麦16为母本,以偃高1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代号05013,当年收获62粒种子;2005年该组合F1表现突出,以分蘖力强、繁茂性好、叶片长、茎秆硬等优点,确定为重点组合;2006年在该组合的F2中精选单株452株,种成株行圃;2007年在F3中选出表现优异的60个株系;2008年在F4中经过株系鉴定,选中18个表现优异的株系;2009年参加株系鉴定,早代测产中,比对照周麦18增产的,选出8个株系;2010年参加公司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05013-5、05013-32和05013-58比对照增产4%、5.5%和6.2%。2011年参加产量比较试验,选定产量最高的05013-58株系,比对照周麦18增产6.5%,定名为偃高58。偃高58的系谱图如图1。
图1 偃高58系谱图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0.1~231.9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较慢,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小,植株偏高,株高78.4~87.0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不耐后期高温,熟相一般。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m2成穗数35.7万~39.4万,穗粒数33.9~36.2粒,千粒重48.2~53.4g。
2.2 抗病鉴定 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2.3 品质分析 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4.48%,容重786g/L,湿面筋含量26.6%,降落数值395s,沉淀指数62mL,吸水量64.4mL/100g,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1.9min,弱化度196F.U.,硬度64HI,白度70.2%,出粉率70.6%。2015年检测:粗蛋白质含量12.55%,容重820g/L,湿面筋含量23.8%,降落数值406s,沉淀指数70mL,吸水量63.6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4.3min,弱化度109F.U.,硬度66HI,白度76.4%,出粉率71.7%。
3 产量表现
3.1 河南省冬水区试 2013-2014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区试,12点汇总,9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8575.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13%,增产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7位。监收点汇总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6.0%。2014-2015年度续试,10点汇总,7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8163.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5%,增产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8位。
3.2 河南省冬水生产试验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8020.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0%。3.3 高产示范 2014年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潘寨村种植4hm2高产田,每hm2平均产量9768kg;2015年种植8hm2平均产量9520kg;2016年在项城市孙店镇解唐村种植15hm2示范田,平均产量9433kg。
4 关键栽培技术
4.1 适期播种 播期10月5-15日,最佳播期10月8-10日。高肥力地块每hm2播量105~120kg;中低肥力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d增加7.5kg播量为宜。以 20~23cm 等行距或17cm×25cm 宽窄行种植。
4.2 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一般每hm2施纯氮180kg、五氧化二磷112.5kg、氧化钾 112.5kg;拔节后追施尿素 75.0~112.5kg。一般需浇越冬水、拔节水和孕穗水,避免5月中、下旬浇“送黄水”。倒春寒频发地区注意防冻害,低温来临前及时浇水。
4.3 病虫害防治 对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及吸浆虫的蛹的防治,应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土壤处理:每hm2用3%甲基异柳林颗粒剂22.5~30kg,拌细土300kg,拌均匀后,边撒边犁,翻入土中。药剂拌种:可用甲胺磷杀虫剂和禾果利杀菌剂,杀虫剂按药∶水∶种为1∶50∶500比例拌种,杀菌剂根据说明书用量使用。
对早春纹枯病的防治,应在返青至拔节前喷药1~2次,药剂可用20%三唑酮1500mL或12.5%禾果利225g兑水600kg/hm2,对准茎基部喷雾,防效较好。中后期一喷三防,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一般应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喷雾防治锈病、赤霉病和穗蚜2次。每hm2防治锈病可用20%三唑酮1500mL,防治蚜虫用乐斯本 375~450mL或吡虫啉 450~600g;为促进灌浆提高粒重,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3000g。以上3种类型药剂可以混用,减少用工。在小麦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2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及时喷施40%多菌灵1500g/hm2防治赤霉病。
4.4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的地块要在蜡熟期进行,机械收割可适当推迟。
[1] 金善宝.中国小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庄巧生.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殷贵鸿,韩玉林,于海飞,等.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6(1):46-47
[4] 余四平,王丛晓,田文仲,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洛麦24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5(2):49-50,57
[5] 李淦,胡铁柱,王新李,等.行距配比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4):20-22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