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传清和他的“恩施神马队”

2017-09-21崔平袁桥

民族大家庭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脚竹马竞速

文/崔平 袁桥

人物访谈

孙传清和他的“恩施神马队”

文/崔平 袁桥

孙传清(右一)现场传授高脚竞速技巧

孙传清,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盛家坝乡盛家镇的一个农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上小学时,下雨无雨胶鞋,他便以当地传统的日常涉水工具“竹马”代步,途中他总是比同学的竹马踩得高、走得稳、跑得快。高中时,他的体育特长十分突出,特别是短跑,取得过100米11秒的优异成绩。1986年高中毕业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大学体育系,大学期间专攻田径,特别是短跑项目,对短跑训练颇有研究。

1990年,孙传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恩施市小渡船中学执教至今。在这20多年里,除了教学以外,唯一令他专注的就是发展高脚竞速项目事业。成立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训练队、学校田径队,组建“恩施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由于对高脚竞速有着独到的专业训练方式与方法,孙传清所带的队伍多次在各级、各种运动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奖牌上百枚。

2000年8月,孙传清带队首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在湖南吉首举办的全国高脚竞速邀请赛。这次邀请赛,来自湖北的一支还在襁褓中的高脚竞速队本着“参与、学习”的目的,第一次目睹了全国高脚竞速运动赛事的精彩与乐趣,同时也看到了与兄弟省份的差距。

湖南吉首邀请赛后,高脚竞速项目得到了湖北省民宗委的高度重视,决定在恩施市、五峰县建立高脚竞速训练基地。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给孙传清这支稚嫩的高脚竞速队莫大的信心和力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孙传清把兄弟省份竹马加工制作技术和训练方法带回恩施,结合当地人从小就会“踩高跷”的基础,开始对他的“恩施神马队”开展训练。

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2002年,湖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恩施举行,孙传清所带的训练队一枝独秀,囊括了高脚竞速项目的所有金牌。

2005年,孙传清被学校安排到芭蕉侗族乡黄泥塘中学支教。黄泥塘中学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在那里,孙传清和黄泥塘中学的老师们又组建了一支高脚竞速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苗子,如在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4金3银的陈芬、孙茂杰等。

孙传清在执教过程中对队员要求相当严格。训练时,不论是手脚起了血泡,还是磨破皮流血,甚至有时血流染红了竹马,他都会想办法和队员们共同面对和克服。他的队员陈芬说,孙教练的鞭策对他们是一种激励。每当忍不住苦累,下了竹马想休息一会时,一想到孙教练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就又咬咬牙继续上竹马训练。

孙传清爱动脑,勤思考,善总结,他知道训练光靠刻苦是不行的,科学训练才能出成绩。在多年的带队训练中,他不断总结,发现了高脚竞速存在关键性的技术要领。经过反复研究,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他常对队员说:“我不是教练,我是你们的服务生。我不是教练,我是你们的医生。”队员衣食住行、运动损伤、训练计划,样样上心。他说:“一个队员训练方法、技术动作哪里存在问题,就把它当作一种‘病’去研究、去医治。”采取这种方式,根据每个队员的不足和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引导队员严格按照计划训练,全面提升他们的速度、力量、耐力等专业素质。只有通过常年的艰苦训练,队员才能达到高度“人马合一”的境界,这是高脚竞速奔跑取胜的关键。

2011年,孙传清被委任为湖北省高脚竞速教练,带队参加在贵州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该届民族运动会上,湖北省斩获4块高脚竞速项目金牌,圆满完成了赛前制定的目标。

此后,孙传清开始自己组队,利用寒暑假召集队员训练。为队员提供食住,承担全部训练费用。开学期间,为了保证队员不间断训练,孙传清还根据具体情况,在队员所就读的学校附近租训练房。训练期间,若队员成绩突破了个人最好水平,孙传清还会给予他们奖励。队员日常的伤病,都由他亲手处理。队员疲劳或大赛前紧张时,他就为队员进行按摩放松和心理疏导,确保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处于最佳状态。

孙传清不仅在教育教学上是一把好手,还经常带队参加一些联谊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南京电视台邀请参加电视录制,在节目中向各地观众展示踩走高脚马。舞台上,队员们踩着竹马自如奔跑,让观众惊叹不已,“恩施神马队”由此得名。

2014年,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和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动运会相继举行,充满浓郁土家风情的高脚竞速项目受到在场观众关注,孙传清的“恩施神马队”囊括所有金牌,特别是女子队,包揽了全省前三名奖牌。

2015年,在鄂尔多斯举行的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恩施神马队”代表湖北一举夺下5金5银1铜的好成绩。

孙传清赛前指导他的“恩施神马队”

队员陈芬(左)在比赛中奋力向前

如今,孙传清除正常教学外,还组建了“恩施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培养以高脚竞速项目为主的运动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下,这支“恩施神马队”一定会逐渐壮大,跑出恩施,跑出湖北,跑向全国,成为湖北展示民族风采的“恩施神马”。

链接:高脚竞速又叫“踩高脚马”“踩竹马”。高脚马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民在地面积水的雨季或过浅水河时,为了不湿鞋而代步涉水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我国的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2003年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运动会上高脚竞速使用的比赛器具仍为传统的用竹制成的代步工具。此前,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仅作为表演项目。

责任编辑:范杨文灿

猜你喜欢

高脚竹马竞速
氢能“竞速”
郎骑竹马何处来
美的历程
啜饮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竞速大挑战
NO.5竹马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竞速
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