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特发展 领跑未来
—— 铜仁学院教育学获批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纪实
2017-09-21叶丹谭钰
文_叶丹 谭钰
铸特发展 领跑未来
—— 铜仁学院教育学获批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纪实
文_叶丹 谭钰
在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专家评审中,铜仁学院教育学学科位居全省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类第一,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学学科。
5月4日,贵州省教育厅公布2017年一流学科立项名单。经国内外专家评审,省教育厅从19所普通本科高校推荐申报的42个学科中,遴选出8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5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市州和新建本科高校只能申报此项目)立项建设。
在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专家评审中,铜仁学院教育学学科位居全省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人文社科类第一,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育学学科。
天时国家机遇前顺势而为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铜仁学院而言,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历史机遇。
铜仁学院是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三所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经省政府推荐申报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校。
教育学作为铜仁学院最具特色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学科,经历了本科合格评估和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重大历练,凝炼出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四大学科方向,形成了学科定位的本土化、学科功能的服务型、学科成长的交融性等特色优势。
铜仁学院教育学学科团队实力雄厚,拥有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区域内教育学学科领军人物、铜仁学院教育学学科带头人侯长林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专家,团队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92.5%、正高职称占比65%,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7.5%、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专兼职硕士生导师20人。
此外,与柬埔寨教育部合作建立柬埔寨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基地,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北方大学、管理科学大学、沙巴大学、成功礼待大学合作建立马来西亚人才培养合作基地;近3年与贵州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拥有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等科研平台;承办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6微格教学论坛,第二届“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国家级会议。
学科团队迄今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6项;获首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称号;出版学术著作10部,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1篇;侯长林教授近5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有关教育学理论文章11篇。
地利地方需求下独树一帜
特色是学科发展的根基。铜仁学院教育学学科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铸造出自身的发展特色。
坚守本土化的学科定位。以“铜仁需求、国家标准”为质量理念,积极推进学科本土化研究与实践,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校本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方面独树一帜,推动区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侯长林教授领衔的高等教育学方向,组建了“梵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专门开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校本研究,尤其是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发展方面,成果丰硕。通过理论研究与成果应用,铜仁学院成为首批贵州省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贵州省遴选的三所学校之一,其转型发展经验获贵州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肯定,其创新实施的“退一增一”专业退出机制在全省各高校进行推广,探索出应用转型的“铜仁学院模式”。
坚持服务型的学科功能。笃定“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特色理念,从主动融入、全面支撑、创新引领三个层面,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洪頵教授领衔的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组建了铜仁市教育研究中心,服务铜仁市基础教育,组织开展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小学校本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田兴斌教授主持的县级“博士工作室”,与县、区教育局开展“教育服务”项目;积极开展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与铜仁市民宗委在民汉双语、民族古籍保护与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与铜仁市计划生育协会共建“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服务铜仁市青春健康教育工作。
坚定交融性的学科成长。梁成艾教授领衔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与大生态、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民族文化、新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多学科“共生协同”的发展格局。通过不断加强区域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区域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学校搭建的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中,首批入盟的与教育学学科相关的企业有46家,集聚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密切校政、校企和校校深度融合,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人和学校发展中携手奋进
一直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铜仁学院的办学工作,2017年至2020年,市政府规划投入1.5亿元学科建设资金,大力支持学校进行学科建设。学校计划从市政府规划的学科建设资金中投入4000万元、自筹1200万元用于教育学区域一流学科建设。
“要将科研成果写在黔东大地上,黔东处处是校园!”铜仁学院院长、教育学学科领军人物侯长林教授不止一次对团队成员这样说。
由侯长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荣达教育资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课题《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
团队成员罗静教授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应用型学科生态化发展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
2016年,侯长林教授、罗静教授、叶丹副教授所著论文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贵州省高校本届评奖唯一的获奖成果;2015年,侯长林教授的著作《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研究》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学校共青团优秀研究成果奖。
叶丹副教授、罗静教授和龙红霞博士等在贵州省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二、三等奖7项;近3年,侯长林教授的两篇论文和史泠歌博士的一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田兴斌博士、李谦博士近年来出版译著3部;在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铜仁学院11项成果获奖,其中5项成果属于教育学。
……
铜仁学院教育学获批立项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既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未来4年的建设时间内,将坚持“立足区域、错位发展、学科交融、与时俱进、高端引领”的建设理念,按照“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结构优化、重点突出、措施具体、机制健全、量化考核、优胜劣汰”的建设思路,通过优化运行机制、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国内外高层次合作交流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形成“教育学原理夯基、高等教育学领衔、课程与教学论拓展、职业技术教育学铸特”的学科方向优势,最终建成区域一流学科。
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铜仁学院人坚信,顺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在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道路上,教育学必将迎来一阳来复、花果飘香的春天。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责任编辑 / 哈文丽)
铜仁学院是贵州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三所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经省政府推荐申报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校。图为校园一角。(铜仁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