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家园”:贵州红会创新社会治理新实践
2017-09-21杨刚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博爱家园”:贵州红会创新社会治理新实践
文 / 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刚
“博爱家园”是贵州省红十字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阵地,更是红十字会服务社会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7月25日至2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宣部部长姚立新一行到贵阳、凯里、长顺、贵定等地考察“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情况,考察组深入大山深处、田间地头,为项目推进“把脉”。
贵州是全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的发源地和探索试验地,“5+X”(“5”是指建1个基层组织、建1个红十字服务站、建1个红十字健康文化广场、设1个爱心互助金、建1个励业帮扶示范基地,“X”指群众自选发展项目)便是主要创新成果。
2008年以来,省红十字会在全省援建106个“博爱家园”,惠及群众15万余人。
推动城乡治理
作为人道公益项目,“博爱家园”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是中国红十字会在城乡、社区开展的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行动。
7月26日下午,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红十字健康文化活动广场格外热闹,全村村民自发组织表演芦笙歌舞。
“红十字健康文化广场平时主要功能是文化娱乐活动,让村民在闲暇时有去处。”省红十字会赈济部部长马艳华说,文化广场同时也是避难广场,兼具逃生避险功能,在抵御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博爱家园”项目点,还设有红十字组织和红十字服务站,不定期组织群众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培训以及逃生演练等。
“博爱家园”通过成立村级红十字组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与村民形成“零距离亲密接触”的关系,积极帮助村(社区)两委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贵阳南明区红十字会以“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品牌”为引领,以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为重点,加强红十字自身组织建设,成立南明区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孵化平台。
目前,南明区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和南明区点滴爱志愿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已初具规模。对留守、困境儿童,涉毒、失独、困难家庭,空巢、孤寡老人等特困群众不定期开展扶贫救济,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建设安全社区,提高社区人居环境水平。
“博爱家园”项目以民主决策改进社区治理方式,以志愿服务推进社区和谐稳定,以生计帮扶增强社区发展能力,以开放平台带动社会组织参与,发挥了创新社会治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红十字会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阵地,更是红十字会服务社会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同时,“博爱家园”在帮助和推动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化解干群关系、维护红十字会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在帮扶困难群体、消除社会歧视、实现人民群众客观评价政府工作、实现公平正义等工作中都起到积极正面的良好作用。
助推脱贫攻坚
几年前,长顺县敦操乡敦操村韦小权兄弟俩是出了名的“上访户”,如今,他俩已成为当地群众中的脱贫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这要归功于“博爱家园”的爱心互助金。原来,韦小权兄弟俩以种植玉米勉强维持生计,后因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而不愿离开,于是政府组织俩兄弟通过外出学习专业养殖技术,但购买鱼苗和基地建设的资金让兄弟俩急得焦头烂额。当地政府帮助解决基地建设设备,长顺县红十字会也及时向俩兄弟各借出10000元爱心互助金用于购买鱼苗,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一年后初见成效,养殖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养殖中华鲟鱼、草鱼、鲤鱼等,年收入30余万元。”靠养鱼致富的韦小权,还带领长顺、紫云两地贫困的14户村民一起搞起了养鱼合作社,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同样受益于“博爱家园”爱心互助金的还有贵定县马场河乡马场河村的罗永富,目前,他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有10户农户,其中6户是贫困户。
“如今这个养牛场已经有102头牛了,我自己养了25头,其余的是社员放在我这里养的,等卖出去的时候我们就能增加收入。”罗永富说。
除了爱心互助金,“博爱家园”还有一个励业帮扶示范基地项目。励业帮扶示范基地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产业带动、科技培训、电商平台等的重要基地。凯里市大风洞镇杉树林村万亩晚熟水晶葡萄产业园区便是其中之一。
杉树林村有着海拔高、无霜期长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全村共有664户2636人,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90人。
村支两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大力发展晚熟水晶葡萄种植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走上了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2013年,园区被列为贵州省“100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之一重点发展。
以“博爱家园”项目扶持作为“药引子”,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大风洞镇政府规划在杉树林村建设集葡萄园、葡萄下养鸡、养鹅等种养殖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景园,拓宽村民创收渠道。
今年4月,省红十字会出台了以“博爱家园”为主抓手的十五项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省红会将筹集4亿元款物用于人道扶贫。
传播人道精神
贵州“博爱家园”项目相关经验多次在国际红十字会、全国性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国际红十字会、欧盟红十字会、亚洲部分国家红十字组织以及香港、澳门、广东等10多个省区红十字会先后到贵州学习考察。
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精神。“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
“‘博爱家园’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和帮助村民实现脱贫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建立起了富带贫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机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小云认为,“博爱家园”为其他社会团体在贫困地区如何有效参与农村和谐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贵州省委党校苟凤丽教授也认为,“‘博爱家园’项目的建设经验不仅可以复制到国内其他欠发达省市县,成为贵州经验,而且还可能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的欠发达国家,成为中国智慧。”
贵州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尹秋莲表示,贵州红会将持续有效推动以“博爱家园”为主的红十字参与脱贫攻坚十五项行动计划,真正发挥红十字人与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博爱家园”成为服务大局、关爱群众、精准扶贫、化解矛盾、传播精神、践行价值的品牌工作,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 / 李坤)
“博爱家园”励业帮扶示范基地成为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产业带动、科技培训、电商平台等的重要基地。图为杉树林村在葡萄树下发展养鸭、种植魔芋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