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企改造”转型升级不停步
2017-09-21冉阿建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千企改造”转型升级不停步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冉阿建
“千企改造”推动贵州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提升自动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推动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千企改造”是贵州“解决生产方式粗放、市场主体少、企业成本高、产业低端等顽固供给端矛盾”和“建立新工业体系”的重大工程。2016年8月,贵州印发《贵州省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全面转型升级方案》,指出到2020年,要完成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造升级。
2016年,全省共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210户、项目1532个,1977户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完成技改投资28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680亿元。今年4月初,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和“扶新扶精扶特”原则,贵州又从12个行业中,筛选了113户龙头企业和101户高成长性企业进行培育。
军民融合促发展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老牌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该公司与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成为一家混合制所有制军转民企业。
2016年以来,航天特车加大民用产品领域的转型升级步伐,先后完成了8款新能源纯电动厢式运输车、售货车、环卫车等车型的试制,并以此为契机,通过资质拓展,获得了新能源车整车生产资质和观光车生产资质,迈出了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实现了公司生产单一、基础机械加工向整车制造、智能化制造的转变。
“我们已实现对原有生产线工艺布局、加工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基本实现全线智能化控制生产加工。”航天特车财务总监陈孝军介绍,目前公司具备年产专用车5000辆的生产能力,“今年1至6月,已实现1.5亿的销售额,预计今年销售额达到3.3亿元。”
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军转民国有企业存在体制机制制约、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鲜血液”。为此,遵义市作为贵州军工企业的主要集聚地,着力构建了黔北军民融合综合示范园区,还积极参与构建“贵遵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带。这就为民营企业主动“参军”提供了机遇。
贵州驰宇精密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是遵义市“民参军”的民营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专用零部件制造、兵器工业枪械零部件制造及其他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业务。2016年,资产规模超过1.9亿元。
“当前,可以说是‘民参军’企业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永超说,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改造,今年将完成航空发动机相关生产线建设,与中国大飞机工程(C919工程)的合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在2017年,遵义军民融合产值突破70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齐头并进
在遵义,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正在逐步建设。
作为产业园的核心企业,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产品被广泛运用于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
公司副总经理屈水平介绍,产业园2015年11月建成投产后,巴斯巴产能规模达到100亿元,产业园区产能规模达到500亿元。
“我们规划3到5年内向全国扩展,直接产值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带动园区产值规模超过5000亿元。”屈水平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总装厂对零配件供应商要求更严。公司将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及创新运营优势,推动以“车联网”为基础的“大数据应用”和“创客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的完美融合,以创新产业模式的方式,引领新能源汽车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在铜仁,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也正在规划。
贵州中伟正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相关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供给包括苹果、三星、LG、比亚迪等知名公司,也是LG全球唯一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战略供应商。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的高能二次电池,预计2017年公司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公司负责人贺启中表示,到2020年,公司将投资超过100亿元,延伸公司产业链,建成包括年产40000吨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以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工厂建设在内的多个亿元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经开区,形成年产值超过千亿的产业集群。
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角。
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
“目前我们建有16条三代高速贴片设备、56条组装线、24条包装线,可实现PCBA月产能1000万片、整机组装月产能500万台的生产能力。2016年,实现综合产能7000万台,产值近40亿元。”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漆静说。
财富之舟是贵州省“大数据重点企业”和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主要经营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加工研发,为全球客户供应PCBA、手机和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并与高通、MTK、威盛、展讯等业界知名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业务及手机产品遍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快速的交货周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漆静介绍,在公司升级改造方面,主要是以项目为支持,一个是贵州财富之舟科学城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54亿元,建设完成后,可形成32条三代高速贴片设备、100条组装线、50条包装线,可实现PCBA月产能2000万片、整机组装月产能1000万台,新增产值达8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缴税1.4亿元。
另一个项目是智能制造车间建设,在现有已建立的企业数据模型及系统、PLM、MES、ERP、手机测试软件纠错系统、FIFO仓储管理系统、二维码跟踪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开展智能MES系统、大数据的集团化ERP系统建设,加强机器人技术、数据自动化采集及处理技术的应用,促进供应链发展,完善自动化生产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我们现在有4个研发中心,研发队伍1500人,每年研发资金不低于1亿元。”漆静表示,公司将继续以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为契机,积极对接“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不断升级改造,力争到2020年,具备年产手机1亿台、印刷电路板2亿片、穿戴设备及其他智能终端产品5000万套的能力,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成为贵州智能制造龙头企业。
(责任编辑 / 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