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的解析

2017-09-21公安部检测中心张哲

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 2017年4期
关键词:类别报警标准

文/公安部检测中心 张哲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的解析

文/公安部检测中心 张哲

本文主要对标准《GB/T 32581-20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发布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标准发布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入侵报警系统 紧急报警系统 标准 解读

一、标准发布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改善,对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入侵报警系统从之前只在要害部门配置,到现在一般单位乃至普通家庭也开始安装,需求量不断增大。2001年,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组织编制了行业标准《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近年来,此标准与GB10408系列标准、GB12663、GB15209、GB50394等相关标准共同规范了入侵报警系统的设备和系统工程的设计、检测和验收要求。

随着入侵探测报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类细分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促使报警产品、报警技术在国际范围得到高度重视。201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报警系统技术委员会(IEC/TC79)陆续发布了“报警系统——入侵抢劫系统”系列标准,对报警技术、报警产品的要求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对报警--入侵抢劫系统前端各类入侵探测设备、报警控制指示设备、告警设备、电源、无线射频互联设备等产品的技术要求。从国际标准的提出及发展进程可以明确地看到报警技术和报警产品的细分及标准化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的入侵探测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智能、网络技术不断融入使得入侵报警产品发展得以创新,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在入侵探测系统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入侵报警系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组织编制了《GB/T 32581-20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并于201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GB/T 32581-20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标准规定了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的构成与应用模式、安全等级、功能及性能要求、安全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可靠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等,是设计、检测和验收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建筑物内、外部的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单独的入侵报警系统以及单独的紧急报警系统;也适用于其他电子系统中所包含的入侵报警系统、紧急报警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GB/T 32581-20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下简称新标准)与《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相比较,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新标准从标准架构上明确了入侵报警系统和紧急报警系统的定义和范畴。

入侵报警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进入或试图进入防护范围的报警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异常情况的探测,可以及时探测非法入侵,并且在探测到有非法入侵时,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

2、结合现今国内外入侵报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系统构成与应用模式进行了细化。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互连媒介、控制指示设备和告警装置等组成。前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互连媒介一般包括电缆、有线或无线数据采集和处理装置(或地址编解码器/发射接收装置);控制指示设备一般包含控制主板、操作输入装置、指示/记录装置以及通信接口等。按系统的组成方式不同,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可分为单一控制指示设备模式(简称单控制器模式)、多控制指示设备本地联网模式(简称本地联网模式)、远程联网模式和集成模式。单控制器模式只具有一个控制指示设备;本地联网模式由一个或多个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和1个本地报警接收中心组成;远程联网模式由一个或多个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和一个或多个报警接收中心组成,至少具有一个远程报警接收中心;当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安防子系统集成时,即为集成模式。

3、新标准依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程度和资产价值的不同,提出了四个安全等级。

1级为最低等级,4级为最高等级。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的安全等级取决于系统中安全等级最低的部件等级。单控制器模式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的安全等级取决于单控制器模式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中安全等级最低的部件。本地联网模式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共享的部件安全等级应与其中安全等级最高的单控制器模式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一致。

等级1为低安全等级,入侵者或抢劫者基本不具备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知识,且仅使用常见、有限的工具,通常可用于风险低、资产价值有限的防护对象。

等级2为中低安全等级,入侵者或抢劫者仅具备少量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知识,懂得使用常规工具和便携式工具(如万用表),通常用于风险较高、资产价值较高的防护对象。

等级3为中高安全等级,入侵者或抢劫者熟悉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可以使用复杂工具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用于风险高、资产价值高的防护对象。

等级4为高安全等级,入侵者或抢劫者具备实施入侵或抢劫的详细计划和所需的能力或资源,具有所有可获得的设备,且懂得替换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部件的方法,其安全性优先于其他所有要求,通常用于风险很高、资产价值很高的防护对象。

“跟我转述这个故事的小说家没有交待,好像这个男人没有固定职业,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说到特长么,就是在脂粉堆里称雄,嗜好谈情说爱而又厌倦婚姻,却又终于遇到了使他真正终结单身的女人。S的背景一片模糊,面目也含混不清,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劣迹斑斑而又悬崖勒马的猎艳者。据小说家后来在其小说中的考证,在遇到让他为之痴狂的那个女人之前,跟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女人有过短暂的婚姻——该女人自称是一个通灵者兼瑜伽教练,一个性爱大师,有点神神道道。这在那个男子跟小说家讲述时不知为何没有提及。S苦恼于那个女人是一个外遇的瘾君子,而S也总能找到平衡的理由。”

4、新标准提出了更全面更规范的功能与性能要求,包括探测、操作、信号/信息处理、指示、通告、防拆、验证、响应、记录、供电、防雷接地。针对不同的安全等级细化了功能与性能要求,并且提出了用户访问的四种权限类别。

类别1为操作访问无任何权限限制,任何人均可访问,但只能进行简单的设防操作,一般通过按钮(开关)对部分或局部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进行设防。

类别2为在不改变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配置情况下,操作访问能影响系统运行状态的功能,操作访问应受密钥、编码开关、锁或者其他等同方法限制,其密钥或编码不能访问权限类别3或4,通常适用于具有通行相应防护区域的使用、操作人和系统管理员。

类别3为在不更改系统设备设计的情况下,操作访问能影响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配置的所有功能,操作访问应受密钥、编码开关、锁或者其他等同方法限制,其密钥或编码不能访问权限类别4,如需访问权限类别2,需获得权限类别2用户的许可,并在本地访问,通常适用于专业安装、维修人员。类别4为操作访问部件会改变设备的设计,操作访问应受密钥、编码开关、锁或者其他等效方法限制,其密钥或编码不能访问权限类别2和3,除非权限类别2和权限类别3的用户授权,否则不允许使用权限类别4,通常适用于设备制造商或代理商。

权限类别4只适用于在不触发控制指示设备或辅助控制设备上的防拆装置时更改操作程序软件。标准对设防、撤防、恢复、验证、查询事件日志、暂时旁路/旁路/强制、添加/更改个人授权代码、添加/删除权限类别2用户和代码、添加/更改现场特定数据、更改/更换基本程序等功能依据不同的权限类别进行了规定。

5、新标准根据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用的环境,提出了四种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Ⅰ为能够良好保持温度的室内环境(如在住宅或商业楼内)。温度可在+5°C~+40°C之间变化,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5%,无凝结。

环境类别Ⅱ为无法良好保持温度的室内环境(如走廊、大厅、楼梯、可能产生冷凝的窗户和无供热的存放区或间歇性供暖的仓库等)。温度可在-10°C~+40°C之间变化,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5%,无凝结。

环境类别Ⅲ为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部件未完全暴露于室外(有遮蔽)或室内极端环境状态下经历的环境变化。温度可在-25°C~+50°C之间变化,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5%,无凝结。每年有30天,相对湿度在85%到95%之间变化,无冷凝。

环境类别Ⅳ为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部件完全暴露于露天环境下,环境因素受室外环境变化影响。温度可在-25°C~+60°C之间变化,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5%,无凝结。每年有30天,相对湿度在85%到95%之间变化,无凝结。

类别I、类别II、类别III和类别IV的严酷程度依次增加,适用于类别IV环境的部件可用于类别III的环境中。

三、标准发布的意义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可以协助人们开展防入侵、防盗等警戒工作,在防范区内用不同种类的入侵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可以构成看不见的警戒点、警戒线、警戒面或空间的警戒区,将它们交织便可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全防范报警网。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的应用范围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应用的模式也是千变万化的,《GB/T 32581-20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的发布与实施,对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提出了不同的应用模式、安全等级、环境类别的技术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系统设计的相关性,可以根据设计的特点来进行选择,挑选出最适合自身环境特点的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猜你喜欢

类别报警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一起去图书馆吧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4款奥迪Q5车发动机OBD灯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
奔驰E260车安全气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