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与体会

2017-09-21王树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法氏囊活疫苗鸡舍

王树艳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急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与体会

王树艳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广西南宁市某肉种鸡育雏鸡场,13日龄鸡群发生疑似鸡法氏囊病症状,发病期间死亡率为0.5%~2.1%。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紧急免疫活疫苗不能防控疫病的发生,经过综合防治,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 鸡群发病情况

该场笼养模式,饲养30万只育雏鸡,每栏采取小群饲养,饲养量约15000只/舍。2017 年 2 月 1日,一条18日龄的鸡舍,发生部分鸡群啄肛现象,伴有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或水样稀便,有零星死亡。病死鸡剖检腿肌胸肌有出血条纹;法氏囊肿大,内有胶冻样渗出物、个别法氏囊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随后20日龄左右的鸡群依次出现类似情况,新进雏鸡在饲养到15日龄左右发生类似疫病。下表1就各栏发病死淘情况做以下的统计。

表1 发病鸡舍的发病日龄,治愈日龄,期间死、淘情况统计

注释:发病日龄以死鸡解剖有法氏囊病变为准;痊愈日龄指鸡群无法氏囊临床和解剖症状为界限A,B,C,D舍为自然光饲养;1,2舍进行光控遮黑饲养。

2 疫病检测与诊断

2.1 鸡群抗体检测

对各日龄(1,14,22,30,38日龄)不同鸡群采集血样,每个日龄段随机采集15份血样,分离血清,冻存。采用ELISA的方法(IBD抗体检测试剂盒,IDEXX),检测鸡群IBD抗体,结果如表2。

表2 各日龄段鸡群IBD抗体检测结果统计

2.2 发病鸡病原检测

无菌采集病变法氏囊3只,进行细菌分离和RT-PCR方法检测是否有IBDV。麦康凯和营养琼脂板画线,培养24h,平板上未见有细菌的菌落出现。RT-PCR方法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阳性。

3 疫病防治过程

3.1 鸡群管理

各鸡舍做好鸡群的保温工作,比常规提高2℃;每天上、下午带鸡消毒;减少饲养员进、出鸡舍次数。

3.2 药物防治

发病鸡群使用高免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0.5~1ml,同时使用黄芪多糖和小苏打饮水3d。2d就能够比较好的控制。有时会复发,要再进行一次高免卵黄抗体的注射,即可控制鸡群死亡。

3.3 紧急免疫

在14日龄,增加1次法氏囊冻干苗滴口免疫几批鸡,20日龄依然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比不进行免疫的还高。

3.4 调整法氏囊免疫程序

取消1日龄法氏囊抗原抗体复合苗,改为7日龄使用“新支流法”颈部皮下注射0.2ml升/只。到目前为止(2017年8月),鸡群未见有IBD的发生。

4 分析与总结

4.1 分析

(1)环境应激方面:该次鸡IBD发生在广西南宁的2月份,此时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造成鸡群应急,抵抗力下降,给病毒感染可乘之机。曾有报道,由于鸡舍室温突变造成蛋鸡 20日龄和5周龄肉鸡因应激因素而导致IBD暴发,发病率较高,发病鸡死亡率达4.2%(王玥,2007;余德谦,2000)。结合本次疫病的发生,可见应激是IBD暴发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生产中发现,遮黑饲养的鸡舍也发生法氏囊疾病,但其发病、死亡和淘汰率都比自然光下饲养的要低1%~2%。故通过鸡舍环境光度的控制及减少鸡群对外界环境、饲养人员和防疫人员等的应激反应,并配合鸡舍内的通风,温度的提高等改善措施,对疫病的防控有一定的好处。

(2)抗体方面:法氏囊抗体检测结果发现,鸡群母源抗体水平不足,仅有50%鸡有母源抗体,1日龄免疫的法氏囊疫苗不能及时刺激机体产生抗体,20日龄时,抗体全部消失。鸡群14日龄到22日龄阶段,为IBD抗体空白期。从报道的暴发IBD的鸡群,只从冷应激方面探讨发病的原因,这次法氏囊抗体检测结果来看,14~22日龄段抗体空白期,是法氏囊病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疫苗免疫方面:在发病前免疫法氏囊活疫苗,没能阻止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疫苗不能防控,可能和感染的法氏囊病毒类型或者其抗原的变异有关(Thierry P.,2000)。也可能是法氏囊活苗免疫引起的免疫应激,造成鸡群发病,死亡更严重。有学者研究发现进行IBD免疫时,尽量避免使用过分损伤法氏囊毒力偏强疫苗(卫文刚,2008)。故在生产上,IBD暴发时,活疫苗紧急免疫要慎重,灭活法氏囊疫苗可能更安全。

不同商品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在抗体水平,转阳速度存在差异(鲁俊鹏,2012)。疫苗间差异也可能是本次活苗免疫防控效果差的一个原因。通过免疫程序调整,鸡群15-20日龄不再发生IBD情况。可见,在防控鸡IBD时,疫苗选择和免疫程序至关重要。

(4)其他方面

该场鸡群发生法氏囊病期间各栏舍死亡率在0.5%~2%之间,这与已报到的发病后死率5%有减少,这和鸡群无继发的细菌和其他病毒感染,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有关,也可能和该次感染法氏囊病毒毒力低有关。

4.2 小结

发生IBD时,鸡群管理要减少鸡群应激,提高鸡舍温度,降低鸡群中法氏囊野毒存量,对减少鸡群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都有帮助。

注射高免疫卵黄抗体和抗病毒中药黄芪多糖依然是治疗发生IBD鸡的一个实用方法,同时,要注意治疗的连续性和继发感染。

做到不发生IBD,一是清除鸡群中法氏囊野毒,需要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二是选择合适疫苗和免疫后抗体检测,调整适合自己鸡群的免疫程序,做到免疫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和生物安全有漏洞时,最大可能的保护鸡群不受法氏囊病毒的感染,免于严重损失。

[1]王玥,张亚娟,徐雪琼.应激所引发的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J].畜禽业,2007,(12):36.

[2]余德谦.寒冷应激诱发肉鸡法氏囊病[J].畜牧与兽医,2000,32(5):43-44.

[3]鲁俊鹏,刘闯,曾凡桂,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估[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4):221-224.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7学生创新课题(XSK17047).

∶王树艳(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法氏囊活疫苗鸡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肉鸡法氏囊病的诊断经验分析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