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分析报告

2017-09-21

中国生殖健康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避孕措施流入地育龄妇女

2016年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和转型。在流动人口规模保持高位的背景下,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对于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生育、避孕节育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流动人口生育和避孕节育情况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出生的比例不断上升

2010~2015年,流动人口子女在流人地出生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30.0%升至2015年的58.4%,增幅达到28.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户籍地出生的比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见图1)。不同流动范围的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差别不大,2015年省内跨市、市内跨县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均为60.6%;跨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7.0%。

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以长效措施为主,低龄人群更多选择短效措施

2016年,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综合避孕率为80.7%,较2015年下降8.1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在避孕方式的选择上,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使用避孕套的比例最高,达到39.3%,较2015年上升5.9个百分点;使用宫内节育器者的比例为36.3%,较2015年下降2.5个百分点;接受女性绝育手术者的比例为21.5%,较2015年下降3.5个百分点(见图2)。除以上三类措施外,使用其他避孕方法者相对较少。

图1 2010~2015年流动人口子女出生地点的分布

图2 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措施构成

分年龄组来看,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提高,到45~49岁时稍有下降(见图3)。低龄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选择避孕方式时呈现更加多样化的特征,使用避孕套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高龄组的避孕措施主要是绝育和宫内节育器(见表1)。

表1 15~49岁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率

流动人口生育二孩的意愿不高

15~49岁有偶且已育一孩的流动人口中,明确表示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为24.3%,30.2%的人未有明确计划,45.5%表示无意生育二孩。上述流动人口中,男性希望生育二孩的比例为24.7%,略高于女性(23.8%),44.4%的男性和46.6%的女性无意生育二孩。

流动人口生育二孩的意愿与其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上升逐渐下降。数据显示,20~24岁年龄组的流动人口中,38.8%有意生育二孩,为各年龄组中最高;25~29岁组、30~34岁组的流动人口中,有意生育二孩者的比例分别为35.4%和31.3%。自35岁起,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开始走低,35~39岁流动人口中仅19%有意生育二孩;40~44岁、45~49岁流动人口中仅6.3%和1.3%有意生育二孩(见表2)。

在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上,“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和“没人照顾孩子”是流动人口不愿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在不打算生育二孩的流动人口中,因“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和“没人照顾孩子”而放弃生育二孩的比例分别为68.2%、34.4%和31.5%。由此可见,除身体因素外,经济因素和照料因素对二孩生育决策影响也很大。

图3 15~49岁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率

表2 15~49岁有偶已育一孩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人)

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流动人口的长效避孕措施主要从户籍地获得,短效避孕措施主要从流入地获得

2016年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主要从户籍地获得长效避孕措施,80.6%和65.2%的人在户籍地接受了绝育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见表3),相比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下降了3.0和6.0个百分点。同时,育龄妇女主要在流入地获得避孕套等短效避孕措施,2016年在流入地获得避孕套或避孕药的育龄妇女比重比2015年增长了3.4个百分点。

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获取途径较为集中,短效避孕节育措施获取途径相对分散

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合并的背景下,流动妇女主要在流出地的卫生计生服务机构获取长效避孕措施,此类机构承担了超过80%的绝育手术、放置宫内节育器、皮下埋置等手术类避孕节育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流动妇女获取避孕套、避孕药等非手术类短期避孕节育措施的途径相对分散,包括流入地的社区、药店、超市、售药具机等(见表4)。此类供给来源具有分布广泛、服务灵活等特征,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表3 15~49岁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获取地(%,人)

流入地计划生育服务集中在孕/环情检查和避孕套/药发放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每位育龄流动妇女平均接受过1.1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其中,44.2%接受过1项服务,28.1%接受过2项服务;此外,另有25.9%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没有接受过相关服务。从服务项目来看,流入地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孕/环情检查”(57.0%)和“避孕套/药提供”(38.8%),相比2015年,“孕/环情检查”服务比例下降了7.3个百分点,“提供避孕套/药”的比例则上升了3.4个百分点。

计划生育服务免费率在不同项目间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免费率整体上较高,但不同项目间存在较大差异。孕/环情检查和避孕套/药的全部及部分免费比例分别达到91.1%和88.2%;上环、取环手术的免费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为56.4%和62.2%,但较2015年下降了19.9个和10.6个百分点。人工流产直接免费或者个人垫付全报销的比例最低,只有28.5%,全部个人付费的比例达到49.1%,且较2015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结扎的免费比例也较低,直接免费或者个人垫付全报销的比例为46.1%。在接受收费服务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中,有80.3%的人主动选择收费服务,尤其是在避孕套、避孕药的选择上,主动选择收费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

表4 流入地避孕措施的来源分布(%,人)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比例较高

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15~49岁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中,接受过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比例为52.7%。分区域来看,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的上述比例分别为44.9%、34.4%、51.4%、50.0%、56.8%。

三、政策建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积极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完善医疗、托育、教育等相关经济政策,增加优质妇幼卫生资源供给,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营造有利于按政策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针对流动人口生育行为的新变化,推动服务目标和手段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流动人口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优化流入地计划生育服务 资源配置,巩固加强流出地服务基础

针对我国流入地较多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进一步优化流入地的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一是要加大投人,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支持。要按照常住人口配置服务资源,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二是要注重能力建设,强化基层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提高一线人员的工作效能。三是要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资源布局、分配的调整与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的精细化水平。同时,科学研判流动人口在户籍地的服务需求,夯实工作基础、加大保障力度,确保流动人口在流入地与户籍地都能享有应有的权益。

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满足流动人口的多元化需求

近年来,伴随生育观念的逐步转变,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优质化、精细化的趋势,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围绕计划生育服务的安全性、适用性等特征,加强宣传倡导,在尊重流动人口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引导其享受相关服务, 保障应有权利。二是要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现实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调整,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确保流动人口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充分满足。三是要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优化服务供给场所、设置的布局,提高流动人口获取相关服务的便利性,不断改善流动人口的服务体验。

加强宣传倡导,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自我保护意识与防护能力

当前, 我国青年流动人口在避孕方式的选择上,以避孕套等短效措施为主,且存在生殖健康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非意愿妊娠风险较大等问题。对此,应在继续做好传统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着重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青年流动人口的性与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切实帮助其了解不安全性行为、非意愿妊娠等的危害以及做好避孕措施的重要性等,切实增强流动人口在生殖健康领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与分析研究机制,深化信息数据在工作中的应用

一是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共通共享。通过强化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沟通协助,建立健全跨区域的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实现流动人口婚姻、孕情、生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计划免疫等信息的整合。二是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整合信息的分析研究,以准确掌握流动人口需求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为完善工作机制、补足短板漏洞、拓展服务内容等提供支持。

链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7》已由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定价55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和各大网站有售。销售联系电话:(010)83530809

猜你喜欢

避孕措施流入地育龄妇女
自然不孕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孕前TORCH感染状况的比较分析*
90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分析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一六七团社区为育龄妇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计划生育服务对女性人工流产后避孕措施的影响分析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影响
刍议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