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
2017-09-20刘树忠
摘 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图书馆随着科技发展而步入自动化与网络化的新纪元。本文结合信息化的大背景,浅析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现状,紧接着对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未来管理做出了几点展望。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现状;展望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图书馆模式自动化与网络化,变革了传统的人工形式,极大力地提升文献检索效率。这一系列的突破、创新的出发点是给予阅读人群提供更为精准与广博的知识信息。阅读人群就是图书馆未来的一切设计需要紧扣的工作重心。
一、 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现状分析
(一) 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目前,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已经在全国大范围普及,譬如,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馆会设置大型机设备,而一些规模不大的图书馆则相应地配套中、小型机,而在一些小城市,图书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则会配备超级微机。原有的文献数据库模式,适用范围狭小,只限于在各自的图书馆之内运行,而如今,开始迈向全国共享的新纪元。同时,由于国家对科研的重视与投入,文献数据库也逐步向更为科学、广泛、精准的层面提升。而在网络环境下,通用型则是新型图书观最大的特征,让图书馆的数据规范化地库存,让全国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制约、走进资源共享的阅读模式。
(二) 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信息服务的落后
当前,我国的自动化信息系统软件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一方面,Hostbased,主机操作形式,依旧占据系统结构的主要。而在发达国家,Client and Server,也即客户机、服务器,已经代替传统的形式,成为系统管理选择的趋向。一方面,在我国,字符形式,依旧是计算机页面的主导。在发达国家,软件界面却实现了更为直观的图像模式。此外,我国的图书馆网络平台相对比较闭塞。在发达国家,资源共享的力度更强,一个软件的开发可以使几个网络平台同时运行。以上这几点还不足以概括其中的差距性,最大的距离在于信息网络化这一方面,如,我国的软硬件设备尚且未能够取得网络协议的“通行证”等等。
二、 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展望
(一) 实现更为广泛与精准的图书馆模式
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模式也逐渐蜕变,实现网络化与自动化的突破。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科研成就,但是也需面对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路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转变思路,建立更为广泛与精准的图书馆模式。如,网络自动化图书馆,可以分层次建设,有国家级图书网页、省级图书网页,以此类推。这种细分形式,让网络图书馆面向更多的受众群体,让其广泛化。再如,以精准度而言,网络自动化图书馆可以有不同學科体系、学术性的文献检索,依内容分类让检索结果更为准确无误。广泛、精准,是网络图书馆的首要实现任务,只有抓好这一点,接下来的自动化管理才能够一层层地落实。
(二) 建立现代化的文献数据库模式
文献数据库,是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的最基本保障,能够让全国资源优化、共享,然而我国的网络文学数据库屈指可数。目前,根据相关数据表面:我国达到国际化标准的数据库也仅有1038个,而真正规模化的也仅有寥寥上百个。倘若自动化、网络化图书馆失去文献数据库的支撑,那么其也不能够良性运行,而毫无意义,因而建立现代化数据库模式显得迫在眉睫。而具体应该如何进行?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联合编目、回溯建库两个系统进行联机操作,将刚出版的书籍自动化形成数据以建库。而自动化建库,只是新型图书馆数据库模式的一种。文献索引与全文、超文本数据库,也应该是图书馆数据库所具备的。总而言之,网络化、自动化的图书馆数据库既是面向全国的,应当具备整体性特征,同时也是每个图书馆所特有的,应该具有差异性。
(三) 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型服务系统
完善新型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规模,不能缺少一个重要环节也即文献信息共享型服务体系的共建、共知。而共建,是全国数据库体系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共知,则能够打开资源优化、共享的阅读形式。服务型的文献信息系统是具备规模、具有统一标准的,其一,设备较好的图书馆能够透过馆藏资源供给上网使用;其二,具备数据库模式的图书馆,可以提供图书管理员馆藏书目相应的收费标准,让管理形式更具科学性。再次,图书管理员理需要理清全国各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与馆藏数据库体系之间的关联,让馆藏数据库符合既定读者群体的需求。譬如,高校图书馆,是以大学生、大学教育者为主要阅读群体,馆藏文献需要涵盖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各类教学参考文献。唯有优化与筛选适当文献,让馆藏文献数据库合理化,才能够服务于既定阅读群体,进一步拓展资源共享的范畴。
(四) 实现协调性、开放式的新型图书馆概念
网络化、自动化的新型图书馆让读者可以随意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信息,许多读者只关心文献的精准而不关注文献信息的馆藏地址。倘若提供网络数据库资源的图书馆都只是各自为政,那么文献资源的整体优化性就会被极大力地减弱,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实现协调性、开放式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也是新形势下的重要工作。各图书馆可以联合购买、联合储备,从宏伟角度进行协调,最终达到资源统一、优化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形式,各图书馆根据读者特点,确定采购方向与任务,同时,各图书馆能够根据其他图书馆的采购情况调整采购方向,节省不必要开支。新形势下,图书馆管理者将会面临各种问题,但是始终坚定信念、关注科研,那么我国图书馆将会开创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现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其一,目前,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已经在全国大范围普及;其二,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信息服务还相对比较落后。新形势、新问题,只要坚定信念,前景一片美好。图书馆人员未来的奋斗方向可以如下:其一,实现更为广泛与精准的图书馆模式;其二,建立现代化的文献数据库模式;其三,建立文献资源共享型服务系统;其四,实现协调性、开放式的新型图书馆概念。
参考文献:
[1]龙旦东.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J].卷宗,2017(23).
[2]付新安.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J].经营者,2015(9).
[3]毛欣然.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进程与展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17-120.
作者简介:
刘树忠,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